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最新资讯>商会新闻

《周·知》| 中国产电动汽车今年欧洲市占率将达25%?建议加税25%?警惕这份“狠毒”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4-03-29
分享        

编者按:本周中欧关系有诸多重头戏:荷兰首相吕特访华;欧盟委员伊万诺娃这几日在京,将与中方举行中欧人文领域高级别对话;在钓鱼台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包括欧洲在内的全球企业家们热情讨论在华发展;在海南博鳌论坛,刚刚举行重量级中欧企业家对话。“告别”也是本周中欧关系的关键词:3月27日晚,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大使与夫人黄俊向欧洲政商学媒各界辞行,在欧中企赞誉大使力促中欧商贸繁荣及助力欧盟营商环境改善。当周,一个有美国“金主”背景的欧洲游说团队发布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报告:报告预估中国产电动汽车今年在欧盟的市占率将达25%,为此鼓吹欧盟给电动汽车上25%的税;此外还诡辩说也要给电池上税,薄薄的20多页写满了堂而皇之的保护主义!然而也在本周,中国就美国《通胀削减法》补贴措施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澳大利亚对华华风塔等产品反倾销措施也被裁违则。在经贸领域,正义也不会缺席。感谢阅读欧盟中国商会本周《周·知》,祝周末愉快!

640.jpg

周知·重点聚焦

近日,由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Transport & Environment(T&E)发布的《加税还是不加?欧洲如何将关税作为工业战略的一部分》报告引发了广泛关注。其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产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将达25%,其中约半是特斯拉和欧企在华生产的电动汽车。

报告建议欧盟和英国增加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和电池产品的关税“以保护欧洲的汽车工业和电池制造业”,并提出了一系列论点和数据来支持这一提议,包括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的增长、中国在电池技术方面的优势以及提高关税对欧洲产业可能产生的“正面影响”。

然而这份报告的诸多数据、观点和政策建议都让人疑窦丛生。

首先,报告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的预测存在夸大之嫌。报告显示,2023年欧洲销售的电动汽车中,有近五分之一(19.5%)是中国制造,预计2024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25%。T&E的这一预测对于中国品牌使用线性市场份额假设,对于其他品牌则基于GlobalData的生产和销售预测分析,显然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且忽略了市场竞争的复杂性和其他品牌的增长潜力。实际上,根据报告提供的数据,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的市场份额从0.4%增长到19.5%。虽然增长迅速,但要在短时间内实现从当前水平到25%的跃升,似乎并不现实。

需警惕的是,报告建议将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关税提高到至少25%,“以应对中国在技术方面的优势。”然而,报告作者似乎没有意识到,抑或刻意避免深入探讨,这种保护主义行径对欧洲消费者和整个电动汽车产业将产生的严重负面影响。高额的关税很可能导致在欧洲市场上销售的电动汽车高昂的价格进一步上涨,从而降低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进一步阻碍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

当报告迎合欧洲政客的论坛,大谈所谓中国补贴时,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优势基于市场、基于竞争、基于创新。正如某头部汽车中企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本土补贴在降低汽车成本方面的重要性不如“技术”和“效率”,“这是因为我们比竞争对手更早、投入更多地进行技术的研发,这才是关键,而不是补贴。”

其实,欧盟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是价格高昂。在欧盟市场,电动汽车的价格普遍高于传统燃油汽车。这主要是由于电动汽车的关键组件,尤其是电池的成本较高。且相较于成熟的燃油汽车生产线,电动汽车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小,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尽管许多欧盟国家提供了购车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但电动汽车的购置成本仍是许多消费者难以承受的。

二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尽管近年来欧盟在建设充电站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增长相比,充电站的数量和分布仍然不足,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 (ACEA)2022年数据显示,荷兰和德国这两个国家几乎占了欧盟所有公共充电桩的一半。然而,东欧和南欧部分地区的电动汽车市场增长缓慢。充电基础设施的不足限制了电动汽车的使用便捷性,成为阻碍电动汽车进一步普及的因素。

此外,能源成本高企、技术创新和人才不足、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行业的万人大裁员风暴……都使得当下的欧洲电动车市场挑战重重。在这样的情况下,T&E竟不怕贻笑大方,提出要增加关税的建议,而完全忽略了欧洲电动车市场的真正问题,是如何使用创新和技术让更多的消费者放心购买电动汽车。

须知互利共赢的合作才是长远发展的根本。当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六成以上。为保护和发展自身电动汽车产业,欧洲应当致力于促进技术创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强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利用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中国市场打开局面,使用中国制造来解决痛点和难点。

从消费者可及性的角度,欧洲应进一步降低电动汽车及其关键组件(如电池)的进口关税,以降低消费者的购买价格,以免电动汽车最终沦为富人才能负担的玩具。

其次,欧洲应加快建设欧洲的充电桩设施,可积极支持中国企业参与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中企创新技术如换电站等。中国在全球电池生产能力中占据主导地位,而欧洲在电池技术研发和可持续制造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中欧可加强在充换电基础设施标准体系与试点做法等方面开展对话与合作。

同时,欧洲更应创造条件让更多欧洲电动汽车企业到中国去生产,分享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蛋糕,并利用中国在电动汽车制造方面的成本优势,进一步提升欧洲品牌的全球竞争力。比如,宝马和特斯拉等企业已经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基地。通过在中国生产,全球企业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中国及亚洲市场,并将产品出口至东南亚、非洲、南美和“返流”到欧美等地区,实现全球化战略整合与拓展。

T&E号称曾成功运作了大众在美国“柴油门丑闻”,以及欧洲国际禁售燃油车的立法。它2月刚发了文章说欧洲在提供可负担的电动汽车上“失败”了。在其官网上,该团体2022年获得的资金前三名来自:气候势在必行基金会、欧洲气候基金会和施瓦布慈善基金,其中两家基金均来自美国。

中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2月,中国对欧盟的电动汽车出口量下降了近20%,从一年前的94,102辆下降至75,626辆,出口额也下降了三分之一。

这一大幅下滑不仅是数字上的减少,还代表着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遭受的挑战。相关分析人士将其归结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的“双反”调查以及新的进口登记法规等贸易保护措施影响的直接结果。

2023年10月,欧盟正式启动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双反”调查,即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比亚迪、上汽集团和吉利等中国公司均在重点调查名单之中。所涉产品是主要设计用于包括驾驶员在内的九人或九人以下的运输,仅由一个或多个电动机驱动的新型电池电动车。此举旨在调查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是否获得了“不公平”补贴,从而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进而扭曲了欧盟汽车市场。

2024年3月6日,欧盟公布了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为期9个月海关进口登记的实施法规,这项措施自3月7日起生效。此法规的实施,预示着欧盟未来可能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车征收追溯性关税。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尽管欧盟从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总价值大幅下降,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归因于汇率波动以及中国商品价格的相对下降。从中国电动汽车总出口来看,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量增长了8%,达到248,211辆,但电动汽车出口额同比下降了13%。

此外,中国电动汽车在2024年初出口量和出口额的下降,可能还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2024年2月经历了中国的春节假期,有效工作日减少,传统上制造业也会进入生产淡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市场活跃度,进而影响了电动汽车的出口情况。

在西方围堵之下,中国电动汽车行业表现出活力与韧性,正在转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伙伴国这一极具潜力的市场。RCEP是涵盖亚洲15个国家,旨在降低贸易壁垒和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多边自由贸易协议,目标在未来几年内取消成员国间高达90%的进口关税。

2024年1-2月,中国对RCEP合作伙伴的电动汽车出口在同期增长36%,其中,对韩国、印度尼西亚和日本的电动汽车出口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倍、7倍和1倍。

面对全球新能源浪潮,中国与RCEP成员国合作领域广阔,前景良好。东盟国家的电动汽车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一方面,东盟国家正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汽车产业基础。《2023年东盟投资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前十大电动汽车制造商都在东盟经营发展,其中9个在该地区积极投资并持续扩张。另一方面,在全球低碳化转型的背景下,许多东盟国家也制定了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战略和配套政策,中国是电动汽车行业的全球领跑者之一,双方在电动车领域的合作具有非常强的协同性、互补性。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通过加强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关系,不仅能够扩大其市场份额,还能够加深与这些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链整合方面的合作。

除此之外,中亚地区也开始成为中国电动汽车的另一个新兴出口目的地。今年前两个月对该地区的出口量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倍。

逆风之下,站稳脚跟实属不易。但我们看到,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正在积极寻找新的出口机遇,加速产业升级和国际化进程。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力,还将深刻影响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


周知·热点速览

习近平会见欧美来客

综合媒体报道,3月2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工作访问的荷兰首相吕特。

习近平指出,近年来,中荷关系稳健快速发展,两国各领域合作持续深化,荷兰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欧合作“门户”。中方愿同荷方保持各层级交往,坚持沟通对话,坚持互利共赢,推动中荷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中方愿扩大荷兰优质商品进口,欢迎荷兰企业来华投资,也希望荷方为中国企业提供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

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习近平对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人士在春暖花开之际访华表示欢迎。习近平指出,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两国是合作还是对抗,事关两国人民福祉和人类前途命运。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只要双方都把对方视为伙伴,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中美关系就会好起来。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中美关系史是一部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过去靠人民书写,未来更要靠人民创造。

中国就美国《通胀削减法》补贴措施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

据商务部消息,为维护中方新能源汽车企业利益和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公平竞争环境,3月26日,中国就美国《通胀削减法》有关新能源汽车补贴等措施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商务部发言人说,美方以“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环保”为名,出台《通胀削减法》及其实施细则,以使用美国等特定地区产品作为补贴前提,针对新能源汽车等制定歧视性补贴政策,将中国等世贸组织成员产品排除在外,扭曲了公平竞争,严重扰乱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违反了世贸组织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等规则,中方坚决反对。

“我们敦促美方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尊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及时纠正歧视性产业政策,维护新能源汽车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

澳大利亚对华风塔等产品反倾销措施被裁违则 中方:望澳方尽快纠正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我诉澳风塔等产品相关措施世贸争端案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希望澳方尊重裁决,尽快纠正违规做法,取消有关征税措施。

发言人表示,3月26日,世贸组织公布了中国诉澳大利亚风塔等三种产品相关措施世贸争端案的专家组报告。世贸组织裁决澳方对华风塔、铁道轮毂和不锈钢水槽等三种产品采取的反倾销措施违反世贸规则。中方对专家组作出的客观、公正裁决表示赞赏。

中方认为,专家组裁决是清楚和明确的,澳方对中国企业相关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的歧视性做法是错误的。中方希望澳方尊重裁决,尽快纠正违规做法,取消有关征税措施,并在其他贸易救济措施中严格遵守世贸规则,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中澳经贸关系健康发展。

欧盟委员伊万诺娃访华

据欧委会发布日程,3月28日,欧盟创新、研究、文化、教育和青年事务委员伊莉安娜-伊万诺娃(Iliana Ivanova)在京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将参加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六次会议。欧方说,本次对话将重点关注教育、性别、青年、体育和文化领域, 以“携手共创更加绿色和可持续的未来”。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建立于2012年。

欧盟气候官员计划下月联合访问中国 

据《政客》报道,欧盟最高气候外交官及其四位国家气候外交官正计划下月访问北京,与中国新任气候特使会面。

据报道,德国、法国、丹麦和荷兰将派出其气候外交官参加暂定于4月8日的行程,此行被认为是欧方为与中国加大就气变领域对话合作的“前所未有”的努力。

首届中意生物多样性大会在罗马召开

新华社报道,第一届中国—意大利生物多样性大会26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召开。由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组成的中方代表团与意大利政府、科学界人士一同讨论了科学界面临的共同挑战、采取的解决方案以及中意两国未来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保护、恢复和价值评估方面的合作。

中国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工作组举行第四次首席谈判代表会议

据商务部消息,3月26日,中国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igital Economy Partnership Agreement: commerce minister, DEPA)工作组举行第四次首席谈判代表会议。中方同智利、新西兰、新加坡等DEPA成员和已完成加入谈判的韩国就中国加入谈判总体进展、下一阶段谈判工作计划以及数字经济领域合作等深入交换意见。

周知·智库观察

-中文智库文章推荐-

《中国关键矿产供应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作者:万军、陈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

中国是关键矿产大国。从关键矿产供应链来看,中国在上游资源端总体上处于劣势地位,在中游加工精炼环节产能巨大,具有明显优势,在下游先进材料制备技术、工艺、质量和可靠性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面对国际市场的新情况和新挑战,中国应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通过增加国内勘探和产能投资、推进废金属循环利用、拓展进口渠道、维护中国矿企海外利益等途径,以保障关键矿产供应链的安全。第一,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投资,支持资源节约型技术研发,加强废金属回收利用。第二,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重点资源国的矿业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矿业治理。第三,健全风险识别预警机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外文智库文章推荐-

《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去风险还是脱钩--欧盟对华战略的未来》

来源:欧洲议会

在审视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时,欧洲领导人不应忽视中欧经济相互依赖的价值,以及欧洲自身优势的实际和潜在来源。中欧经济相互依存以及共同经济成本对强制性行动的威慑作用,仍然是影响中国行为的一个相关因素因此。因此,欧盟应努力确保自己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成为中国和更多国际伙伴不可或缺的经济和技术参与者。欧盟不应忽视经济相互依存所提供的杠杆作用,特别是在实现维护地区和平的目标方面对中国行动决策的影响力。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