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 中欧交往竟如此紧密:超100万中国公民在欧盟工作、留学、团聚……
编者按:中欧峰会召开前,中方持续释放扩大开放的利好信息:24日,中国外交部宣布对欧盟五大国(法德意荷西)和马来西亚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使各界欢欣鼓舞。在布鲁塞尔,庆祝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的中欧论坛成功举办,激烈的观点交锋印证了中欧对话的重要性;在北京,继20日中法元首通电话后,法国欧洲和外交部长科隆纳23日和24日访华,高规格对话、会见相继举行。中欧交往的紧密程度也许超乎想象,欧方本周数据显示,中国持续保持为欧盟最大进口来源地,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在人口数据方面,2022年居住在欧盟的中国公民超过百万,在“外籍”公民居住数量中排名第四!本周欧洲议会通过净零工业法案修正案,将成欧洲议会谈判立场;虽然德国名义GDP有望超越日本成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但其第三季度经济萎缩,衰退风险“近在咫尺”。下周,COP28即将举行,全球气候政策发展和绿色经济前景令各方期待。感谢阅读欧盟中国商会本期《周·知》,订阅中英双语版请致信info@ccceu.eu。祝周末愉快!
周知·重点聚焦
约再过两周,4年来首次线下中欧峰会就要在北京召开了。这将是中美峰会后,又一场意蕴深远的顶层会晤。
中欧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进出口上看,中国-欧盟27国的贸易体量超过中国和美国的贸易体量,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东盟;对欧盟来说,中国则是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以及第三大出口目的地,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巴黎、罗马、阿姆斯特丹热门旅游城市经常响起耳熟的普通话,日益增长的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买走约三分之一的欧洲奢侈品……
这几年,中欧关系遭遇波折,近期则有“去风险”、反补贴调查、光刻机出口制裁等诸多令人“挠头”的困难或摩擦。在一些被放大的喧嚣中,也许很多人都忽视了中欧交往的紧密程度,而本周欧盟官方公布的人口和经贸方面最新数据则是有趣的视角。
首先是也许并不为人所知的人口方面数据——自从2018年起,有欧盟居住许可的中国籍公民(包括香港公民)的数量每年累计都达100万,排在欧盟“外籍”居民数量中的前列。
欧盟统计局本周发布的一个数据表显示,2022年欧盟27国向来自欧盟外的外籍公民累计颁发的居住许可总数为2403.7万,其中,向中国籍(包括香港)公民累计发放超103万份的居留许可,排行第四。
意大利对中国籍公民发放的居留数量最多,约 30.8万份,占比 29.9%。这也印证了一个“趣闻”——在意大利人口总量第二大的米兰市,常住人口的第一大姓氏是华人的“胡”(Hu)姓;紧随其后的是西班牙,向中国籍公民发放了 24万份(占 23.3%)居住许可,第三大是法国,发放了 12万张许可证(占 11.6%),其余 35.2%许可由欧盟其他国家发放。
从纵向看,欧方有效居留证分布数据显示,在欧盟持有效居留的中国籍公民(含香港)数量2018年出现“飞跃”,从90万增长到100万左右,并保持至2022年。欧盟统计局没有公布今年数据,但考虑到2023年中欧交往全面恢复,这一数量可能保持稳定或小幅增长。
对比看,摩洛哥一直是“外籍”居留数量中排行第一,200多万,是中国籍公民居留数量的两倍左右;土耳其籍居留数量稳定为190万,排行第二;乌克兰籍则常年保持第三,但乌克兰危机暴发当年的居留数量下跌了20万,为140万左右。叙利亚籍和阿尔巴尼亚籍居留数量接近,90多万;脱欧效应明显,英国籍居留从2020年一跃就从零增长到10万,2021年增长至80万,2022年又增至90万;人口大国印度籍居留也增长明显,去年居留数为80万左右。
欧盟统计局也发布了居留的不同类型。其中,欧盟向中国公民发放居留许可的原因包括家庭团聚、教育、就业和其他类别。其中,与家庭团聚相关的居留许可所占比例最大,为 34.5%;其次是就业,占 26.2%;教育占 8.4%,其他原因约占30%。
也就是说,在欧盟的中国籍公民居留有35万左右是家庭团聚,27万左右是因为工作,8.6万居留是因为留学。
相比较而言,摩洛哥籍居留大部分是家庭团聚,乌克兰籍居留主要是雇佣,叙利亚籍的主要是难民庇护申请。
从这个表也大概可以判断,中国籍留学生这前十个国家中最多,估计是欧盟国家外籍学生最大群体之一,其次是印度籍学生。
此外,欧盟统计局的数据库还可追踪到更详细的27国近年对中国籍公民颁发的居留数量。
比如欧盟总部所在的比利时2022年对中国公民发布的居留数量约为1.3万;德国发布的约为11万,荷兰约为5万。波罗的海国家所发布的居留数“垫底”,只有几百个。
此外,欧盟统计局还发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国际经贸数据,中国仍是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但份额下降有所下降。
中国保持为欧盟第三大出口目的地,份额也略下行。欧盟统计局称,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不断升级地缘政治格局和乌克兰危机等事件,影响全球贸易态势。
周知·热点速览
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丁薛祥将赴阿联酋出席世界气候行动峰会
据中新网消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4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时宣布,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统穆罕默德邀请,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将于11月30日至12月2日赴阿联酋出席世界气候行动峰会。会上,毛宁在答问中进一步介绍了相关情况: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COP28)主席国阿联酋将举行世界气候行动峰会,为COP28提供政治引领。COP28将举行《巴黎协定》生效后首次全球盘点,对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具有重要阶段性意义。阿总统多次致信邀请习近平主席出席峰会。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巩固中阿传统友好,丁薛祥副总理作为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将出席峰会。中方将推动各方恪守气候变化公约体系的制度、原则和目标,尤其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大会“团结、行动、落实”的主题,切实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巴黎协定》全面有效落实。峰会期间,77国集团还将举行“77国集团和中国”峰会,邀请发展中国家领导人与会。
王毅同法国外长科隆纳会谈
据外交部消息,2023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法国外长科隆纳举行会谈。
王毅表示,今年,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法高层交往亮点纷呈,机制对话接续举行,务实合作有序推进,人文交流快速升温,多边合作协调紧密。王毅强调,中方始终视欧洲为多极化世界中的重要一极,支持欧盟战略自主,支持欧洲发展壮大,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之间没有地缘政治矛盾,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双方是伙伴不是对手,合作远大于分歧。
科隆纳表示,法中关系特殊且重要,法方始终坚持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开展对华合作。法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愿同中方一道,以明年法中建交60周年为契机,深化经贸、科技、农业、旅游、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开启两国关系更加辉煌的下一个60年。法方支持建设强大的、独立自主的欧盟,支持欧盟整体加强对华合作,支持欧中领导人会晤取得积极成果。法方支持开放合作,反对保护主义。
第十一届中欧论坛聚焦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年
据新华社消息,2023年11月23日,在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之际,第十一届中欧论坛在布鲁塞尔举行。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在主旨发言中表示,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年,给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中欧应树立正确认知、推进交流对话、坚持开放合作、共迎全球挑战,努力打造中欧关系“升级版”,为世界和平繁荣注入更多信心和动力。傅聪强调,中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受益者和维护者,中欧之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中欧绝不是对手,更不是制度性对手。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将为欧洲企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外交部:中方将对法德等六国试行免签政策
11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宣布,为便利中外人员往来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方决定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期间,上述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15天,可免办签证入境。
德国第三季度经济小幅萎缩
综合媒体报道,德国统计局24日数据显示,德国第三季度经济与前三个月相比略萎缩,“衰退近在咫尺”。分析认为,德国难以从去年冬季能源危机引发的经济低迷中复苏,且利率上升的影响正越来越大。德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今年唯一会出现收缩的主要经济体。德国央行则认为,该国可能已经进入衰退。
欧盟再次下调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
新华社报道,欧盟委员会15日发布2023年秋季经济展望报告,下调今明两年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报告指出,在生活成本高企、外部需求疲软和货币紧缩影响下,欧洲经济今年失去增长动力。报告预测,2023年欧盟和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均为0.6%,均比夏季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值低0.2个百分点,并预测2024年欧盟经济增长1.3%,欧元区增长1.2%,均比此前预期低0.1个百分点。
欧委会启动欧洲氢银行首次拍卖
据欧委会官网,欧委会23日启动欧洲氢能银行(European Hydrogen Bank)首次拍卖,通过创新基金(Innovation Fund)提供的 8 亿欧元排放交易收入,支持欧洲可再生氢生产。可再生氢气生产商可以每生产一公斤氢气获得固定溢价的形式竞标支持。在不可再生氢的生产成本仍然较低的情况下,该溢价旨在弥补生产价格与消费者目前愿意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距。
欧委会启动 40 亿欧元净零技术提案征集
据欧委会官网23日消息,欧委会当日开始征集创新基金 2023 年提案,将 40 亿欧元预算用于支持创新脱碳技术。此次征集活动资金来自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收入,凸显碳定价对绿色转型重要性。欧方表示,该预算中的14 亿欧元将用于加强欧洲工业制造能力、技术领导力和供应链韧性。
周知·智库观察
-中文智库文章推荐-
《李曙光: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指标的法治内涵及制度价值》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李曙光
世界银行于 2023 年正式启动新营商环境指标项目,在评估目标、方法及主题内容等方面,较之以往均有显著革新,这将是我国营商环境以评促改的又一重要契机。当前新指标项目仍处于正式施行的起步阶段,首要之务即在于对新指标的法治内涵、评价体系以及制度逻辑等核心问题加以精准把握,并对实施方法进行科学考察,以备新一轮的指标考评。未来有必要围绕规则体系、公共服务以及实效性等方面,审视我国现有营商环境法治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继而通过修法方式对标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实践做法,助力规则的科学制定以及有效实施。如此,将有助于持续提升我国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促进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等方面优化提升。
-外文智库文章推荐-
《中美元首会晤对中欧峰会的成功至关重要》
来源:布鲁盖尔智库
作者:Alicia García-Herrero
中美元首于 2023 年 11 月 15 日至 16 日在旧金山举行峰会,该会晤达成重要目标,不仅将影响两国双边关系,还将帮助欧盟确定对12 月在北京举行的中欧峰会的期望。虽然中美峰会宣布的具体措施可能不会改变游戏规则,但实现了两个目标。首先,峰会缓解了两个超级大国当前的安全紧张局势。其次,随中方变得更加包容,拜登没有在科技遏制问题让步,这将使欧盟在取消科技相关出口管制较容易避免来自中国的压力。此外,美中军事对话等将帮助欧盟领导层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即贸易和投资。更广泛地说,中方对美合作态度可能与经济疲软导致的国内压力增大有关,这或有助于欧盟在即将举行的峰会上的谈判。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