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鲜花与硝烟:中欧美在日内瓦“激辩”与合作 欧洲民调令美国“尴尬”
编者按:国内“高考周”时,欧盟在日内瓦遭遇三年来的一次“大考”:来自中国、美国等代表与欧盟舞起“唇枪舌剑”,激辩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外国补贴法规、反胁迫工具、净零工业法案等政策,不少欧方措施被认为偏离国际贸易规则。当然,时隔三年的见面也是重拾对话与合作的好机会,在多边舞台,中欧美有很多诸如应对气变、数字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合作空间,也是双边多边合作重点。大国角力下,越来越多中企把投资目光转向欧洲,然而“魔鬼在细节”,企业还应认真审视欧盟投资环境——如比利时7月1日将执行的FDI审查新措施规定,关键敏感行业增资、参股或并购交易超过一定比例的需提交审查,且比方还可审查已完成的交易!本周,中方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今年前5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4.9%,手机、集成电路、液晶模组等产品下滑明显,但汽车及其零部件出口逆势上涨。此外,欧委会本周批准高达81亿欧元的新尖端微电子和通信技术项目,发布了规模为1893亿欧元的2024年欧盟预算草案;欧洲对外关系协会则发布了一份令美国“尴尬”的民调。感谢阅读欧盟中国商会《周·知》,订阅中英双语版请致信info@ccceu.eu,祝周末愉快!
周知·重点聚焦
6月5日和7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欧盟的第15次贸易政策审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这也是后疫情时代WTO对欧盟贸易政策的首次审议。贸易政策审议机制是WTO多边贸易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另外两大支柱分别是争端解决机制、贸易谈判机制),其目的在于确保WTO成员贸易政策的透明度,便于及时反馈问题、澄清误解,以避免潜在的贸易争端。所有WTO成员均须定期接受审议,审议频率取决于各成员在全球贸易中所占比重。WTO之前两次对欧盟的贸易政策审议分别于2017年7月、2020年2月举行。
尽管WTO要等到6周后才能发布详尽的会议纪要,但从会议主席的闭幕致辞来看,WTO成员肯定了欧盟在疫情快速反应、WTO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坚持对话合作、努力实现环境改善和气候目标、降低渔业过度捕捞、促进规则透明化、贸易援助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欧盟作为全球53个经济体的最大贸易伙伴,其贸易政策对WTO成员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也对全球经济具有深远影响。欧盟委员会贸易总司司长Sabine Weyand在致辞中重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仍然是欧盟贸易政策的中心,尽管贸易环境充满挑战,但欧盟贸易政策继续以开放原则为驱动力。
会前,WTO成员针对欧盟贸易政策提出了1600多个问题,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欧盟的绿色转型,成员们认为欧盟的碳边界调整机制、绿色税收、政府绿色采购、禁止砍伐森林商品条例可能带来负面贸易影响;二是欧盟的数字转型,成员们认为欧盟的数字战略以及数字服务法、数字市场法在创造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挑战;三是欧盟在制定技术规制(例如合规评估、欧洲标准化战略、环境倡议相关标准等)的过程中,应将对外通报和评议期提前,以实现更为广泛的多方参与;四是农产品进入欧盟市场仍面临较为严格的关税及配额;五是欧盟继续广泛使用反倾销、反补贴和贸易保障等贸易临时救济措施,尤其是已实施多年的钢铁保障措施。除此之外,WTO成员还对外国补贴条例、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条例(REACH)、废物运输条例、反胁迫工具、关键原材料法案、网络弹性法、净零工业法案等欧盟近期正在酝酿或已经开始实施的贸易政策表示担忧。根据相关规定,欧盟应在一个月内对各方所提出但尚未解决的问题给出回应。
中国在会上对欧盟最近采取的一些贸易相关政策表示关切,具体指出欧盟的外国补贴条例、外国投资审查制度、关键原材料法案不合理,碳边界调整机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构成歧视和市场准入限制,净零工业法案限制来自第三方净零产品的市场份额,欧洲芯片法案实质上扩大了出口管制并提高了本土补贴,认为这些政策偏离了包括世贸组织规则在内的国际规则。同时,中国也对欧盟新近达成最终政治协议的反胁迫工具法案提出关切,认为该法案为欧盟使用单边行动打开了一扇门,实际上构成了对其他WTO成员甚至企业的潜在胁迫。
美国针对欧盟拟议法规对外通报时间过晚、REACH法规缺乏透明度、农产品需按照欧盟“从农场到餐桌战略”采用欧盟生产方法才能进入欧盟市场、转基因作物审批要求过高且审批效率低下、欧盟新的云服务采购网络安全认证计划将限制外国供应商准入、欧盟标准的排他性、欧盟统一海关管理机构缺失等问题提出质询。包括中美两国在内,共有64个WTO成员代表团先后在审议会上发言。
对此,欧盟驻WTO大使João Aguiar Machado回应,与许多其他成员一样,欧盟对全球贸易碎片化、贸易武器化和全球补贴率的威胁感到担忧,为应对这些新的风险,欧盟决定为自己配备反胁迫工具、执法条例或外国补贴条例等贸易工具,同时不忽视对WTO规则的全面遵守。欧盟继续执行的严格和透明的国家援助政策。为应对当前危机而发布的临时规则必须符合严格的标准,并将保持时限。而从绿色转型来看,欧盟的绿色协议工业计划是欧盟决策的核心驱动力,符合国际承诺。碳边界调整机制不是一项贸易措施,而是一项以气候为导向的环境政策,将以公平和非歧视的方式适用于进口产品,且在2026年之前将不会进行任何财务调整。不过,欧盟也在会上重申将谨慎对待这些政策的设计和实施,以尽量减少潜在的负面溢出效应。
周知·热点速览
前5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同比下跌
本周,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今年前5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4.9%,手机、集成电路、液晶模组等产品下滑明显,但汽车及其零部件出口逆势上涨。
迄今为止最大规模!欧委会批准新尖端微电子和通信技术项目
据欧盟统计局消息,欧盟贸易差额在 2023 年第一季度仅出现 20 亿欧元的逆差,出口和进口均较上一季度下降,总额分别为 6560 亿欧元和 6580 亿欧元。
2023 年第一季度,欧盟食品、饮料和烟草贸易差额为 160 亿欧元,化学品贸易差额接近 550 亿欧元;机械和车辆的贸易差额(470 亿欧元)仍未接近 2019 年第一季度的高值(600 亿欧元),但数据显示这些产品的贸易差额与 2022 年第二和第三季度相比几乎翻了一番(每个季度 250 亿欧元);欧盟能源产品贸易差额为-1140亿欧元,原材料贸易差额为-90亿欧元。
6月8日,委员会批准了一项尖端微电子和通信技术(micro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项目。这是根据欧盟国家援助规则批准的具有欧洲共同利益的重要项目(Important Project of Common European Interest,以下简称 IPCEI),由14个成员国联合起草,它们将提供高达81亿欧元的公共资金。该IPCEI旨在促进创新和资源节约型技术和组件的研发。
欧委会说,作为IPCEI的一部分,欧盟56家公司,包括中小企业和一些初创企业,将承担总共68个项目。就参与人数、投资和国家援助而言,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IPCEI。
此前,欧委会于 2018 年 12 月批准了微电子领域的第一个 IPCEI,重点是提高芯片的能效、可靠性和准确性。
欧盟2024年预算规模为1893亿欧元
6月7日,欧盟委员会提出2024年预算草案,预算规模为1893亿欧元。该预算将得到 NextGenerationEU 约 1130 亿欧元的拨款补充。2024 年预算草案继续按计划为欧盟的政治优先事项提供关键资金。绿色和数字支出将继续成为优先事项,以使欧洲更具弹性并适应未来。欧委会称,这将继续有利于创造就业机会,推动欧洲经济复苏,同时加强欧洲的战略自主权。
NextGenerationEU的核心是欧盟复兴措施基金(Recovery and Resilience Facility,RRF)——一种提供赠款和贷款以支持欧盟成员国改革和投资的工具。NextGenerationEU下的合同/承诺可以在 2023 年底之前完成,与借款相关的付款将持续到 2026 年底。
三安光电与意法半导体将投资32亿美元在重庆合资建厂
据证券时报消息,近日,中国化合物半导体龙头公司三安光电与国际半导体巨头意法半导体联合宣布,拟在中国重庆共同建立一个新的8英寸碳化硅(SiC)器件合资制造工厂,项目预计投资总额达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8亿元),由三安光电控股。该工厂制造的碳化硅外延、芯片将独家销售给ST或其指定的任何实体。
中企诺德股份将在比利时投资5.53亿美元建立铜箔厂
据一财全球、比利时驻华大使馆等消息,中国领先的铜箔产品生产商诺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诺德股份”)计划投资5亿欧元(5.53亿美元)在比利时瓦隆大区建厂,以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动力电池的海外客户。
比利时从7月1日开始实施外商直接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比利时近日出台了对外商直接投资进行国家安全审查的法案,从今年7月1日开始执行。7月1日后签署的关于增资、参股或者并购的交易,如果投资涉及敏感行业,且超过25%或(特定行业)10%,需要提交联邦审查委员会进行审查。交易在审查完成前不得交割。更不确定的是,对于已经完成的交易,在2年或者(特定情况)5年内,委员会仍可主动进行审查。
周知·智库观察
-中文智库文章推荐-
《政要纷纷访华后,欧洲心态有了哪些变化》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王辉耀、苗 绿
1.波罗的海国家想“重启新生活”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欧洲精英人士认可中国在俄乌关系的劝和促谈中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一位欧洲专家认为,欧盟部分成员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看法,越来越向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等金砖国家靠拢。2.是“重新挂钩”,还是“去风险”?关于这个话题,有些欧洲人士强调,欧盟“去风险”并非专门针对中国,而是欧盟根据自身经济和安全环境评估后作出的战略决策。有些人认为正是因为俄乌冲突升级,才会引发欧盟“去风险”的思考。有些人则解释,欧盟“去风险”很大程度上也是针对俄罗斯来说,对于中国而言,他们认为“去风险”也就是保持多元化的意思,欧盟需要根据市场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来决定对中国的态度。3.“美国印太概念是‘印不印,太不太’”一些欧方人士曾多次提到欧盟对美和对华并非“等距离外交”,并表示欧盟肯定会更倾向于美国。不过,也有欧方人士表示,作为盟友,美欧有共同价值观,但和中国又有巨大的经济利益,欧盟自身不希望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在追随美国的同时,欧盟又对美国的一些对华战略概念没有明确的认知,或者说,利益诉求尚未明确。很多欧洲人士对美国挂在嘴边的“印太”概念有不同认识,他们表示:“印太概念是‘印不印,太不太’(Indo-Pacific is neither Indian nor Pacific),其中印度洋地区不包括非洲和中东,太平洋地区不包括中国和拉美。4.希望到中国实地体验“中国故事”很多欧洲人士提出希望多到中国走走看看、实地体验“中国故事”的强烈愿望。一些人希望,在后疫情时代到访中国时能更加方便,少一些“堵点”。按照这些欧洲人士的说法,大幅降低“入境游”的门槛是中方反“脱钩”效费比最高的选项。
-外文智库文章推荐-
《让美国靠近,让俄罗斯缩小,让中国远离:欧洲人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航行》
(Keeping America close, Russia down, and China far away: How Europeans navigate a competitive world)
来源:欧洲对外关系协会(The 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作者:Jana Puglierin, Pawel Zerka
本篇文章摘写自环球时报新媒体的文章《令美国尴尬?欧洲11国民调公布,4成多受访者认为中国是“必要伙伴”》。(点击查看原文)
当地时间6月7日,欧洲对外关系协会(The 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发布了一份面向欧洲11国受访者的民意调查结果。这份民意调查询问了11国受访者对于俄罗斯、美国和中国的看法,而其结果,恐怕会让美国相当尴尬。
(一)当被问及对于中国这个美国竞争对手的看法时,这11国中除了瑞典有半数受访者将中国视作敌手外,其余10国中这种观点不仅都没有达到半数,而且这11国的民意平均值反而显示,有近半数的民众也将中国视作“必要的伙伴”乃至盟友。
更有意思的是,将中国视作“必要伙伴”的受访者比例,还与美国一样,都是四成多。其中保加利亚、匈牙利、西班牙更有超五成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伙伴乃至盟友。荷兰和奥地利也几乎达到50%。
(二)虽然有近八成的欧洲民众认为美国对欧洲很重要,但有六成的欧洲受访民众并不打算在美国和中国因台湾发生冲突后选边站,而是更希望保持中立——即便是那些愿意支持美国的,也只有二成多一点。因此,欧洲对外关系协会不得不承认说,看来欧洲民众更多是站在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这边的,不认为中国是要危害欧洲的力量,对美国宣扬的那套“民主VS专制”的话术也并不买账——而且,即便中国和俄罗斯关系好,这也并没有影响到多数欧洲人认为中国是欧洲“必要伙伴”的态度。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