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最新资讯>商会新闻

《周·知》| 德国首个“中国战略”?德外长推文下众网友评论“亮了”

来源:欧盟中国商会| 发布时间:2023-07-15
分享        

编者按:德国政府7月13日公布酝酿已久的中国战略,文件由德国外交部牵头起草,经执政联盟“红绿灯”政府和各部门争论后达成妥协,契合德国新近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及欧盟的经济安全战略,是德国历史上首份作为文件出台的中国战略。鉴于德国在欧盟经济和政策话语权的“火车头”地位,文件从制定到发布都激起各方极大关注;推特上,德国外长关于该战略的推文下评论 “翻车”,很多德国和欧洲网友反应让人忍俊不禁。本周,欧洲议会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全会上通过了“芯片法案”;欧盟“外长”博雷利说欧盟对外行动署有一支会说中文的专家队伍;欧洲议会正在研究中国对欧洲的基础设施投资;此外,中国也成为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日本峰会的一大议题。欧盟中国商会《周·知》关注重要的中欧经贸和双边关系动态,感谢阅读,订阅双语版请致信info@ccceu.eu。祝周末愉快!

德国首个“中国战略” ? 德外长推文下众网友评论“亮了”_副本.png

周知·重点聚焦

本周的中欧关系的一大看点不在布鲁塞尔,而是在柏林。原因是一份被保密和反复讨论了甚久的德国首个中国战略文件。13日,德国联邦政府公布了这份60多页的文档,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

德国是欧盟第一大经济体,和法国一道,在很多欧盟事务上有话语权。德国对华战略无疑将影响欧盟对华战略发展与走向。

内容上,该战略已经被欧洲媒体关注很久,时不时就被“爆料”草案部分内容,而战略文件发布时间也一再拖宕,所以内容上几乎没有新奇之处,只是目前战略终于“靴子落地”,有许多“意料之中”,也有许多“意料之外”。

比如,文件沿袭欧盟2019年的对华“三重定位”,这不意外:两周前刚结束的欧盟峰会上,各成员国重申这一对华立场和看法,短时间内并无变化可能。中方反对三重定位中对中国“体制性竞争对手”的标签。

还有,“有趣”的是,文件采用欧委会对华“去风险”说法。“去风险”是法国“战略自主”的翻版,最近欧委会也成功“说服”美方抛弃“脱钩”论并使用“去风险”这一说法,但中方已通过多个途径表示反对。

从双边经贸角度,文件承认中国在经贸中的重要地位。中国仍然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2022年,两国贸易总额达到近3000亿欧元,其中德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超过800亿欧元。德方认为这种关系不仅是重要的,也是复杂的。

文件关注德国对中国的所谓“过度依赖”。有欧方专家称,德国最大的“弱点”在于进口,不论是手机、太阳能板的原材料、化学产品还是食品等某些类型的产品,中国是最大的进口来源。据德国知名智库基尔世经所(IfW)研究,约80%的笔记本电脑来自中国,而被欧盟归类为关键稀土和原材料的钪或锑,约85%都是从中国进口。

但观察人士指出,德国首个“中国战略”没有详细谈及像美国那样的“强硬”措施,“也没有提到将加强出口管制,在收紧对外投资方面所用的语言也很弱。”从德国企业反应来看,包括德国最大商业协会BDI认为德国首个“中国战略”在“地缘政治危机”与“强化德国在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上持续加强对华经济关系与合作”取得了一定平衡。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战略文件让企业而不是政府去完成减少对中国的“过度依赖”。

但对中企在德投资,中国战略发布可能带来一定挑战,或导致某些领域对中企投资审查加强,尤其是涉及到高科技、关键基础设施等。

中方注意到德国政府发布的“中国战略”,并第一时间就此表明立场,包括希望德方“理性、全面、客观看待中国的发展……中德经贸等各领域务实合作是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关系,对双方都是更大的发展机遇,而非风险。双方应通过不断增进政治互信,推进双边关系‘去风险化’。

但最有看头的,可能还包括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关于“中国战略”推文及众多网友的精彩评论:

贝尔伯克连发了5条推特说,中国近几年变化飞快,“中国战略”指引对华关系,我们不想和中国脱钩,而是减少风险,包括减少依赖和多样化,我们要公平贸易……”

而网友回复说:

“这只是空谈。”

“德国很难自个去做,因为国际贸易是由欧盟负责。”

“你要是什么都不做,就会变得更好。”

“美国才能决定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

“看完第一段话,我得坐下来歇会。我们不是中国的老师!”

“请不要毁掉我们的国家。”

“怎么这么扯?德国想怎样,中国一点都不感兴趣。中国没有我们,也可以活得很好。”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这样的,只有我们的政治家不知道历史,也不读《孙子兵法》。”

周知·热点速览

博雷利:欧盟对外行动署有一支会说中文的专家团队

近日,欧盟“外长”在一份文件中提到,欧盟对外行动署(EEAS)战略沟通、工作组和信息分析部门设有一支专门会说汉语的团队,专门从事“外国信息操纵和干预(FIMI)”这一复杂问题的研究。该团队重点包括深入了解中国采用的FIMI策略和技术,开展建立韧性和与成员国、国际合作伙伴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建立结构化合作的项目,团队工作优先考虑针对欧盟社会的FIMI。


中国、欧盟和加拿大举行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

据欧委会官网,7月13日和14日,欧委会副主席蒂默曼斯、加拿大环境和气候变化部长吉尔波及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共同在布鲁塞尔召开第七届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MoCA)。MoCA是一次重要的年度部长级会议,旨在讨论国际气候行动问题,与会者包括G20国家的部长以及联合国气候谈判中的其他重要方。


欧洲议会方面发布中国对欧基础设施投资的深度研究报告

近日,欧洲议会安全与防务子委会发表题为《中国在欧盟拥有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影响》的深度研究报告。报告说,中国对欧洲关键基础设施的投资给欧洲带来特定“挑战”。欧盟基础设施保护机制的制定和实施仍不完整,须扩展机制审查中国投资和中国国有企业承包商所施加的风险。


北约峰会公报提及中国多达15次 中方表示坚决反对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11日,正在维尔纽斯举行的北约峰会发表一份措辞强硬的公报。公报声称,中国通过“野心和胁迫性政策对北约的利益、安全和价值观构成了挑战”。“中国利用其广泛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工具增强其全球足迹和投送力量,同时其战略、意图和军备建设仍然不透明。”不仅如此,公报还抹黑称,“中国致力于颠覆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包括太空、网络和海洋领域。”对此,中国驻欧盟使团周二发表声明严厉驳斥称:“公报涉华内容罔顾基本事实,我们对此坚决反对和拒绝。”


欧洲议会通过《芯片法案》 

2023年7月11日,欧洲议会通过《芯片法案》。法案提出,到2030年欧盟芯片产量占全球的份额应从目前的10%提高至20%,满足自身和世界市场需求。欧洲议会当天发布的新闻公报说,该法案以587票赞同、10票反对、38票弃权获得通过。法案将通过吸引投资和建设产能来支持那些能提高欧盟供应安全性的项目。除在芯片相关的研究和创新领域投入33亿欧元预算外,欧盟还将创建一个能力中心网络以解决欧盟的技能短缺问题,并吸引新的研究、设计和生产人才。此外,还将建立危机应对机制来评估欧盟半导体供应面临的风险。


欧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重要目的地 

毕马威中国日前发布的《中国新能源车筑梦欧洲》报告显示,欧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重要目的地。中国新能源汽车对欧洲的出口量占汽车总出口量的份额从2017年的19%提升至2022年的36%。日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量突破2000万辆,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分析人士指出,伴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规模优势和市场扩张需求,中国制造的新能源产品品牌将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将持续向好。


中欧“微笑”卫星全面转入正样研制 计划2025年上半年发射 

2023年7月13日,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向媒体发布消息说,作为中国首次与欧洲空间局(欧空局)进行任务级深度合作的空间科学探测任务,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英文缩写SMILE,中文昵称“微笑”卫星)已获中欧评审委员会主席正式签署任务转正样设计评审报告,标志着“微笑”卫星任务完成初样阶段全部研制工作,全面转入正样研制阶段。“微笑”卫星任务于2015年5月入选中欧联合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其科学目标是探测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大尺度结构和基本模式,探索日冕物质抛射事件驱动磁暴的发生和发展等。

周知·智库观察

-中文智库文章推荐-

《新形势下中国经济的产业韧性》

来源:北大国发院

作者:姚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全球治理硏究所副硏究员)

建国后最初30年的重工业发展对产业基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中国的出口产品构成中,又回到了以机械工业为主导的状态。虽然加上了自动化、电子化,但依然是在机械工业的基础上往上走,只是进入了一个更高级的循环。

产业链的转移源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且对中国经济还有积极影响,是双赢的过程。中国经济具有很强的韧性,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我们有非常深厚的历史积淀,中国经济厚积薄发,比如对照联合国工业目录,中国拥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另一方面,我们技术进步非常快。我不太认同中国过去十多年技术进步增速大大下降的结论,因为得出这一结论的计算方法有问题。

疫情期间,中国经济优势依然显现,全世界对中国产品的依赖度不降反升,世界和中国的连接不弱反强。有人说这是临时性现象,未来世界对中国的依赖度会下降。现实是,全球受到冲击之后会停在受冲击的水平上,不太可能立刻完全恢复到冲击前的水平。所以,我们对产业链的重构要有自信心,世界离不开中国。


-外文智库文章推荐-

《德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对欧洲意味着什么?》

来源:欧洲政策中心

作者:Filipe Ataíde Lampe(欧洲政策中心“连接欧洲”项目经理)

2023年6月1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与四位部长共同发布了该国有史以来的首个国家安全战略。尽管该战略成功解决了当今地缘政治环境中安全的多维性问题,但在考虑到欧洲安全的整体性上还存在不足。该战略将欧盟视为可提升国家整体安全性的有利框架,将整合欧盟现存的工具和框架(包括战略指南针、永久结构化合作(PESCO)甚至欧洲绿色协议)。

然后,在加入欧盟70多年之后,德国有史以来的首个安全战略凸显出一种令人担忧的普遍趋势,欧盟在德国的首个安全战略中逐渐变得次要。因此,批评者认为应将德国的战略与欧盟的政治现实联系起来,同时考虑其他欧盟成员国的安全关切。同时,中国在德国的新战略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