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最新资讯>商会新闻

《周·知》|美“对等关税”席卷全球 欧盟誓言先礼后兵,中欧将重启电动车谈判

来源:欧盟中国商会| 发布时间:2025-04-05
分享        

编者按:本周美“解放日”裹挟关税风暴席卷全球。巨震之下,美股创下2020年最大跌幅,各国首脑纷纷发声,强烈谴责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政策。4月4日,中方随即表态并发布反制行动,包括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欧洲这边,欧盟也表示准备将采取行动给予回应。在布鲁塞尔,第十六次中欧财金对话于3月31日举行;在慕尼黑,中国民航局代表团访德,中欧航空合作展现广阔前景;在汉诺威,约千家中国展商亮相工业博览会;在布达佩斯,匈牙利车展召开,中国新能源汽车及配件等最新技术展现创新活力。在各方高度关注的中欧电动汽车反补贴案方面,中欧同意尽快重启价格承诺谈判。感谢阅读欧盟中国商会《周·知》,订阅双语版请致信info@ccceu.eu,祝阅读愉快,周末愉快!


周知·重点聚焦

4月2日,所谓“解放日”(liberation day)如期而至,美国总统特朗普于白宫玫瑰园发表最新关税政策声明。伴随声明发表,新一轮关税政策冲击全球市场,金融市场普跌,债券上涨,欧元升至六个月高点,油价下跌……国际社会对报复性措施和全球经济放缓的焦虑骤增。

4月2日白宫声明称,美国将对所有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此外还将对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征收个性化的“对等关税”,加征情况如下:柬埔寨:49%;越南:46%;孟加拉国:37%;泰国:36%;中国大陆以及香港、澳门:34%;中国台湾:32%;印度尼西亚:32%;瑞士:31%;南非:30%;印度:26%;韩国:25%;日本:24%;马来西亚:24%;欧盟:20%;以色列:17%;英国:10%;巴西:10%;新加坡:10%。美《新闻周刊》报道,美“关税名单”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11国除外,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加、墨属自由贸易协定(USMCA)的覆盖范围,受特殊规则约束);白俄罗斯、古巴、朝鲜、俄罗斯(白宫称它们已在美制裁名单,贸易额近零),布基纳法索、帕劳、塞舌尔、索马里和梵蒂冈城。

4月4日,11箭齐发,中方接连表态并发布反制行动。

关税战“损人不利己”

美国征收高额关税的目的不仅仅是改变贸易逆差并推动制造业回流,更是特朗普政府的政绩资本。纽约时报4月2日报道称,对等关税预计每年将为美国带来6000亿美元的关税收入,其中中国关税占1490亿美元。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表示,对中国的34%关税将在2月已实施的20%关税基础上叠加,总关税高达54%,但这一比例可能会有所调整。分析认为,当前,中国有13个产品类别位居美国进口来源国首位,在“新三样”(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产品和锂电池)领域,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投入份额超过50%,即便将工厂迁入其他国家,也绕不开中国的零部件。特朗普关税宛如“回旋镖”,最终将购买压力施加在了美国民众身上。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分析显示,如果对加拿大、中国和墨西哥实施关税,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每年将额外支付约1,200 美元,这还没有算上最新的“对等关税”。而在第一任期中,特朗普的对华“贸易战”并没有给政府带来任何显著收入。

安可咨询(APCO)报告则指出,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将仅针对商品的非美国原产部分征收关税:如果至少20%的价值来自美国,该商品将被认定为美国原产;CBP有权验证商品的美国原产部分,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但具体的执行时间表和实施细节尚未公布。

对欧盟来说,美国关税政策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首先,10%的“基准关税”,该关税将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5日凌晨0时01分生效;此外,对欧盟加征20%的“对等关税”,将于美国东部时间 2025 年 4 月 9 日上午 12:01。3月,美国还对钢铁和铝材征收25%的关税,欧盟为关税打击主要对象之一。4月2日起美国还将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包括欧洲车企。需要注意的是,已被加征关税的钢铁、铝和汽车不受到“对等关税”的叠加性影响。目前,铜、药品、半导体和木材也暂时未涵盖在“对等关税”措施中。

欧盟仍希望通过谈判减少关税

关税砝码持续加高引发欧盟高层担忧,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委员会已经在针对特朗普早前的钢铁关税制定反制措施,并准备采取更多行动来回击最新一轮关税。但她也补充道:“现在仍然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表示,“欧盟将始终坚定地支持自由和公平贸易。”他强调,现在是时候让欧盟各国批准与南美共同市场(Mercosur)和墨西哥达成的自由贸易协议,并推进与印度等国家的谈判。

此外,政客报道称,意大利、爱尔兰、瑞典、芬兰和波兰政府首脑已纷纷反对特朗普关税,表示贸易战没有赢家,呼吁美国审慎行动。

4月3日,欧委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的委员谢夫乔维奇在社交平台X上表示,“不合理的关税势必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我们将以冷静、谨慎、统一的方式采取行动,调整我们的应对措施,同时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美国谈判。但如果公平的协议无法达成,我们将不会袖手旁观。4月4日谢夫乔维奇将围绕关税问题与美方再次通话。

美欧贸易紧张局势升级也引发欧洲汽车制造商对就业、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担忧。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总干事西格丽德·德弗里斯表示:“我们敦促高层紧急会晤,以便他们能够找到一个解决方案,解决阻碍这对历史盟友(美欧)之间自由与公平贸易的任何问题,从而让欧盟与美国的关系再次蓬勃发展。”

根据欧盟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近期的一份报告,美国是欧盟汽车行业的第二大出口市场(按数量计算),仅次于英国,同时是价值最高的出口市场。特朗普政府的25%关税将对4月3日起进口到美国的汽车和5月3日起进口的汽车零部件生效,预计将对欧洲车企带来沉重打击。欧洲动态报道称,法国雷诺并未在美国设厂,因此不会受到直接影响。但德国大型汽车制造商,如大众、奔驰和宝马,在跨大西洋贸易中依赖度较高,可能面临更大风险。此外,尽管部分欧洲车企可能因美国本土生产而减少损失,但如果第三国采取报复措施,则可能对欧盟汽车制造商构成新的挑战。

对于欧盟而言,美国掀起的关税风暴不仅意味着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出现新的波动,更将在较长时期内承受由关税叠加带来的持续压力。欧盟将协商谈判视为解决美欧关税争端的主要路径,若谈判无果,再考虑反制措施。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历史渊源构成了欧盟对美信任的心理基础,而避免贸易战则始终是欧盟委员会的核心政策目标。然而,解铃还须系铃人。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4月3日所指出:“提高关税解决不了美国自身的问题,只会损害美国自身利益,危及全球经济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


周知·热点速览

中欧双方同意尽快重启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谈判

新华社报道,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3日表示,中欧双方同意尽快重启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谈判,为推动中欧企业开展投资和产业合作营造良好环境。

何亚东在发布会上介绍,3月28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来访的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举行会谈。双方就贸易和投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双方讨论了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中国对欧盟白兰地反倾销案等议题,再次确认将按照中欧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经贸分歧。何亚东说,双方还讨论了欧盟外国补贴调查、化妆品监管合作、农食产品准入、政府采购等具体议题,重申将相互保持市场开放,为企业合作提供公平竞争环境。


第十六次中欧财金对话3月31日在布鲁塞尔举行

中新社报道,第十六次中欧财金对话3月3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围绕中欧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中欧在二十国集团(G20)框架下合作、中欧审计监管和政府采购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中欧双方有关经济财金官员参加会议。

中国财政部2日公布的新闻稿介绍,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与欧盟委员会经济与金融事务总司长沃威,金融稳定、金融服务与资本市场联盟副总司长施罗德在布鲁塞尔共同主持了此次会议。

对话期间,双方有关部门举行政府采购司局级工作会谈,就欧盟国际采购工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定、中欧政府采购合作等议题开展了深入沟通交流。


中国民航局代表团访德推动中欧航空合作

据中国民航局,3月24至26日,中国民航局副局长马兵率团访问德国,在科隆与欧盟航空安全局会谈,并参访慕尼黑机场,推动中欧航空合作。马兵强调:中欧航空市场潜力巨大,双方将深化交流,发挥中欧航空合作项目(软件平台)作用。欧方表示,深化合作有助于提升全球航空安全与营商环境。


欧洲专利局:中国创新实力持续提升

据新华社报道,2024年,中国向欧洲专利局提交专利申请20081项,同比增长0.5%,创历史新高,较2014年增长超四倍。2024年,全球专利申请199264项,中国位列第四,占比超10%。欧洲专利局首席研究与政策官雷克尼亚3月26日表示,中国在计算机、电池等前沿技术领域创新力强劲,专利申报数量持续上升。


欧委会提议放宽车企碳排放规则

新华社报道,欧盟委员会4月1日提出一项法规修订方案,提议在新的乘用车和厢式货车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方面,给予欧洲汽车制造商更灵活的排放合规选项。欧委会当天发布的新闻公报说,修订方案提议的灵活性措施将允许汽车制造商在2025年至2027年内,不按年度审核而是以这3年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来衡量是否达到减排目标。此举将使车企在个别年份排放超标时,仍可通过其他年份的超额减排来平衡。这一方案还需得到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批准。欧委会呼吁欧盟立法机构尽快就修订方案达成一致,以确保为汽车制造商及投资者提供可预见性和确定性。


约千家中国展商亮相2025汉诺威工博会

新华社报道,2025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于3月30日晚开幕,以“赋能工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与能源转型。展会于3月31日至4月4日举行,吸引约3800家企业参展,涵盖6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展商约1000家,规模仅次于东道主德国。中国企业展示的机器人、数字平台及工业人工智能产品备受关注。


中国新能源产品亮相匈牙利车展

人民网报道,3月28日至30日,中欧地区最大汽车展会之一的匈牙利车展在布达佩斯展览中心举行,集中展示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及汽车配件等前沿技术。上汽名爵、雅迪摩托等中国品牌亮相会场,其中插电式混动SUV与电动跑车成为展会焦点,吸引众多观众体验。在配件展区,宇树人形机器人提供信息服务,展现中国创新实力。


周知·智库观察

-中文智库文章推荐-

《独立的“中欧贸易相关监管合作协议”能否超越政治复杂性?》

作者:胡巍年

来源:全球化智库(CCG)- Pekingnology

当前,欧盟更倾向于联合美国对抗中国(如在补贴问题上),以缓解跨大西洋紧张局势,导致批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前景渺茫。但选择孤立中国可能适得其反,正因为该协定能解决欧盟不满的根源,欧盟应给予中国履行《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承诺的可能。《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值得重新审视。近年来,中国已自愿落实部分承诺,如取消金融服务限制、解决强制技术转让、批准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等。但是,未实施的条款涉及中国结构性改革,同时也是改变欧盟当前态度关键所在。举例来说,中国重申其国有企业的活动将基于世贸组织的“非歧视性待遇”和“商业考虑”原则,此类义务将从商品行业扩展到服务行业,并受争议解决机制的约束。依照承诺,中国还将提高补贴透明度,并配套推出相关公开网站。此举措将进一步促进国内市场的公平竞争,从而进一步提升国家竞争力,符合中国政府的长期目标。

政治障碍使CAI前景暗淡,提取CAI监管条款,单独制定“中欧监管合作协议”,或许是绕开僵局,超越当前政治复杂性,尽快实现互利的可行方法。虽然当前关系走低,但中欧之间仍是重要的贸易伙伴,这为监管合作提供了基础。基于《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独立监管合作贸易协议有望促进达成双方数十年来致力于实现的收益。因此,欧盟和中国应尽快推动达成这一协议。


-外文智库文章推荐-

《对美国关税的反制是欧盟唯一的实际选择》

作者:Moreno Bertoldi & Marco Buti

来源:布鲁塞尔智库

欧盟面临如何应对美国关税侵略的抉择,这场攻击被认为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对自由贸易最大的挑战。美国总统特朗普基于4月2日实施的“对等关税”,将以20%的标准关税损害欧盟经济,并导致全球经济走向滞涨。当下,欧盟有三种回应选项。

第一种选择——不采取报复性措施,寻求谈判以减少关税或得到豁免。该选择的经济成本较低,欧盟可进一步通过货币政策减缓关税带来的消极影响。然而,此立场或将被解读为“投降”,鼓励特朗普政府要求欧盟做出更多让步,乃至引发无休止的贸易战。

第二种选择——采取针对性措施,如此前欧盟对美国钢铁及铝关税的回应,专门针对特定的美国产品或地区进行报复。然而,该选择可能被视为软弱,透露欧盟对贸易战心存畏惧。若特朗普总统通过有限的升级措施做出回应,欧盟可能会被迫回撤关税,最终回到第一种选择。

第三种选择——采取相称的报复性措施,并根据需求扩大或缩小报复范围,包括对服务业的影响。虽然这种措施在短期内会带来较大的成本,但可以分阶段实施,给进口商时间寻找替代品。此外,可以为某些特定美国产品(如药品和难以替代的原材料)提供豁免,从而减轻企业和消费者的负担。此类措施可能会得到其他国家(如加拿大和中国)的支持,显著影响美国经济,尤其是在拜登政府经济遗产迅速消耗的背景下。长期来看,这种反应能够有效促动特朗普政府进入真正的谈判。

尽管避免贸易战的论调成立,但特朗普已先行发动了“战争”。因此,欧盟的真正难题是:选择在没有反抗的情况下屈服,还是应该在反击的同时保持谈判态度,力图解决贸易战争。向暴君屈服可能只会促使其要求更多。为了尽早结束这场经济上的破坏性冲突,欧盟必须冒险采取报复性对等措施。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