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最新资讯>商会新闻

《周·知》| 三件大事见证中欧关系“不平凡” 外媒报道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拟9月在京举行

来源:欧盟中国商会| 发布时间:2023-07-10
分享        

编者按:盘点起来,三件大事成为本周观察中欧关系发展的最好窗口:第一是中方宣布对镓和锗两种金属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一反制举措让欧盟“愣了神”(外媒报道),正抓紧应对,希望中方缩减出口管制范围;第二是欧委会第一副主席蒂默曼斯“旋风式”访华,完成了中欧间最活跃的高层对话——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回到布鲁塞尔后的他告诉中方记者,此行“深受鼓舞”;第三件更具全球意义:世贸组织《投资便利化协定》文本谈判在日内瓦完成,这是由中国牵头的里程碑式谈判,欧盟、英国等热烈祝贺。这三件事既有双边层面合作对话与“拳脚往来”,更有多边规则制定引领,微妙呈现中欧关系的多维意义。此外外媒报道,继本轮高层对话,中欧还拟于9月下半月在北京举行中欧经贸高层对话;10月欧美将举行峰会,倘若一切顺利,中欧峰会或今年年底前在北京举行。另外,7月4日,欧委会宣布对中国产不锈钢可充装酒桶征5年反倾销税;当日,西班牙通过新外国直接投资法,对能源领域交易新豁免规定等引发高度关注;本周,欧盟研究机构发布的中欧非食品原材料贸易报告说,中国是原材料净进口国,欧盟在中国两个标准产品组出口中占据重要份额:金属(12%)和化学品(16%)。下周,欧洲议会将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全会,将就“芯片法案”投票,并就欧盟峰会及中欧关系等举行讨论。感谢阅读欧盟中国商会《周·知》,订阅中英双语版请致信info@ccceu.eu。祝周末愉快!

三件大事_副本.png

周知·重点聚焦

本周中欧关系方面有三大重要看点:分别涉及出口管制、高层对话和一个中国在多边舞台牵头完成的重要谈判。

第一,关于中方宣布对镓和锗两种金属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在欧盟的后续反映。

首先,谈一谈背景资料。镓和锗是新兴的战略性关键矿产,均已被列入国家战略性矿产名录中。据欧委会2020年报告,中国生产的镓和锗占全球供应量的80%,欧盟27%的镓需求和17%的锗需求从中国进口。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2019年全球最大的锗消费端为光纤和红外光学领域,分别占34%和36%,太阳能电池占17%的消费量。

镓则引领半导体材料发展方向,被称为“半导体工业的新粮食”。金属镓可以应用于5G芯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砷化镓作为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素有“半导体贵族”之称,是光电及手机网通高频通讯不可或缺的元件。氮化镓则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在手机快充、LED、5G通信、新能源汽车充电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外媒报道,中方最新管制出口让欧盟像“吃了一记闷棍”一样。彭博社报道,中方举措恰逢荷兰宣布新出口管制之后,目前欧盟正抓紧应对,希望中方缩小管制范畴。《政治家》则报道,欧方人员认为可能还没法把中方管制措施提到WTO层面去解决,因为管制使用的是“安全”例外,而且并不针对特定国家,并未违反无歧视原则。

很多外媒援引了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的评论,即“中国出口管制芯片重要原材料只是开始,中国反制的工具还有很多,如果对华高技术限制继续升级,中国的反制措施也会进一步升级。任何利用霸权主义企图推动脱钩断链的行为,包括打压中国企业,最后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按外媒阐释,这一你来我往,欧盟“愣了”,而且是那种有力没处使的“愣”。

第二,高层对话。

中欧高层往来越来越频繁。本周,欧委会第一副主席蒂默曼斯到访北京,日程很是满当,最重要的行程是第四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此外还有系列会见,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会见商业代表,接受媒体访谈等。

算起来,这也是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自建立起来的第一次面对面对话。

回到布鲁塞尔的蒂默曼斯似乎仍十分感慨。7月5日,他在回答中国日报欧盟分社社长陈卫华提问时说,此次访华“非常积极”,与中方共同就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开展讨论,自己“深受鼓舞”,他强烈感受到,中方是赞同欧方的,解决气候危机超越双方政治分歧。

除蒂默曼斯外,欧盟“外长”博雷利预计还将访华。此外,有欧洲智库近期文章提到,中欧另一重要高层对话——经贸高层对话预计将于9月中下旬在北京举行,届时欧委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将访华。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中欧峰会将于今年年底前举行

一些分析提到,明年欧盟机构将迎来大选,明年7月,新一届欧盟领导班子将出炉,明年9月上任。即将“跛脚”的欧委会主席“执意”要把原定今年6月的中欧峰会往后推(在10月欧美峰会之后),引人深思。但不论如何,顶层对话都将极有利于增加合作空间,引领和稳定未来双边关系发展。

第三,中国牵头的里程碑谈判正式收关。

多边舞台上,中欧摒弃分歧,共商共舞,似乎也更常见了,更是双方合作和对话的一大亮点。在全球规则制定上,中国身影越来越多,角色越来越厚重。前有中欧共同牵头制定中欧绿色金融等领域标准,现在则有一个酝酿数年之久的里程碑式协议:7月6日,世贸组织《投资便利化协定》文本谈判在日内瓦完成。

《投资便利化协定》是全球首个多边投资协定,主要规则包括提升投资政策透明度,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促进跨境投资便利化合作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等。

该协定更具历史意义的是,它是由中方牵头,发挥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全球角色,和一些发展中国国家共同努力,通过多年斡旋而成。据新华社报道,投资便利化谈判参加方涵盖欧盟、日本、加拿大、巴西、印度尼西亚和尼日利亚等110多个世贸组织成员,覆盖多数中国投资较多的欧洲、南美、亚洲和非洲国家。《投资便利化协定》将简化参加方投资审批程序,提升投资审批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更多保障。

7月6日,欧盟方面祝贺协定文本谈判结束。欧委会新闻稿提到“作为世界主要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地,欧盟在促进更透明、高效和可预测投资环境方面有深切利益。”

多边主义仍流淌在中国和欧盟的基因里,希望中欧在多边平台上的合作日渐增多。


周知·热点速览

欧洲议会下周预计通过“芯片法案” 将讨论欧盟峰会

据欧洲议会6日发布的消息,欧洲议会全体会议将在7月11日讨论欧盟的“芯片法案”并投票,此前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已就该法案达成一致了,此次预计全会将通过。欧盟“芯片法案”规模为430亿欧元(约470亿美元),目标是在2030年前,让欧盟芯片产量的全球份额翻倍,达20%。目前,全球芯片中有约10%由欧盟生产。此外,议员们还将就6月29日和30日的欧盟峰会成果举行讨论。


西班牙颁布新“外国直接投资法”

7月4日,西班牙政府通过外国直接投资 571/2023 号皇家法令,并将于9月1日开始实施。据律所方面分析,新法令就正式化主动协商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取消简化程序等做了修订和更新。在各方非常关注的能源领域豁免上,如果满足豁免调节如不从事“受管制活动”,不属于主导经营者,技术装机容量份额低于5%等情况时,则豁免审查。(注:仅供参考,不构成法律意见或投资建议)


欧委会对中国产不锈钢可充装酒桶征5年反倾销税

7月4日,欧委会发布公告称,对中国产不锈钢可充装酒桶作出反倾销终裁,裁定对涉案产品征收62.6%~69.6%的反倾销税,长达五年。涉案产品的欧盟CN(Combined Nomenclature)编码为ex73101000和ex73102990(TARIC编码为7310100010和7310299010)。措施自公告发布次日起生效。


欧盟研究机构发布中欧原材料贸易报告

欧盟研究机构近日发布了中欧的非食品原材料(non-food raw materials)贸易报告。报告说,中国是许多原材料的全球领先生产国,包括关键原材料,比如镁占全球产量的89%,金属硅占全球产量的69%。报告说,对欧盟来说,中国是镁、铋、重晶石、锗/铟/铪/镓以及稀土元素的重要进口来源地;欧盟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铜、木材和纸张,其次是金属硅、铝和钢铁等。欧盟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一直在1亿美元以上,包括铁和非合金钢、铝、 建筑材料、其他化学品、镁(包括矿石和金属)、锰和钛。


法国议员敦促TikTok做出澄清 

据法新社报道,法国议员周四(7月6日)呼吁政府禁止视频共享平台TikTok,除非该平台澄清其与中方的联系。法国参议院为调查TikTok处理数据及其“影响策略”而成立的调查委员会在最终报告中表示,该公司应在明年1月1日之前做出澄清,否则将在法国甚至欧洲面临禁令。该委员会还表示,TikTok必须改进内容审核,并引入“有效”的年龄限制,否则将面临暂停。TikTok发言人表示:“我们强烈不同意这份报告的结论,该报告没有准确反映事实。”


周知·智库观察

-中文智库文章推荐-

《如何推进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

来源:社科院世经政所 全球战略智库

作者:吴国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全球治理硏究所副硏究员)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频频将美元和美元支付体系“武器化”,导致美元信用受损,“去美元化”的趋势日益凸显。这在客观上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机遇。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具备一定的有利条件,在支付货币功能方面, 2022年,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达到2.3%,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在储备货币功能方面,截至2022年末,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为2.7%,在全球储备货币中位居第五位。

然而,在现阶段,受制于美元的强势地位、国内金融市场和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不成熟、人民币支付和计价功能的不足,以及复杂的国际环境等,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面临一些挑战。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国家进行顶层设计,也需要市场驱动。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原则,人民币国际化只能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中国应该立足于经济发展进行战略规划,逐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


-外文智库文章推荐-
《欧洲谨慎处理对华“去风险”》

来源: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

作者:黄育川(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亚洲项目的资深研究员)

在过去十五年时间里,欧洲对中国的看法一直相对中立。然而,近年来,情况已经急剧变化。

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尽管认识到中国在欧洲日益增长的经济依存关系存在“危险”,但大多数欧洲人希望在中美冲突中保持中立。欧洲人通常不认为中国是一个想要破坏欧洲的大国,他们也不相信拜登的“民主与专制”框架,普遍的看法是,中国仍然是欧洲的“必要伙伴”。

尽管欧洲面临财政困难,但仍比美国更支持“自由贸易”,因为它依赖中国生产欧洲制成品所需的中间产品(组件和原材料)。相比之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更多受美国家庭和企业消费需求驱动。这使美国更加认为,与中国贸易增多将减少国内就业,而欧洲则认为,对华贸易有助提高经济能力。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