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 生物柴油:贸易救济工具不应被滥用
编者按:岁末将至、敬颂冬绥。本周,中欧保持互动,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邓励与比利时外交部秘书长甘齐于12月18日在北京举行中比副外长级政治磋商。邓励强调中比双方在物流、化工、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合作潜力,期待双方合作推动中欧关系。12月20日,欧委会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生物柴油展开反倾销调查,称中国可再生燃料生产商进行了“欺诈性”和“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商务部表示“坚决反对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保护主义行径”。欧洲方面,欧盟成员国能源部长于12月19日达成协议,延长三项应对能源危机的紧急措施一年,以缓解能源价格冲击。欧盟理事会将正式通过此条例并立即生效。同时,欧盟各国财长同意对财政规则进行改革,以应对疫情恢复和支持气候与安全目标。此外,欧盟和英国为避免对电动汽车征收关税,同意延长本地化含量规定至2026年底,这将为制造商和消费者节省约43亿英镑。感谢阅读欧盟中国商会本期《周·知》,圣诞将至,祝您节日快乐!
周知·重点聚焦
生物柴油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源,有“绿色柴油”之称,是由植物油(如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棉籽油等)、动物油(如鱼油、猪油、牛油、羊油等)、废弃油脂或微生物油脂与甲醇或乙醇经酯转化而形成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生物柴油具有环保性能好、发动机启动性能好、燃料性能好,原料来源广泛、可再生等特性。
目前,生物柴油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欧盟委员会称,该行业每年价值310亿欧元。从产地看,欧盟是全球最大的生物柴油产区,2020年产量达到1287吨,产量占全球比约30%;印度尼西亚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国,2020年产量达到815吨,占全球比约19%。中国生物柴油相较较小,2021年生产生物柴油月150万吨,其中110万吨几乎全部出口到欧洲。
研究显示,从消费地区看,生物柴油消费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地区,其中,欧洲地区生物柴油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47%。2022年, 欧洲的生物柴油进口国主要为阿根廷、中国、英国、马来西亚、韩国、印度尼西亚,分别占总进口量的36%, 22%,14%,12%,4.98%和4.79%。2022 年,欧盟从中国的进口量增长了 61%(与 2021 年相比),来自阿根廷和马来西亚的进口量相应减少。
有数据显示,自欧盟2023年8月份对中国出口发起调查后,中国生物柴油出口总量锐减,并于11月份跌至27个月低点。具体来讲,中国生物柴油在欧洲的出口主要目的地--荷兰,在2023年11月仅从中国进口了60,695吨,环比下降40.4%,较去年同期下降46.8%,为自2021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11月份,西班牙的进口量从10月份的3,500吨下降至零,较去年11月的18,605吨大幅下滑。欧盟国家中,只有比利时的进口量有所增加,在11月份取代韩国,成为中国生物柴油的第二大买家,达到10,837吨,较10月份增长181.6%,较去年同期增长3.4%。
2023年8月,欧盟启动调查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生物柴油是否通过中国和英国规避欧盟关税,进入欧洲市场。2023年12月20日,本周三,在收到欧洲生物柴油委员会(European Biodiesel Board ,EBB)的投诉后,欧盟又启动了一项针对中国生产的生物柴油和可再生柴油进口的反倾销调查。
媒体报道说,此次调查的时间范围为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期间中国出口创下新高,欧盟生产商指责这对欧盟可再生燃料和生物贴现价格产生了压力,导致工厂减产和关闭。该调查将查证从中国进口的生物柴油是否以人为压低的价格出售(即倾销)给欧盟市场。
据EBB说法,2023年中国“低价”生物柴油的涌入导致欧盟成员国市场崩溃, 因为当地生产的生物柴油在价格上无法与其竞争。欧洲废弃生物燃料组织(European Waste-based & Advanced Biofuels Association, EWABA)也声称中国可再生燃料生产商进行了“欺诈性”和“不公平的贸易行为”。
该调查可能导致在数月内欧盟在中方实施临时征税,阻碍了主要以废物为基础原料的生物柴油最大的供应国——中国向欧盟出口生物柴油。调查涉及中方出主要企业或包含卓越新能、嘉澳环保、海新能科、隆海生物等。反倾销程序可能持续到2025年2月,但明年6月或更早可能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任何正式措施可能在临时措施实施前的90天内追溯适用。
商务部表示,欧盟是全球最大的生物柴油消费地,自中国进口生物柴油产品不仅满足欧盟市场巨大消费需求,而且有助于加快实现其绿色转型和节能减排目标。中欧在生物柴油等新能源和绿色产业领域优势互补、合作前景广阔,双方加强合作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有利于欧盟绿色转型,有利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12月21日说:“我们注意到,自2008年以来,欧盟先后对美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贸易伙伴出口的生物柴油产品采取反倾销、反补贴、反规避等多种贸易救济措施,其违规做法被相关成员多次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方一贯主张合理审慎使用贸易救济措施,坚决反对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保护主义行径。我们将密切关注欧方后续行动。”
欧盟中国商会已于调查公布后第一时间发表评论,对欧委会宣布将在调查中使用“替代国”价格计算方式而非中国国内价格来计算生物柴油“正常价值”而感到担忧和强烈不满。
商会呼吁欧委会和欧盟产业客观、公正对待中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
周知·热点速览
外交部副部长邓励同比利时外交部秘书长甘齐举行中比副外长级政治磋商
2023年12月18日,外交部副部长邓励同比利时外交部秘书长甘齐在北京举行中比副外长级政治磋商。邓励表示,比利时是中国在欧重要合作伙伴。中方愿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基础上,同比方一道推进两国各层级交往,深化双边务实合作,挖掘在物流、化工、绿色发展、港口物流等领域合作潜力,扩大双向人文交流。期待双方以明年上半年比利时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为契机,携手推动中欧加强沟通协作,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甘齐表示,比方高度重视比中关系,期待同中方密切各层级沟通,增进相互理解,深化各领域合作,便利人员往来,并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协调。比利时愿为促进欧中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作出贡献。双方还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交换看法。
欧盟达成协议同意延长应对能源危机紧急措施
据新华社报道,2023年12月19日,欧盟成员国能源部长达成政治协议,同意将三项应对能源危机的紧急措施期限延长一年,以防范可能出现的能源价格冲击。欧盟轮值主席国西班牙副首相兼生态转型大臣特雷莎·里韦拉表示,延长这三项紧急措施对于应对当前欧盟依然脆弱的局势是必要的,可以确保能源市场稳定,减轻危机影响,并保护欧盟公民免受过高能源价格的影响。
根据欧盟理事会当天发表的新闻公报,欧盟理事会将通过书面程序正式通过相关条例,在欧盟官方公报上予以公布,并在现行条例到期后立即生效。
欧盟就更宽松财政规则达成协议
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各国财长周三同意对实施了二十年之久的财政规则进行最新改革,允许有更多时间削减公共债务,并为公共投资创造激励机制。这项改革是在国家债务水平被疫情恢复计划推向历史新高,以及欧盟地区需要新的支出以保持其气候、工业政策和安全目标正常进行之后进行的。
欧盟和英国扩展贸易规则以避免对电动汽车征收关税
欧盟和英国周四同意让电动汽车制造商在2026年底之前遵守本地化含量规定,推迟对与英国交易的电动汽车征收关税。英国政府表示,与之前的2024年最后期限相比,此次延期将为制造商和消费者节省高达43亿英镑(约合54.5亿美元)的额外成本。英国和欧盟互为对方最大的电动汽车出口市场,欧盟鼓励电动汽车替代以汽油或柴油为动力的碳排放内燃机汽车。本月早些时候,欧盟提出了延长时限的建议。该提议随后被提交至欧盟理事会,理事会于本周四正式批准了该提议。英国首相苏纳克(Rishi Sunak)在一份声明中说:“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倾听业界的关切,我知道这一突破将极大地缓解业界的压力。”
周知·智库观察
-中文智库文章推荐-
《欧盟开启乌克兰与摩尔多瓦入盟谈判,意义几何?》
来源:现代院欧亚研究所
作者:叶天乐
2023年12月14日,欧洲理事会决定启动乌克兰与摩尔多瓦加入欧盟谈判,同时给予格鲁吉亚候选国地位。
对乌克兰而言,此次开启入盟谈判象征意义更重。首先是提振士气。乌克兰当前面临内忧外患,泽连斯基执政压力增大。西方援助持续减少,有“断供”危险。欧盟内部匈牙利等国也不满对乌克兰支持。其次是有效助推改革。乌克兰为加入欧盟,2014年以来一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进行改革,以靠近欧盟标准。俄乌冲突爆发后,乌克兰政府以“保卫国家安全,改革陈旧体制”为由推行多项此前难以推动的改革。对摩尔多瓦而言,开启入盟谈判同样是一针“强心剂”。摩尔多瓦缺少资源,发展落后,多年来经济一直位居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末位。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摩尔多瓦也加速推进“入盟”谈判,希望通过加入欧盟提振国家发展水平。
对乌克兰、摩尔多瓦而言,谈判的进程将是一场“持久战”。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表示,加入欧盟的谈判是一项艰巨工作,乌方需完成2739项立法,才能与欧盟法律保持一致。同时,面临运输、商品准入、能源市场一体化等具体问题,每一项均需要长期谈判。
-外文智库文章推荐-
《欧洲人对与气候政策相关的收入损失有多敏感?》
来源:布鲁盖尔智库
作者: David Van der Duin ; Francesco Nicoli; Brian Burgoon
欧洲舆论普遍支持采取雄心勃勃的措施来应对全球变暖。观察数据显示了这一点,绿党在 2018 年欧洲大选和此后的一些国家大选中的强劲表现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然而,作为绿色转型的一部分,欧盟的气候政策将越来越多地介入欧洲人的生活。例如,欧盟的排放交易体系迄今只影响工业生产,2027 年将扩展到供暖和交通领域,这可能会扩大气候政策直接影响的人口比例。虽然欧盟有雄心勃勃的目标,但实现这些目标的政策尚未完全制定,因此政治推动力有限。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