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 中欧峰会前隔空“喊话” 极具信息量
编者按:中欧峰会举行在即,欧方公布了领导人相关行程,并将于12月4日举行峰会前的媒体吹风会。各方对本次峰会关注度极高,双方也在不同场合“喊话”,在峰会前释放信息,比如中国外交部最近两日密集回应了关于欧盟“去风险”策略和所谓贸易“不平衡”等问题;据外媒,本次峰会将涉及经贸、乌克兰危机等双边和多边重要议题。欧方舆论认为,政治为中欧经贸“蒙上阴影”。另一方面,本周欧盟文化产品贸易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向欧出口大量视频游戏机;“地平线欧洲”显示,欧盟加大对中国的相关研究,填补“知识”赤字;欧盟正在评估已施行多年的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本周公布了公共咨询结果,很多欧盟成员国执法机构参与了反馈;COP28正在迪拜举行,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演讲时提到中国在应对气变上的努力。另外,本周欧洲理事会发布了其“智库观察”,纳入数篇知名智库近期涉华研究。感谢阅读欧盟中国商会本周《周·知》,订阅中英双语版请致信info@ccceu.eu。祝周末愉快!
周知·重点聚焦
四年来首次面对面的中欧峰会下周即将举行。尽管中方尚未公布正式日程,欧方已宣布了峰会前吹风会和领导人日程等系列安排。据媒体消息,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和欧盟“外长”博雷利将访华出席峰会。
近期在布鲁塞尔,中欧峰会热点快速上升,很多涉华活动陆续展开。峰会前,欧方密集释放很多信号,中方也做出回应,这些相互“喊话”的内容成为峰会“前调”,极具重要性。
首先来看中方密集表态。在11月30日和12月1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了很多诸如“贸易不平衡”、“去风险”等欧方论调,掷地有声。
(11月30日)《中国日报》记者:近日,欧盟方面透露正在筹备欧盟—中国领导人会晤。同时我们注意到,欧方对所谓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营商环境不佳、产能过剩、欧中经贸不平衡、中国追求以自我为中心的国际秩序等表达关切,强调对华不脱钩,但要“去风险”。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欧方提出的所谓关切与事实不符。
全球经济复苏艰难,中国经济保持企稳向好势头难能可贵。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近期不少国际机构纷纷调高中国经济预期。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中国贸促会今年第三季度发布的报告显示,八成以上受访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的评价为满意以上,近九成预期未来5年利润持平或有所提高。
中方从不追求贸易顺差。中国积极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致力于持续推进“市场机遇更大”的开放,巩固和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中国新发展将为欧洲和世界提供新机遇。
中国绿色产业和清洁技术快速发展是坚持不懈开展科技创新、构建完整产业链供应链的结果,是凭借艰辛努力、通过公平竞争赢得的正当优势,受到欧盟消费者和全球用户欢迎,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今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20年的经验表明,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定位,中欧关系就能向前进、向上走、向未来。从抑制通货膨胀到推动经济复苏,从实现绿色数字转型到增强战略自主,从维护多边主义到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都是欧盟可靠、可信的合作伙伴。“去风险”“降依赖”不应该变成“去合作”“降水平”。希望欧方全面客观看待中国发展和内外政策,奉行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推进互利共赢的中欧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12月1日)总台央视记者:日前法国雅克·德洛尔研究所发布报告,认为借助中国实现自身发展壮大是欧盟必然选择,呼吁欧方在“去风险”问题上牢守理性底线,奉行更加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加强能源、绿色、科技等各领域互利合作。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我们注意到相关报告。这反映了欧洲有识之士对发展中欧关系的积极意愿,也表明中欧关系有着坚实的民意基础。
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中欧合作是相互成就的正循环,不是你输我赢的淘汰赛。一些人片面强调中欧之间的“对手面”,却刻意忽视中欧之间的“合作面”,鼓吹对华“去风险”“降依赖”。这种错误对华认知不仅会加剧误解、侵蚀互信,而且也与欧方一贯倡导的自由贸易立场和世贸组织规则背道而驰,对中欧关系发展形成干扰,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中方认为,最需要去掉的风险是泛政治化带来的对立对抗,最需要降低的依赖是动辄重回保护主义的“温床”。中欧都是全球产供链的重要一环和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力量。我们希望欧方倾听理性声音,抵制泛政治化、泛安全化的杂音,同中方一道,保持双向开放而非筑墙设垒,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而非保护主义,为双方企业营造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为动荡不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再看欧盟方面:
12月1日,欧洲理事会和欧委会都公布了领导人访华行程;有趣的是,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主席日程覆盖12月7日和8日;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日程仅提到12月7日参加中欧峰会。
在过去一周,冯德莱恩主席和米歇尔主席都在有限的场合提到中国。12月1日在迪拜参加COP28的冯德莱恩主席提到中国在应对气变上的努力;前一日在布鲁塞尔,她在参加欧洲防务局年度会议表态则略“鹰派”些。涉及防务则不可避免提到乌克兰危机,她说俄方“失去利用西方经济和创新体系的机会,变得更依赖中国。米歇尔也参加了这一防务会议,成为本周他少有谈到中国的公开场合。
米歇尔主席的关注点则是关键原材料,他说:“在供应方面,我们都依赖于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国提供的关键原材料和稀土。例如,石墨是国防工业中使用最多的材料--用于直升机、潜艇、火炮和导弹--而中国生产了世界上 70% 的石墨。只有欧洲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才能确保我们获得关键原材料,从而提高国内军工生产--就像我们的《芯片法案》一样,该法案致力于加强欧盟芯片价值链。”
另一方面,欧洲舆论高度关注峰会进展,关注会谈议题和重要议程。比如12月1日《南华早报》独家报道认为欧方将在峰会上提及所谓的“规避制裁”。
该报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欧盟领导人将在峰会期间向中方提出要求,希望对欧盟所怀疑的规避对俄制裁的13家中国公司施加影响。
消息人士透露,如果欧盟方面得不到中方积极回应,有关公司将被列入“黑名单”,作为第12轮对俄制裁的一部分。
据该报报道,欧盟领导人还将寻求中国参与在乌克兰和平方案上的合作。中方8月派出特使参加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的乌克兰问题磋商会议。然而,中国特使随后未参加在马耳他举行的会议。由于新一轮会谈计划于未来几周举行,报道说欧方希望中国“重返谈判桌”。报道还提到,欧盟“外长”博雷利早些时候曾表示,他预计欧盟对俄罗斯的第12轮制裁方案将在12月11日的欧盟外长会上达成一致。
有部分欧洲媒体用充满“挑战”来形容下周的峰会。报道认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使中欧关系蒙上紧张气息。报道说,中方很自豪成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生产地,中国汽车也正在欧洲市场扩张,如有数据显示,26个中国电动汽车品牌计划进入德国市场,中国在电池制造上的全球优势也助力中国在该电动汽车制作领域的整体优势。
此次中欧峰会能否“融暖”双边关系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欧洲报道说,本周,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谈到了对双方 "核心利益 "的理解。
“但中国和欧盟的核心利益似乎并不太相同,政治仍给贸易蒙上了一层阴影。” 该报道提到。
周知·热点速览
欧方发布FDI审查修订意见的公共咨询结果
11月29日,欧委会贸易总司发布了欧盟外商投资审查评估和修订的公共咨询结果。目前来看,来自成员国的执法机构参与较多。欧委会计划于年底前向欧洲议会和理事会递交关于FDI审查机制效力评估的报告。按欧方“经济安全战略”,欧方或继续收紧外资审查。
“地平线欧洲”发布涉华研究项目
11月29日,“地平线欧洲”公布了一些研发项目,其中有一个涉华项目获批。该项目名称为”当代中国欧洲中心”(European Hub for Contemporary China),是由位于比利时的机构Beyond the Horizon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 Group (BtH)承担(https://behorizon.org/)。
此外,12月1日,“地平线欧洲”的中欧智库交流项目开始征集建议书和投标书。欧盟目前加大了对研究中国的专家智库等的投资,希望“更了解中国”。
欧盟2022年三分之一进口文化产品来自中国
欧盟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欧盟进口文化产品的三分之一都来自中国,总额为68亿欧元,欧盟统计局表示,相较而言,尽管珠宝是欧盟文化产品进口的“大头”(瑞士、美国等),但从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是视频游戏机。其他则是少部分的图书、艺术品、乐器、手工制品和珠宝等。
欧委会对华PET塑料产品征临时反倾销税
11月27日,欧委会宣布对华部分进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产品征收为期六个月的临时反倾销税,受影响产品代码为3907 61 00,临时反倾销税税率从6.6%到24.4%不等。欧方说欧盟相关市场规模为55亿欧元。
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开幕 中国角开幕式暨主题边会在迪拜举行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2023年11月30日在阿联酋迪拜开幕。当天,中国角开幕式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践”边会也在迪拜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发表致辞。他表示,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希望本次缔约方大会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充分响应发展中国家诉求,推动发达国家展现必要灵活性达成多边解决方案,推动《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
外媒:乌克兰炸毁连接俄罗斯和中国的主要铁路
据politico报道,亲克里姆林宫的媒体报道称,调查人员已对一起 "恐怖袭击 "进行刑事立案。一位直接了解此次行动的乌克兰高级官员告诉《政治新闻通讯社》,乌克兰安全局在位于乌克兰以东约 6000 公里的布里亚特贝加尔-阿穆尔高速公路的 Severomuysky 隧道内引爆了数枚炸弹。"这是连接俄罗斯联邦和中国的唯一一条重要铁路。这位官员说:"目前,俄罗斯使用的这条路线已经瘫痪,包括用于军事补给。
德国财长为法院裁决强制暂停 2023 年债务制动辩护
据路透社报道,德国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安-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周五为其2023年补充预算案进行了辩护,该预算案在最高法院的一项裁决撕毁了德国政府的支出计划后暂停了德国今年的借贷上限。林德纳是财政保守派自由民主党(Free Democrats)的领导人,过去一直是宪法规定的债务豁免的坚定捍卫者,在德国努力寻求摆脱预算危机之际,他不愿同意在2024年再次暂停债务豁免。
中国新免签政策受到欧洲各界欢迎:释放多重对外开放积极信号
中国外交部近日宣布,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以及马来西亚六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德国驻华大使傅融(Patricia Flor)在社交媒体平台写道:“这一决定将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为德国公民前往中国带来便利。无论是在华的商务人士、旅游人士、德中协会以及从事其他双边项目的朋友,这都是一个欢乐时刻。” 法国外长科隆纳也表示:“我的同事王毅在我访问之际宣布了一个很棒的消息!前往中国停留不超过 15 天的法国人将免签。” 美联社报道称,中国欧盟商会表示此举将有助于提振商业信心。“(中国)正在采取措施促进人员交流,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中国欧盟商会还表示,希望更多的欧洲国家能很快获得同样的免签入境待遇。在一份声明中,该协会称此举是“切实可行的改善,也将增强商业信心”。
周知·智库观察
-中文智库文章推荐-
《西欧右翼民粹主义政党 的“福利沙文主义”立场与主流政党的政策调整》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作者:齐天骄
西欧国家经济增长放缓、财富分配不均和社会阶层分化引发了政党政治的结构性调整,民粹主义政党纷纷崛起。其中,右翼民粹主义政党通过将“内外对立”,以反移民、反全球化政策获得了众多选民的支持。近些年,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将议题扩展至社会经济领域,提出排斥移民享受社会保护的福利沙文主义政策,进一步满足了中下阶层对于扩张本民族民众再分配制度的诉求。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福利沙文主义立场与其运用选票寻求策略回应选民关切和以身份认同为前提寻求执政或组阁有关。由于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福利沙文主义政策与主流政党存在议题竞争,因此,为了防止选民流失,主流政党进行了适度的政策调整。虽然获得了广泛关注,但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此外,乌克兰危机和新技术革命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西欧国家的政党政治架构。
-外文智库文章推荐-
欧洲理事会智库月度汇总多篇关注中国的文章
11月28日,欧洲理事会发布了11月智库观察(Think Tank Review),其中数篇涉及中国,包括:布鲁盖尔《去风险和去碳化:减少对中国依赖的绿色技术伙伴关系》;Wilfried Martens 欧洲研究中心/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的《中国对西巴尔干地区加入欧盟进程的影响:协同作用与障碍》;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美国、欧盟和中国的贸易合作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观察员研究基金会《沙中之龙:解读中国在当代西亚的存在》;欧洲亚洲研究所《要不要金砖四国倡议:研究尼泊尔和中国对金砖四国倡议项目的不同观点对欧洲的影响》;欧洲发展政策管理中心《中国在非洲主权债务中的作用:对欧洲的影响》;布鲁盖尔《城市化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在芯片竞赛中,中国让华为掌握方向盘:华为新款智能手机与半导体出口管制的未来》;德国科学与政治基金会(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非洲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模式?》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纸老虎还是踱步威胁?中国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安全与防务参与》。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