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最新资讯>商会新闻

《周·知》| 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欧盟中国商会2023年终述评

来源:欧盟中国商会| 发布时间:2023-12-30
分享        

编者按:笑送旧年飞雪白,欢迎新岁日光明。新年即将开启,欧盟中国商会恭祝广大会员与读者新年快乐,万事胜意!2023年,在疫情后时代,中欧迎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 20 周年,见证双边关系和经贸关系在新机遇与新挑战中迎来新发展。2023年,时隔四年,首次线下中欧峰会在北京成功举行,双方坦诚交换意见,习近平主席对欧提出“三重伙伴定位”。一年来,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法国总统马克龙等欧盟高层及成员国元首相继访华、不断推进中欧合作;一年来,双方经贸深度往来:中国向欧盟五国实行免签政策,反响热烈;比亚迪在匈牙利建立新能源车生产基地,助力欧洲构建绿色生态圈;中卢进入直飞时代 郑州-卢森堡“空中丝路”客运首航。本周,欧盟中国商会发布2023年终述评,与您一起回顾2023年中欧经贸领域的发展及欧盟中国商会的工作定位。感谢阅读,订阅双语版请致信info@ccceu.eu,祝您新年快乐!

30-1_副本.png

周知·重点聚焦

本文约4000字,阅读时长约10分钟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世界的两大力量,欧盟和中国的关系不仅直接关乎双方人民利益,更与世界的繁荣与安全息息相关。2023年是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25周年和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回望这一年,中欧双边经贸关系稳中求进的基调得到夯实,这主要来自经济共生关系稳定强大的定力、贸易结构不断优化的张力、经营主体保持向好态势的活力与合作领域持续拓宽的潜力。

(一)定力:经济共生关系强大

过去20年间,中欧贸易增长迅速,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形成稳定强大的经济共生关系。2023年以来,中欧全面恢复各层级交往,各领域对话合作全面铺开。从领导人交往,到战略、经贸、数字、环境与气候以及人文等五个中欧高级别对话机制及70多个工作层对话机制,为双边关系发展提供了制度框架。在全方位、多层次的对话与合作指引下,双边贸易额呈稳定甚至向好势头。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3年1至11月,中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5.0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对欧盟出口3.22万亿元,自欧盟进口1.81万亿元。同时,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近日发布的数据,作为中欧之间的重要贸易通道,2023年1至11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6145列、发送货物174.9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7%、19%,货物运量已超过了2022年的总运量。

(二)张力: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之下,中欧经贸合作稳步推进,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已在科技、绿色等领域取得丰富成果。如今中欧高科技产品的贸易相互依存加深,在计算机/办公设备、电子通讯、电子机械、化学产品领域,中国已成为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而在电子通讯、仪器仪表产品领域,中国是欧盟第一大出口市场。绿色领域,绿色转型作为中欧双方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发力方向,中欧双方在锂电池、新能源车、光伏组件等绿色产品的贸易快速增长。在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和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推动下,中欧在绿色产业和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的相似需求使双方建立的经贸关系存在巨大的互补空间,有助于实现新形势下中欧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

(三)活力:企业合作热情高涨

从经营主体来看,中欧企业也保持向好态势,合作热情高涨。2023年1至9月,法国和荷兰作为欧洲对华投资主要来源国,其对华直接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21.7%和32.6%,展现了在华投资发展的坚定信心。欧洲企业也积极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中方举办的重要展会。中国企业对欧投资信心与热情同样不减,欧盟是中企的重要海外投资目的地,也是中企在发达经济体中投资存量占比份额最高的区域。尽管投资领域、方式及主体随市场趋势不断演变,但中企深耕欧盟的理念不变。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愿将欧盟作为经贸合作的关键伙伴、科技合作的优先伙伴、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可信伙伴,追求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中欧经贸合作前景仍然广阔。

(四)潜力:合作领域持续拓宽

20年来,中欧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作为国际上两个重要的市场,中欧双方在绿色经济发展、数字转型和服务业等新领域,以及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比如在绿色经济方面,欧盟具备全球领先的绿色转型体系,由政策引领、技术创新和碳交易机制驱动,系列标准支撑,而中国确立了“双碳”目标,新能源产业发展极具活力;在数字经济方面,中欧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相似、互补空间巨大,欧盟具有完备的数字规制体系而中国在数字应用与产业化上表现明显;服务业方面,中欧服务贸易快速增长,疫后往来复苏及可数字化服务为中欧双方的服务业合作提供了新的动能。此外,现阶段,双方已完成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二批清单公示,增加了350个地标产品的互认互保,并牵头制定及更新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为中欧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

然而,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大环境下,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问题对中欧双方带来深刻影响。近年来,中欧关系发展也面临着“去风险”、“降依赖”、“制度对手”等杂音。正如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特命全权大使傅聪日前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尽管中欧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不同,但中欧发展水平不同,经济上具有高度互补性,彼此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应该看到,中欧关系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随着中欧在更多领域达成共识,双方经贸合作有望克服艰难险阻、迈上新台阶。

过去一年里,在中国驻欧盟使团、经商处及国内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和全体会员单位领导同事共同努力下,欧盟中国商会(以下简称“商会”)(China Chamber of Commerce to the EU, )积极配合国家对外工作大局,组织经济外交重大活动,维护在欧中企合法权益,发布年度旗舰报告,提升国内外传播影响力,加强内部机制建设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搭建中欧经贸合作平台,服务重大议程

在中欧双边关系发展关键时期,商会积极主动营造中欧互利共赢合作氛围。2023年,商会积极组织30余场各类经贸对话、论坛和座谈会等活动,积极宣介中欧经贸发展取得成果,增进中欧相互理解和互信;积极配合中欧峰会、中欧经贸高层对话等重大外交议程,助力中欧经贸、投资和商业关系发展行稳致远;积极打造欧盟中国“总商会”,两度举行欧中-中欧两大商会活动,打造“中欧商业领袖圆桌对话会议为品牌活动,共同助力中欧经贸关系稳健发展。

(二)服务会员,搭建高规格交流平台

商会坚持把服务中企列为核心宗旨,为中国和欧盟及成员国经贸交往搭建高规格平台。2023年,商会精心组织全体会员大会,邀请上百家中欧企业参加中欧商业高峰论坛,为挖掘中欧绿色、数字等领域合作献计献策,是欧盟中国商会自成立以来参与人数最多、规格最高的全体会员大会暨高峰论坛;立足企业界智囊团建设,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高规格研讨会议“变局与发展:新形势下的中欧经贸关系”研讨会,各方热烈参与引起海内外政商学界广泛关注;积极搭建企业与中欧政府沟通桥梁,全年共组织近40场不同规格的政企交流活动,同时在与欧方高层互动上取得突破,与欧盟机构领导人内阁建立起联系。

(三)以坚持讲好中国企业故事为方向,积极对外宣介成果

商会坚定维护在欧中企利益,利用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百家号、推特、领英等各种平台和渠道发出中企声音,对外宣传在欧中企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的事例与形象;加强与欧洲本地媒体交流沟通,以接受专访、实地采访等方式,增进欧媒对华了解。通过发布官方数据、专业报告和信息快报等方式,宣传中欧企业开展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生动实践。2023年,欧盟中国商会和罗兰贝格在布鲁塞尔联合发布《共筑互信之路,共创中欧繁荣——中国企业在欧盟发展报告 2023/2024》,获各方高度关注,媒体反响热烈,中外媒体机构覆盖量高达200家次,创历史新高,旗舰报告影响力显著上升。同时,商会传播力建设于2023年成功实现了国内国际舆论影响的历史突破。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商会历次活动和发声等累计获得超1100家次中外媒体和机构报道和关注。

(四)以维护中国在欧企业利益为要旨,继续为中国企业发声

商会坚持把服务中企列为核心宗旨,切实反映中国企业关切诉求,积极收集会员单位意见建议,维护企业在欧权益,扩大与欧盟各界沟通,推动优化欧盟营商环境。密切跟踪欧盟5G安全工具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外商直接投资审查、外国政府补贴、国际采购工具、可持续公司治理、反胁迫工具、银行监管、净零工业法案、电池法、关键原材料法案等欧盟单边经贸政策进展,关注欧美贸易和技术理事会动态及中欧在数字、绿色和经贸等方面立法与合作等,切实反映中国企业关切诉求,全力维护中资企业权益。因此,商会对在欧中企吸引力进一步加大,新增会员数创新高。2023年1月至12月中旬,新增会员单位达20家,增长约25%,影响力逐渐壮大。

(五)加强纵向和横向联系,全力拓展多方位合作渠道

在地缘政治局势演化加深,全球化出现新发展势头等复杂背景下,商会充分发挥其平台延伸与辐射作用,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纵向联系方面,商会积极调动各成员国商协会的特色作用与积极性,不断加强与成员国商协会的沟通协调,通过联袂举办论坛及活动,发出一致声音。横向联系方面,积极扩大与中国欧盟商会、欧盟日本商会、欧洲韩国商业协会、欧中贸协、比中经贸委等同业的联系与合作。同时加强与欧洲智库、学界的交流与合作,以期推动中欧经贸、投资的合作发展。

2024年,欧盟中国商会将迎来揭牌五周年,正是商会总结发展经验教训,继往开来扬帆再出发的关键时期。在新的一年里,欧盟中国商会将继续秉持“倾听声音、做好服务、树立形象,打造中国的‘金字招牌’”的指导精神,以服务中企核心利益为宗旨,以促进中企在欧盟发展和争取公平公正非歧视性营商环境为己任,密切关注在欧中企的发展动态与核心关切,坚决维护中国在欧企业利益,助力中欧经贸关系行稳致远。

自1975年中欧建交以来,双方相向而行,构建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通过合作对话弥合文化、历史、政治差异,共同促进全球化发展。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欧关系虽经波折,但保持着向前发展的良好势头。正如习近平主席于12月7日在会见来华举行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时指出,“中欧是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在当前动荡加剧的国际形势下,中欧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关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双方有责任共同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为发展提供更多推动力。”站在这一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上,中欧应携起手来,借鉴和传承历史经验,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求同存异,实现共同发展。这不仅直接关乎中欧双方的根本和长远利益,还承载着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


周知·热点速览

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克服奥地利的反对意见,部分获准加入申根区

据Africanews报道,罗马尼亚内政部周三表示,该政治协议将允许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仅从空中和海上加入申根区,随后将就陆地边界问题进行进一步谈判。奥地利一直阻止两国加入申根区,因为担心这会导致大量非正常移民通过土耳其和西巴尔干路线涌入欧洲。自 2011 年以来,欧盟委员会一直认为这两个国家已做好加入申根的准备,但欧盟国家因担心法治问题和移民增加而阻止了协议的达成。


德国表示:“无论如何”都支持欧盟援助乌克兰

据彭博社12月28日援引德国外交部发言人克里斯蒂安-瓦格纳(Christian Wagner)的话报道,即使没有匈牙利的支持,德国也希望欧盟能敲定对乌克兰的重大援助计划。匈牙利在12月中旬的欧洲理事会峰会上否决了欧盟为乌克兰提供价值550亿美元资金的一揽子计划。匈牙利总理欧尔班长期以来一直反对支持乌克兰,并与俄罗斯保持联系。据报道,瓦格纳在 12 月 28 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德国将在下一年财年向乌克兰提供价值 80 亿欧元的军事援助。


西班牙结束欧盟轮值主席国任期

据Eurojust(欧洲司法合作组织)报道,西班牙担任欧盟理事会主席国的任期将于 12 月 31 日结束。在司法和内政领域,西班牙作为轮值主席国重点加强了自由、安全和司法领域的工作。在过去六个月中,欧洲司法合作组织与西班牙当局密切合作。西班牙为其任期确定了四个优先事项,包括欧盟再工业化、绿色转型、社会和经济公正以及加强欧洲团结。考虑到欧洲大选的临近以及结束某些重要档案的必要性,西班牙轮值主席所面临的挑战已经得到解决。其中包括完成有关环境、资产追回和没收、违反欧盟限制性措施等关键议题的指令的立法工作。此外,理事会还就有关诉讼转移的提案达成了总体方针,希望能为顺利完成这一关键议题的立法工作铺平道路。


欧盟委员会审查意大利针对Meta的税务案

根据路透社报道,对Facebook母公司Meta的意大利税务索赔已上升至欧盟委员会的增值税委员会进行评估,相关人士称,这是一个测试科技行业如何征税的案例。

美国公司Meta还拥有Instagram、WhatsApp和Oculus平台,在米兰检察官根据税务警察的审计启动了对公司的调查后,在意大利面临着大约8.7亿欧元(相当于9.54亿美元)的潜在税务账单。尽管对于去年收入超过320亿美元的公司来说,这是一笔不大的数目,但此案可能会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因为它将决定Meta提供服务的方式。


商务部:中国市场对外资的“磁吸力”将会更强

在2023年12月28日举行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就外资规模出现波动回答了记者提问。何亚东表示,外资规模出现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对外资规模的波动,也要多角度来看待。从纵向看,我国引资规模仍处于历史高位。2019年至2021年我国吸收外资连续三年刷新历史纪录,2022年1—11月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到1.16万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在上年高基数的情况下,今年1—11月吸引外资出现波动,是正常的。从横向看,近年来全球跨国投资低迷,2022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规模同比下降12.4%,2023年将继续萎缩。今年以来,跨国公司纷纷来华考察洽谈,表现出对投资中国极大兴趣。今年1—11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8万家,同比增长36.2%,也印证了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势头。从结构看,随着跨国公司调整投资布局,我国吸引外资的结构在持续优化。今年1—11月,高技术产业引资规模达到3866.5亿元,占全国吸引外资比重为37.2%,比2022年全年水平提升了1.1个百分点。总的看,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随着已出台外资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中国市场对外资的“磁吸力”将会更强。


近5年我国固态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8%

据央视新闻报道,2023年12月2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专利在支撑绿色技术和未来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出口分别达到2693亿元、4194亿元和2890亿元,相关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也在持续提升。国家知识产权局表示,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有很多专利做支撑。电动汽车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重点企业全球有效专利量已经超过10万件,并且呈快速增长势头。在锂电池特别是固态电池领域,中国是全球主要的技术来源国之一,截至今年5月,全球固态电池关键技术专利申请量为20798项,其中中国有7640项,占比达36.7%。近5年,我国固态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8%,增速位列全球第一。在太阳能电池方面,目前我国全球专利申请量为12.64万件,排名第一。


周知·智库观察

-外文智库文章推荐-

《除了没收俄罗斯被冻结资产,欧盟应做出更好的决策》

来源:布鲁盖尔研究所

作者:Nicolas Véron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的外汇储备被冻结,如何处理这些被冻结资金成为欧盟决策者重要考量问题,因为这些被冻结资产大部分都存放在欧盟。欧盟应继续为乌克兰提供其国防和其他政府开支所需的财政支持,但在目前情况下,鉴于欧盟对基于规则的国际金融秩序的承诺,不应该没收俄罗斯的储备资产来资助对乌克兰的支持。然而,欧盟可以通过挪用中央证券存管机构(如Euroclear)对俄罗斯现金余额所产生的额外收入来抵消部分财务负担。欧盟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这些收入不属于俄罗斯。

据估算,至少有2060亿欧元的俄罗斯储备资产存放在欧盟,占G7财长估计的总额2800亿美元(约合2650亿欧元)的四分之三以上,这些资产在2022年2月底被冻结。其中,1800亿欧元存放在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Euroclear,以及可能还有几十亿欧元存放在其位于卢森堡的竞争对手Clearstream。

相比之下,在美国冻结的俄罗斯资产的数额尚未公开,不太可能超过几十亿美元,而在澳大利亚(包括在G7统计中)和加拿大冻结的俄罗斯储备可能更少。这意味着剩余的或许是400亿到500亿欧元,存放在日本、英国和比利时之外的欧盟国家。包括瑞士和新加坡在内的其他国家也冻结了俄罗斯的资产,但这些不计入G7的总额。


-中文智库文章推荐-

《“复盘”世界2023——欧洲危局路在何方?》

来源: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作者:  张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在经历了2022年乌克兰危机后,欧洲在担忧与希冀交织的复杂心态中迈入2023年,希望恢复经济增长,击败俄罗斯强化地缘政治地位。但在迈入2024年之际,欧洲却发现,未来似乎更为迷茫。

“援乌抗俄”进退两难

2022年,欧洲实现前所未有的团结,连续出台九轮对俄制裁措施。进入2023年,欧盟再度推出两轮对俄制裁措施,并加大了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总额已经接近900亿欧元。2023年6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将从2024年至2027年底,向乌克兰提供500亿欧元的赠款和贷款,但形势的发展并未如欧洲所愿。

法德轴心缺失加大一体化困局

作为欧洲一体化的启动者和推动者,法德两国是欧盟的核心力量,但近年来法德轴心持续弱化。2023年,法德各自经济、社会、外交困境加剧,双边关系冷淡,矛盾增多,导致欧盟内部纷扰明显上升,整体发展失去方向。

“去风险”的风险上升

“去风险”是2023年欧洲的热词,也是欧盟经济、贸易乃至对外关系的主线。2023年3月,冯德莱恩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此后这一概念被欧盟及美国广泛使用,取代了不合时宜的“脱钩论”。从根本上看,欧洲的所谓“去风险”虽然否定了“脱钩”,但实际上是“脱钩论”的变种,仍体现出基于价值观偏见的排他性思维。欧洲经济在经济全球化中受益,也高度依赖全球市场,人为地、任性地“去风险”,实际上是在破坏全球高效的分工协作和产业链体系,是在弱化全球合作和团结精神,也是在损害欧盟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看,欧洲并未因“去风险”而变得更好,反而更糟。可见,在“去风险”战略中,如果基于狭隘的价值观偏见和所谓的制度竞争去评估风险,肯定是搞错了方向,只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应该说,2023年欧洲一直在努力构建欧洲主权,推进战略自主,让自己能在全球地缘政治变局中“掌控自己的命运”。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