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最新资讯>商会新闻

《周·知》| 欧议会选举正酣 欧盟将迎来自己的“特朗普时代” 在欧中企表达对欧盟补贴相关调查的关切

发布时间:2024-06-22
分享        

编者按:这是不平凡的一周,注定将在未来数月和数年的中欧关系中留下注脚——本周的欧盟选举及后续欧盟机构领导人的任命结果无疑将深刻影响中欧关系发展的走向。欧洲舆论认为,由于本届欧洲议会大概率“向右转”,欧盟也将迎来自己的“特朗普时代”。对中企来说,更迫在眉睫的和令人担忧的是即将到来的经贸摩擦“风暴”。欧委会已告知中方相关行业,7月4日将对电动汽车实施临时关税,预计下周将就临时措施做预沟通;欧方舆论预估,税率可能不低。欧洲还关注到,本周中方高级官员在欧盟多国访问,不仅举行政府间机制对话,也与商界讨论,在西班牙、希腊、葡萄牙和波兰等四场中资企业圆桌会或座谈会上,40多家在欧中企机构接连向王文涛部长、凌激副部长谈在欧发展经营遇到的困难障碍;与会各方就欧盟补贴领域的传统贸易调查和使用新经贸工具FSR等表达极大关切。中方驳斥欧美关于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产能过剩”为伪命题,指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中多项补贴指控并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本周,欧洲央行五年来首次降息,加剧与美联储的政策分化;有智库报告发现,去年中国对欧盟27国和英国的直接投资44%都流向匈牙利。前欧盟委员对媒体表示,欧中电动汽车贸易需要合作,而非更多壁垒。感谢阅读欧盟中国商会《周·知》,订阅中英双语版请致信info@ccceu.eu。

640_副本.jpg

图片来源:POLITICO

周知·重点聚焦

欧盟选举已于6日拉开序幕,并持续至6月9日。在这四天里,欧盟27个成员国的公民将投票选出720名欧洲议会议员。这次选举是自英国脱欧后的第一次欧洲议会选举,无疑将对欧盟的未来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欧盟各成员国根据本国传统选择投票日,荷兰率先于周四开放投票站。接下来的三天里,其余26个成员国将逐步跟进。据外媒报道,预计6月9日晚即可揭晓新一届议会的组成。

此次选举正值欧盟处于“多重危机”的敏感时期。如今的欧洲,内忧外患相互叠加,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的影响持续外溢,社会不平等加剧、经济增长停滞、庇护申请激增等问题重重。在此背景下,极右翼政党进一步崛起,多个民调结果和预测分析指出欧洲议会将“急剧右转”。预计法国国民联盟、意大利兄弟党、荷兰自由党、比利时弗拉芒利益党和奥地利自由党将在布鲁塞尔增加代表人数,同时,中间偏左的社会党党团、持中间立场的复兴欧洲党团及绿党和欧洲自由联盟组成的党团恐将失去一些席位。

然而,极右翼将有多大影响力仍是未知数。德国选择党(AfD)因其主要候选人言论不当而被驱逐出持强硬右翼立场的认同与民主党团(ID),暴露了民族主义派别之间的裂缝。分析指出,尽管他们在绿色新政和移民问题上立场一致,但在乌克兰、俄罗斯、北约和中国等其他关键问题上仍存在分歧。

比如,在绿色新政方面,极右翼政党一致认为绿色协议“成本高且官僚化”,因此有分析认为,新一届欧洲议会中可能出现“反气候政策行动”联盟,并导致减碳排放等政策法案通过受阻。而在对中国问题上,欧洲极右翼似乎更加分裂。中东欧国家方面,欧尔班的匈牙利、武契奇的塞尔维亚和斯洛伐克,被称为“中国在欧洲利益的门户”;意大利方面,梅洛尼已于去年年底宣布正式退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此外,“向右转”也可能影响欧委会主席一职的选择。寻求连任的冯德莱恩正面临意大利前总理德拉吉的强劲挑战。一项新的民意调查显示(该调查由市场和社会研究公司Polling Europe在5月的最后一周进行,基于5000多次完整的访谈,按比例分布在27个欧盟国家的人口中),几乎一半的欧洲人认为这两位候选人都适合担任下一届欧盟委员会主席,但德拉吉以微弱优势(49%对47%)领先于冯德莱恩。

在对中国态度上,冯德莱恩和德拉吉表现出明显差异。冯德莱恩对中国态度更为强硬,其在任期间,欧盟频密使用《外国补贴条例》对中国企业采取调查。相较之下,德拉吉认为美国和中国都通过大量财政补贴实现产业发展,导致欧洲竞争力下降,并主张通过欧盟内部深刻改革应对国际环境的变化。

尽管如此,两人在欧洲一体化发展、支持乌克兰和加强共同国防建设方面有着相似的观点。然而,冯德莱恩的连任之路并不平坦,特别是考虑到她在2019年仅以9票的微弱优势通过议会投票。此次选举结果将对她的连任前景产生关键影响,而法国总统马克龙正积极推举德拉吉,增加选情的复杂性。

总体来看,两人对中欧关系的表态相比其他潜在候选人而言都较为温和,其他候选人如尼古拉斯·施密特(其在该民意调查中获得了37%的支持率)则在此前的辩论中表现出更为强硬的对华态度。

毫无疑问,此次选举将为未来五年的欧盟政策走向奠定基调,在这个多重危机交织的时代,选民们的选择将决定欧盟能否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挑战。不论最终结果如何,这次选举不仅是对欧洲各国政治力量的重新洗牌,更是对整个欧盟在全球舞台上地位和影响力的一次重大考验。随着新一届议会的成立,欧盟需要在内外压力中找到新的平衡点,制定出能够真正解决当前问题并推动长期发展的政策。这也将是新任欧委会主席和议会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

中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2月,中国对欧盟的电动汽车出口量下降了近20%,从一年前的94,102辆下降至75,626辆,出口额也下降了三分之一。

这一大幅下滑不仅是数字上的减少,还代表着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遭受的挑战。相关分析人士将其归结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的“双反”调查以及新的进口登记法规等贸易保护措施影响的直接结果。

2023年10月,欧盟正式启动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双反”调查,即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比亚迪、上汽集团和吉利等中国公司均在重点调查名单之中。所涉产品是主要设计用于包括驾驶员在内的九人或九人以下的运输,仅由一个或多个电动机驱动的新型电池电动车。此举旨在调查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是否获得了“不公平”补贴,从而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进而扭曲了欧盟汽车市场。

2024年3月6日,欧盟公布了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为期9个月海关进口登记的实施法规,这项措施自3月7日起生效。此法规的实施,预示着欧盟未来可能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车征收追溯性关税。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尽管欧盟从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总价值大幅下降,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归因于汇率波动以及中国商品价格的相对下降。从中国电动汽车总出口来看,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量增长了8%,达到248,211辆,但电动汽车出口额同比下降了13%。

此外,中国电动汽车在2024年初出口量和出口额的下降,可能还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2024年2月经历了中国的春节假期,有效工作日减少,传统上制造业也会进入生产淡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市场活跃度,进而影响了电动汽车的出口情况。

在西方围堵之下,中国电动汽车行业表现出活力与韧性,正在转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伙伴国这一极具潜力的市场。RCEP是涵盖亚洲15个国家,旨在降低贸易壁垒和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多边自由贸易协议,目标在未来几年内取消成员国间高达90%的进口关税。

2024年1-2月,中国对RCEP合作伙伴的电动汽车出口在同期增长36%,其中,对韩国、印度尼西亚和日本的电动汽车出口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倍、7倍和1倍。

面对全球新能源浪潮,中国与RCEP成员国合作领域广阔,前景良好。东盟国家的电动汽车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一方面,东盟国家正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汽车产业基础。《2023年东盟投资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前十大电动汽车制造商都在东盟经营发展,其中9个在该地区积极投资并持续扩张。另一方面,在全球低碳化转型的背景下,许多东盟国家也制定了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战略和配套政策,中国是电动汽车行业的全球领跑者之一,双方在电动车领域的合作具有非常强的协同性、互补性。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通过加强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关系,不仅能够扩大其市场份额,还能够加深与这些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链整合方面的合作。

除此之外,中亚地区也开始成为中国电动汽车的另一个新兴出口目的地。今年前两个月对该地区的出口量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倍。

逆风之下,站稳脚跟实属不易。但我们看到,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正在积极寻找新的出口机遇,加速产业升级和国际化进程。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力,还将深刻影响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


周知·热点速览

欧洲央行料随加拿大央行启降息周期,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渐行渐远”

媒体报道,全球中央银行的货币紧缩局面正在迎来转折点。6月6日,欧洲中央银行(ECB)决定开始降息。这是自2019年9月以来、时隔4年零8个月再次下调利率。在发达国家中,加拿大央行也于6月5日转为降息。高企的通货膨胀正在消退,已处于可以调整基准利率的局面。欧洲央行将基准利率之一、市场关注的央行存款利率下调至3.75%。主要基准利率降至4.25%,降息幅度分别为0.25%。


外交部:中方始终认为,中欧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始终认为,中欧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保护主义没有前途,开放合作才是正道。中国和欧盟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平均每分钟贸易往来近150万美元。中欧双向投资存量已超过2500亿美元,双方企业还在继续加码投资对方市场。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9万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欧贸易“黄金通道”。可以说,中欧之间已形成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相互交融、深度互嵌的格局。

中方将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致力于为各国企业提供开放、包容、透明的营商环境。希望欧方恪守坚持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的承诺,同中方共同维护中欧经贸合作大局。


欧委会拟7月4日对自中国电动汽车征临时关税

外媒报道,据消息人士透露,中国汽车行业组织被告知,欧方将于7月4日实施临时关税,但具体税率尚未透露。


报告:中国对欧投资总量再次下降 匈牙利成为中国在欧洲投资的主要目的地

根据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 (MERICS) 和荣鼎咨询集团联合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去年中国在欧洲(包括欧盟和英国)44%的直接投资 (FDI) 流向匈牙利,比德国、法国和英国三大经济体的总和还多。中国企业在匈牙利主要投资于电动汽车领域,该领域去年占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的三分之二(69%)。不过报告指出,总体而言,中国对欧投资总量再次下降,达到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为68亿欧元。


欧盟前委员称,欧中电动汽车贸易需要合作,而非更多壁垒

“我们不需要更多的壁垒,而是新的合作模式,”前欧盟运输委员维奥莱塔·布尔克日前对媒体表示。布尔克指出,这种保护主义措施不可避免地带来更多负面影响而非好处。她警告称,关税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投资减少,并错失提高欧洲及其他地区交通安全和可靠性的机会。布尔克表示,关税将阻碍欧洲在全球努力实现绿色议程中的领导地位,欧中两国应在这一领域共同引领全球发展。


周知·智库观察

-中文智库文章推荐-

《中国会否丧失世界工厂地位?——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作者:苏庆义 桂子豪

来源: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近年来中国部分产业链外迁至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国,引发了对中国是否会丧失世界工厂地位的担忧和争论。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贸易的潜力彻底释放,出口呈现爆炸式增长,成为独一无二的世界工厂。在2008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潜力基本释放完毕。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外迁迹象,加工贸易比重也开始持续下降。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中国的产业链外迁似乎呈现加速趋势,引起了更大的关注。关于产业链外迁的案例时常见于国内外媒体,比如,有报道称,全球第二大笔记本电脑厂商——惠普,计划在2024年将其工厂从中国转移至墨西哥、泰国和越南。对产业链外迁的研究不仅成为学者的热门主题,还成为券商报告的重要主题。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非常想了解全球产业链的未来趋势,也都很担忧产业链外迁带来的挑战。

产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转移影响各国经济发展。对于中国而言,尤其担忧产业转出引发就业和增长问题。那么,本轮产业转移的新特点是什么?带来的影响是什么?中国依托的东亚产业链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把握全球产业链新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而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


-外文智库文章推荐-

《欧盟寻求领导力》

作者: Andrew Duff

来源:欧洲政策中心

在当前这一动荡时刻,欧盟正寻找新的领导者。其面对的决策既微妙又关键。在6月6日至9日举行的27个成员国的欧洲议会选举中,关键问题是:他们能否提供欧盟所需的领导力?

6月11日,欧洲议会党团领袖组成的主席会议(CoP)将在布鲁塞尔召开,评估选举结果。经过一番招募和拉拢后,新议会的最终组成要等到7月16日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时才能确定。下周,我们就将知道胜者和败者。最大的党团仍将是保守的欧洲人民党(EPP),由老将曼弗雷德-韦伯(Manfred Weber)顽强领导。他很可能提名现任议会主席罗伯塔-梅索拉(Roberta Metsola)连任。他还将邀请乌苏拉-冯德莱恩(EPP)连任欧盟委员会主席。

一些欧洲议会议员希望按照德国联合政府协议的方式,将冯德莱恩的候选资格与新谈判达成的政策方案捆绑在一起。这将是一个很大的错误。首先,委员会主席的实际提名权属于欧洲理事会,而非议会。此外,欧盟政府的概念充其量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行政权由欧盟委员会和欧洲理事会龃龉地分享。在相互争吵的党团之间谈判达成一个虚伪的政策协议将耗费大量时间(直到 9 月),而这是欧盟难以承受的。

无论如何,经验表明,议会制定议程的努力往往是短暂的。当欧盟的工作量主要由外部事件(尤其是乌克兰事件)决定时,一定程度的实用主义将对议会大有裨益。虽然议会中的多数派会根据手头的立法或预算事项发生变化,但在宪法问题上,联邦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之间仍存在严重分歧。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