《周·知》| 上汽、比亚迪、吉利、特斯拉、宝马和机电商会起诉欧委会!
编者按:历史在本周悄然转身。白宫正式迎来特朗普2.0,关税压力已传导至全球主要贸易体,包括美国“盟友”欧盟。前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的“抱怨”言犹在耳:有这样的朋友,谁还需要敌人?大病初愈的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一改往日强硬,难得地向印度和中国“示好”;而中方在达沃斯则坚定发出拥抱多边主义和促进开放包容发展的铿锵之音;经贸领域,媒体关注到,1月21日和22日,上汽、比亚迪、吉利、机电商会、特斯拉和宝马均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终裁措施在欧盟普通法院起诉了欧委会。1月24日,机电商会表示,针对欧委会在本案调查中违反欧盟反补贴条例的错误做法和裁定,中国机电商会已代表授权企业向欧盟普通法院提交起诉书;此外,欧盟20日则将中方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诉讼有关司法裁判诉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对此商务部回应,中方对欧方起诉表示遗憾,表示将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处理后续事项,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欧盟据报考虑撤销在WTO涉立陶宛的对华贸易诉讼;在北京,商务部本周召开了欧洲企业圆桌会。感谢阅读欧盟中国商会《周·知》,期待蛇年春节,祝您周末愉快!
周知·重点聚焦
中欧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件的进展继续受到各方高度关注。据外媒1月23日报道,上汽、比亚迪、吉利、特斯拉上海、宝马中国以及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已就欧委会对华电动汽车采取的终裁措施,向欧盟普通法院对欧委会提起诉讼。
经贸媒体Mlex和《南华早报》报道,据位于卢森堡的欧盟第二最高法院欧盟普通法院的文件显示,比亚迪、吉利和上汽均已就欧盟去年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的反补贴税提起了诉讼,提交日期为1月21日。
Mlex独家报道提到,中国机电商会、特斯拉上海和宝马也在欧盟普通法院起诉欧委会。
1月24日,机电商会也发布了答记者问表示,针对欧委会在本案调查中违反欧盟反补贴条例的错误做法和裁定,中国机电商会已代表授权企业向欧盟普通法院提交起诉书。
欧盟普通法院官网显示的公开信息较少,但《南华早报》披露的信息,预计相关企业对欧委会在该调查中对补贴的认定、计算方式以及补贴对欧盟单一市场造成损害等提出质疑。
去年 10 月,不顾各方反对,欧委会执意对华电动汽车征收长达5年的反补贴税,这包括对上汽集团及其子公司生产的电动汽车征收 35.3% 的最高关税,其他两家抽样企业——比亚迪和吉利及其子公司则分别被征收 17% 和 18.8% 的关税。特斯拉上海向欧委会申请了单独税率,最终反补贴税为7.8%。其他配合调查的企业将被征收平均关税 20.7%,未配合调查的车企被征收最高税率35.3%。
中国与欧盟一直就该案开展磋商,尤其是自2024年9月起,中方和欧方谈判团队先后在布鲁塞尔和北京展开密集谈判,此外,双方还通过视频会议方式进行技术层面谈判。
欧委会自行启动的这一调查带有浓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外媒援引消息人士称,相关企业可对“调查的性质”提出质疑,包括样本企业的选择,因为平均反补贴税正是据此计算并适用于其他出口商。欧方调查中,并未选择出口量最大的特斯拉上海作为样本企业。
据《南华早报》报道,1月23日,欧盟贸易发言人奥洛夫-吉尔(Olof Gill)对此回应称,“我们注意到了,并将准备在法庭上为(关税)辩护”。此外,据路透社报道,欧委会表示其将有“2个月及10天”来准备应诉。
可能令很多人意外的是,特斯拉上海及德国宝马在华公司也就加征反补贴税对欧委会提起诉讼。
正如前所述,特斯拉上海此前申请了单独税率,欧委会给出的反补贴税为7.8%。但除反补贴税外,中国输欧电动汽车还需缴纳10%基础关税。业内人士认为,欧方施行的反补贴税对相关企业带来沉重压力,惩罚性关税最终将转移到消费者,且迫使企业调整电动汽车出口步伐,无疑将阻滞欧盟电气化转型。
对宝马在内的欧洲车企来说,欧盟施行的反补贴税也将使它们的对欧出口承压。包括大众在内的企业在华发展进入新阶段,即“在中国、为全球”,依据中国制造的优势,将技术创新的成果产品应用或出口至全世界。尽管电动汽车价值链在欧本地化步伐加快,但欧洲电动汽车生产成本高企的事实依然不容置喙。去年年末,在电气化转型中“落后”的德国大众公司历史性宣布裁员,而奥迪比利时工厂也面临关闭。欧洲车企在华生产电动汽车并出口至欧洲,可被视为全球化背景下利用中国市场的整体供应链优势,在欧洲市场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德国三大车企对欧方反补贴调查一直持坚定的反对态度。从该角度看,宝马相关公司对欧委会提起诉讼是情理之中。
欧盟市场电动汽车因价格高昂、补贴退坡等多重因素,整体销售疲软,在不少欧盟成员国市场正进入下行空间。年末,欧委会与欧洲汽车业开展对话,正考虑应对措施,这包括在达沃斯期间,欧方表态要对电动汽车销售进行补贴,“并防止中国车企从中获益”,但这仍有保护主义及歧视性对待中企之嫌。
从企业角度看,中欧电动汽车最需要的恰恰是全方位的开放与合作,中欧业界对此达成高度共识。无论是关税,还是欧方正在运筹的选择性销售补贴,可能最终都无法实现欧方“增强韧性”的目的,反而将本地制造变成温室里更加孱弱的花朵,这对欧洲工业的皇冠——汽车工业来说并无裨益。正如外媒所关注到,尽管去年10 月份欧方加征关税,但去年 12 月份中国对欧盟 27 个成员国的电动汽车出货量仍“大幅增长”。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在经历了两个月的大幅下降之后,按数量计算,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3%。惩罚性关税的负担或终将转移至消费者,而中欧在电动汽车市场及产业链上的合作更迫在眉睫,业界急切期待双方磋商谈判的破局转圜。
周知·热点速览
丁薛祥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并致辞
2025年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发表题为“坚守多边主义正道 促进开放包容发展”的致辞。
丁薛祥说,8年前,正是在这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演讲,发出支持经济全球化、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共创美好世界的最强音,就完善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给出明确答案,为国际社会提供重要指引。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治理体系正经历深刻调整,人类社会再次来到关键十字路口。我们要重温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演讲,坚定信念,团结协作,在风高浪急中携手前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
丁薛祥:中国愿同荷兰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畅通
据《联合早报》,中国副总理丁薛祥强调,中国愿同荷兰一道,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畅通。据中国外交部官网消息,丁薛祥星期三(1月22日)在海牙与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会面时说,中荷两国在全球产供链不同环节各有优势,加强合作大有可为,符合双方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进步。丁薛祥也说,中国支持两国企业深化互利合作,愿同荷兰一道,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畅通,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欢迎更多荷兰公民赴华经商旅游,愿加强双方青年、文化、体育等领域交流合作。
法国媒体: 欧盟向印中两国释放善意
在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后的第二天(1月21日),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讲话成为3000多名与会者关注的焦点。 《费加罗报》报道指出,冯德莱恩谨慎回避了对特朗普的直接批评,仅提到:“在一个联系日益紧密但也日益分裂的世界中,我们正处于变化之中,欧洲也必须随之调整,并加快步伐。” 此外,冯德莱恩向印度和中国释放了善意。她宣布,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已于去年12月开始运作,其首次出访目的地将选在印度,旨在与这一“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加强战略伙伴关系。同时,她表示与中国的关系需要通过对话实现互惠互利。
中国、欧盟“外长”将在慕尼黑举行会晤
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和欧盟的“外长”将在2月中下旬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举行首次会晤。
商务部召开欧洲企业圆桌会
1月21日,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主持召开欧洲企业圆桌会,听取在华欧企问题建议。财政部、国家药监局等部门代表参加会议。凌激表示,中欧经贸合作基础牢固,产供链、价值链深度互嵌,合作动力足,潜力大。中国不仅拥有充满活力的超大规模市场,而且产业链供应链完备,创新资源集聚,应用场景丰富,是全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欧洲企业开展长期投资。欢迎欧洲企业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投资中国、深耕中国提高自身竞争力。商务部将持续为包括欧洲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经营提供良好服务保障。
欧盟据报考虑撤销一桩对华贸易诉讼 立陶宛总统促欧委会莫放弃
外媒报道,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呼吁欧盟委员会继续对中国涉嫌针对立陶宛的“胁迫”活动进行国际贸易调查。瑙塞达发表评论前,彭博社周五报导称欧盟正考虑放弃目前暂停的世贸组织案件。
周知·智库观察
-中文智库文章推荐-
《特朗普及其第二任期涉外团队的对华倾向与政策影响》
作者:刁大明、奚千涵
来源: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
唐纳德·特朗普赢得 2024 年美国大选并再次当选总统,其回归给中美关系带来的可能影响备受关注。特朗普个人及其充斥着对华鹰派的涉外团队在总体上将延续对华战略竞争,但在经贸、科技、军事安全、台湾问题、所谓人权与价值观、应对气候变化和毒品问题等诸多议题上的对华倾向又展现出微妙差异。特朗普个人更强调将中国定位为“竞争者”,偏好关注经贸议题,强调通过关税等手段来解决问题,以“让美国再次伟大”为目标,基本属于“交易派”或“选择性鹰派”。其涉外团队则强调将中国视为“敌人”,全方位、多议题围堵、遏制中国,追求实现对中国的“速胜”,基本属于鼓吹“新冷战”的“超级鹰派”。这些差异可能与他们的个人背景、从政经历等因素密切相关,并将在特朗普打造的“助手团队”决策生态中发挥作用,未来可能出现其他涉华工具性议题辅助作为主线的经贸议题的明确情形,也可能出现这些工具性议题“喧宾夺主”导致中美在经贸议题上失去互动空间的复杂消极情形。
-外文智库文章推荐-
《欧洲的政治传染病:欧盟能否经受住特朗普主义的考验?》
作者:Heather Grabbe,Jean Pisani-Ferry
来源:布鲁盖尔智库
当经济学家谈论传染时,他们通常指的是冲击通过经济或金融渠道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承诺的政策有可能带来冲击,影响总需求、价格和汇率,给投资者带来不确定性。但特朗普也可能带来政治传染,损害欧盟的正常运作。
首先是俄罗斯式的直接干预选举;其次,特朗普通过散布美国接管格陵兰岛、巴拿马运河或吞并加拿大的言论来改变国际关系准则;第三,特朗普通过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和征收关税等破坏基于规则的贸易的举动,再次推动削弱全球机构;第四,特朗普正在改变良好的企业行为规范。
欧洲的政治领导人需要树立正确的期望。从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到 20 世纪 90 年代的全球化,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时代潮流变化对经济产生影响的例子,人们的期望推动了广泛的行为变化。私营部门追随政治领导人的信号,带来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于特朗普对民主、国际准则和法治的攻击,欧洲领导人需要做出有力而明确的回应。尤其是,欧盟不应对大科技集团心慈手软,这关系到欧盟的生死存亡。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