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最新资讯>商会新闻

《周·知》中欧峰会看点综述 | “现场内幕”、“三重伙伴定位”及“”时间在中方这边”

来源:欧盟中国商会| 发布时间:2023-12-12
分享        

编者按:为期一天的中欧峰会7日落下帷幕,吸睛无数。欧洲政界、媒体和智库正对峰会成果和影响进行分析,周五欧方参加峰会人士向外媒“爆料”,透露现场诸多细节,比如欧方感到被“倾听”,双方互动更自然等。综合峰会后双方新闻发布看,经贸是峰会重点议题之一,尽管分歧犹存,但双方交换了“数据”、“事实”和观点,使“坦诚”成为峰会主要特点之一。峰会为中欧关系发展“指方向、画蓝图、提信心、增动力”,双边和全球意蕴深远。中美近期互动增多,欧盟大选在即,COP28、欧盟反补贴调查、所谓贸易“不平衡”等多边和双边背景交织,为峰会增添复杂性。即使惯常“唱衰”中欧关系的欧洲分析人士也不得不探讨,“时间可能在中方这边”:这很可能是本届欧盟领导人任内最后一次中欧峰会,而未来的美国大选、欧盟大选都将带来未知因素。企业界对峰会关注更细致些,比如市场准入壁垒、双方未来将举行的对话和工作组机制等。经贸领域人士注意到,如果欧盟对华是“三重定位”,中方这次提出了对欧“三重伙伴定位”,聚焦实实在在的经贸、科技和供应链产业链。不少商协会在峰会前后加强对欧政策影响,比如“BusinessEurope”、欧盟美国商会等或是投书欧盟领导人,或是发表声明,均期待欧盟加强对华接触。本期欧盟中国商会《周·知》中欧峰会特刊关注峰会现场细节、经贸议题和相关分析,感谢阅读,订阅中英双语版请致信info@ccceu.eu。祝周末愉快!

中欧峰会看点综述1_副本.png

周知·重点聚焦

峰会现场精彩“内幕”

12月7日,时隔四年,首次线下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北京成功举行。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参会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李强总理同米歇尔和冯德莱恩共同主持会晤。

峰会后次日,有媒体通过“独家报道”发布了欧方视角的峰会现场“内幕”——双方互动更加自然,欧方对“被倾听”感到满意,现场更趋积极。

报道提到,参加会议的数名现场人士说,即使在某些议题(乌克兰危机、贸易等)双方分歧仍很大,但欧洲人觉得自己的关切受到了中方的“严肃对待”,中方也明确提到,欧盟是世界的重要一级。

报道印证了冯德莱恩主席在峰会后发布会上所提到的,在涉及所谓产能过剩、电动汽车调查等问题双方交换了很多市场数据和事实。报道说,冯德莱恩主席希望成立技术层面的工作组来解决“痛点”。她没有在记者会上公开确认和中方讨论电动汽车调查的细节,托辞说调查正在进行,不方便评论,但相关讨论是放在一个更大框架下。

报道说,欧方还向中方提出控制部分制造业领域的银行贷款和降低产能目标等。尽管有分析认为,中方同意在技术层面通过工作组解决关切是“缓兵之计”,但欧方也乐意为之,毕竟欧盟也不想和中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打贸易战,况且欧方企业界也希望欧盟可以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争端。

报道还说,在乌克兰危机、企业制裁等议题上,欧方很高兴与中方保持“接触”和互动。另外,中方提议同时解除2021年制裁,但欧方似乎并未“接招”。

在巴以冲突上,欧方认为双方讨论是“有建设性的”。

“三重伙伴定位”

中欧关系的观察人士对欧盟对华“三重定位”——合作者、竞争者和体制性竞争对手——应该非常熟悉,当然,中方向来反对这些相互矛盾的定位,尤其是“体制性竞争对手”这一说法。

对经贸领域观察人士来说,本次中欧峰会则在经贸领域提出非常重要的三个领域伙伴关系,原话为“中国愿将欧盟作为经贸合作的关键伙伴、科技合作的优先伙伴、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可信伙伴。”——堪称是中国对欧的“三重伙伴定位”。

和欧盟的“三重定位”相比,中国对欧是“三重伙伴定位”具有深远内涵:

中欧经贸合作的重要性不必赘述,双方日均贸易额约23亿欧元,双方互为全球重要经济体和贸易方,互为第二大货物贸易伙伴。

将欧盟定位为“科技合作的优先伙伴”具有前瞻性。欧盟基础研究和人才环境雄厚,但也深陷从基础研究到商业转换的“死亡谷”问题,大国角力背景下,中欧加强科技合作富有重要意义。

而涉及产业链供应链上,中欧“可信”伙伴的打造完全契合企业界的心声和呼声。中国和欧盟都拥护多边主义,在维护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稳定上有共同利益。欧盟和中国不能脱钩断裂,中国和欧盟互利共赢合作有助于双方也有助于全世界。

从细节上看,落实这三重伙伴定位还需欧方加强合作政治意愿。

正如外媒所报道的中方视角——欧方“不能既要求中方帮助,又采取保护主义”。

企业界期待中欧的“三重伙伴定位”能继续扩展合作内涵,并在实践和战略上真正取代欧盟的对华“三重定位”。

“时间可能在中方这边”

按欧方观察人士分析,这次峰会很可能是本届欧盟领导层任内最后一次中欧峰会了,明年将举行的欧盟大选预计将“洗牌”欧盟机构几大“巨头”,而大西洋彼岸,美国大选也将增加不确定性。

即使是最喜欢“唱衰”中欧关系的部分欧洲人士,也不得不探讨,随欧盟领导层进入“跛脚鸭”时期,以及跨大西洋关系未知性加大,时间可能在“中方这边”。这或许也能解释外媒报道所述欧方所观察峰会现场呈现的某种“放松”。

而从中方角度来看,本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坦诚、深入、富有成效”,一如12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的精彩回应: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消息,在2023年12月8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中新社记者提问: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此次会晤讨论了哪些重要议题,达成了哪些成果共识?欧盟领导人会后积极评价此次会晤,同时表示高度关注贸易不平衡、产能过剩等问题。中方对此如何回应?

汪文斌: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恰逢中国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25周年。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予以会见,李强总理同欧盟两位主席举行会晤,双方就事关中欧关系的战略性问题、中欧各领域对话合作、双方重点关切、全球治理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看法。双方认为,此次会晤坦诚、深入、富有成效,增进了中欧双方相互了解,深化了战略沟通,凝聚了合作共识。

一是明确了中欧关系的发展方向,双方同意发挥好中欧领导人会晤和五大高层对话的引领作用,加强对话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增强中欧关系的稳定性、互惠性。二是确定了中欧加强互利合作的重点领域,在贸易投资、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地理标志、知识产权、出口管制等领域加强对话合作。三是彰显了中欧加快恢复人员往来的积极意愿,支持加强中欧人文交流,同意明年举行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新一次会议。四是发出了中欧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有力信号,支持践行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协调,推进世界贸易组织、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粮食安全、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

关于贸易不平衡问题,我们要看到中欧贸易现状是宏观经济环境、国际贸易条件和双方产业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责给某一方,或者归咎于市场准入问题。欧方反复提及去年对华贸易逆差大涨,这更多是受到能源价格、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具有特殊性。今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已经大幅下降。中方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将继续向欧洲开放,我们欢迎欧洲企业分享中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带来的机遇。同时,我们也希望欧盟放宽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限制,这将有力推动双边贸易更加平衡发展。

产能过剩是一个相对概念,不能把需求限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要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中国新能源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对欧盟绿色转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希望欧方客观公正看待,不能把欧盟目前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归咎于中国,不要以此为由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我们愿同欧方一道,落实好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重要共识,坚持伙伴定位,坚持互利合作,坚持对话协商,妥善管控分歧,推动中欧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周知·热点速览

中欧绿色低碳发展合作典型案例发布

12月5日上午,中欧合作伙伴对话“共塑绿色发展新动能”活动在京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中欧绿色低碳发展合作典型案例(共10个),涉及能源绿色转型、节能降碳增效、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循环经济发展等多个领域,具体案例为: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东台海上风电项目;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碲化镉发电玻璃生产项目;空中客车(天津)可持续航空燃料项目;上海电力马耳他能源合作并投资黑山匈牙利新能源项目;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南沙“多位一体”微能源网示范项目;方锅炉中欧污染物减排技术研究CHEERS项目;一汽-大众涂装节能降碳项目;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哥廷根PACK产线建设项目;中材智科波兰Mal01日产37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和杭州德泓科技秸秆制备乳酸中德联合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继续释放开放信号,中国驻外使领馆阶段性减免来华签证费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消息,在12月8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宣布:2023年1月8日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中国政府持续优化外国人来华签证和入境政策,促进中外人员往来。作为临时措施,中国驻外使领馆自2023年12月1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按原收费标准的75%收取来华签证费。具体情况可向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咨询。


第十七次中欧两局局长会议举行

近日,应欧洲专利局邀请,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率团参加第十七次中欧两局局长会议,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会上,双方高度评价了今年两局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相互通报了各自在法律政策制定,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双方回顾了两局今年在专利审查、文献交换、自动化、人员培训、知识产权意识提升等各个领域的合作情况,并就未来双边合作,特别是联合专利分类领域合作、PCT国际检索单位试点项目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会后,申长雨和欧洲专利局局长坎普诺斯签署了中欧两局双边合作2024年度工作计划和数据交换协议。


欧盟统计局:2022年欧盟服务贸易顺差为1750亿欧元

据央视新闻报道,欧盟统计局9月8日公布的临时数据显示,2022年欧盟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3万亿欧元,比2021年增长22%;2022年欧盟服务贸易进口额为1.126万亿欧元,比2021年增长19%。


在COP28的会谈中,近120个国家承诺到 2030 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提高三倍

在12月2日于迪拜举行的世界气候行动峰会上,近120个国家共同发起了 "全球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承诺"(Global Pledge on Renewables and Energy Efficiency)。该倡议设定了到 2030 年将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加两倍,达到至少 11 兆瓦(TW),以及将全球能源效率提高一倍的目标,即从大约 2% 提高到每年 4%。实现这些目标将支持向非碳化能源系统的过渡,并有助于逐步淘汰有增无减的化石燃料。


欧盟“反胁迫工具”将生效

欧盟方面宣布,近期,欧盟“反胁迫工具”(ACI)已在《欧盟公报》上公布,并将于今年 12 月 27 日生效。


中方表示欢迎波音在中国市场发展

据中国民航局,12月8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胡振江在京会见美国波音民机集团研发项目与客户支持高级副总裁迈克·弗莱明,双方就波音在华经营发展及加强交流合作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胡振江表示,自1973年波音向中国民航交付第一架707飞机以来,中国民航与波音历经五十年友好交往合作。未来中国航空运输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欢迎波音继续与中国民航局及航空业界不断加强民航各专业领域交流合作,在中国市场上深耕发展,共同创造下一个五十年合作成就的辉煌篇章。


周知·智库观察

-中文智库文章推荐-

《比利时前首相:中欧立足共同利益,携手共建多极世界》

作者:伊夫·莱特姆(比利时前首相)

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2023年12月7日,第24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比利时前首相伊夫·莱特姆指出,当今世界充满动荡和挑战,中国和欧盟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促进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代表了当今文明交融的大势,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多边治理的坚定践行者。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三大全球倡对推动多边主义、实施全球治理具有杰出贡献。中欧合作不仅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也直接关系着全球的稳定与繁荣。


《中欧领导人会晤:双边关系应往何处去?》

作者:吕蕴谋

来源: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本次中欧峰会有三大背景。

其一,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释放了缓和信号,对中欧关系起到调动作用。其二,“双冲突”严重破坏欧洲周边安全,持续造成内部撕裂。当前,延烧近两年的乌克兰危机未见止戈信号,10月7日爆发的新一轮巴以冲突更持续满两个月。立志成为“安全供应者”的欧盟,自身周边安全环境却面临冷战结束后最严峻的局面。其三,欧盟提出并推动对华“去风险”战略,但存在一定阻力。4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对华“去风险”战略,试图引领欧盟对华政策方向。其后,欧盟在“去风险”的旗号下,对华强硬动作频出,颇为罕见。

在此背景下,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正当其时,释放了三大积极信号。

一是沟通的信号。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欧关系历经了一段波动起伏,但双方沟通交流的意愿仍然强烈。

二是稳定的信号。在“双冲突”持续恶化欧洲安全形势、欧洲经济增长预期不断下调的背景下,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和稳定的关系,对欧重要性更为凸显。因此,在双主席访华前,欧洲理事会已表示“这次峰会将是构建建设性和稳定的中欧关系的机会”。冯德莱恩也称,当中欧利益不一致时,需要“负责任地管理分歧”。

  三是合作的信号。本次会晤中,领导人高度肯定中欧合作的重要意义,承诺在气变、生物多样性、人工智能、全球健康、粮食、金融监管、地区稳定、多边主义等领域加强合作,合作清单“越拉越长”。


-外文智库文章推荐-

《欧盟与中国的关系》

作者:Ulrich JOCHHEIM

来源:欧洲议会

12月6日,中欧峰会前,欧洲议会研究机构发表了关于欧中关系的概况。研究说,2019年,欧盟将中国定义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体制性竞争对手。自此,欧盟采取系列措施(包括发展外国投资审查机制、外国补贴法规、国际采购工具和反胁迫工具),以提高其经济安全并确保欧盟企业获得公平竞争环境。在欧盟强调中国作为竞争者和体制性对手的同时也认识到,与中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防御大流行病、债务减免及日益全球化的安全挑战等至关重要。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