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欧盟在瑞典激辩对华关系新定位 未来两场活动大受关注
编者按:本周五斯德哥尔摩的阳光不错,来自欧盟27国的外长正齐聚这瑞典首都,探讨一个在欧洲正掀起大讨论的话题:欧盟的对华关系要怎么走?“去风险”、“战略自主”、“经济安全”、“三重定位”……这些欧盟对华战略的新旧词汇被各方反复“咀嚼”,也势必将随欧方近期几大议程继续延宕:这次欧盟外长讨论一个内部对华文件;5月25日,欧盟贸易部长们将重点讨论欧美和中欧贸易关系;6月底,欧盟27国首脑将讨论对华关系,尤其是欧委会将出具经济安全方面倡议。这些争论也与本周其他中欧热点新闻齐飞,既有中国新任外长亮相欧洲三国,舌战群雄;也有欧委会“暗搓搓”酝酿长臂管辖借乌克兰危机制裁中国企业;在新出数据上,欧盟统计局显示欧盟高科技产品进口来源地中,中国稳坐第一把交椅;而荣鼎集团报告则“惊讶”于2022年中企对欧绿地投资的雄劲势头。当然,“欧洲日”当天,商会与北大联合举办的中欧经贸关系论坛上各方妙语连珠,也引起了关注。感谢阅读欧盟中国商会《周·知》。订阅中英双语版请致信info@ccceu.eu。祝周末愉快!
周知·重点聚焦
重建是5月12日缅思和追忆的关键词。在欧洲,这一天关于中国的激烈讨论也很意味着对重新建构的尝试:当欧盟27国外长来到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们要讨论一份标题为《重塑对华关系,与华接触,与华竞争》(Reshaping Our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Engaging With China, Competing With China)的内部文件,就合作、竞争和对手这三个战略方面“极限拉扯”,在“去风险”还是合作上不停兜转,徘徊与观望。
尽管该文件本该是个机密,但欧盟机构似乎又一次“漏成了筛子”,各大欧媒本周一早就竞相报道文件核心内容和关键信息,主要有:
第一、该文件长约7页 ,由欧盟对外行动署会前向欧盟各成员国呈送,提案核心内容是降低欧盟“依赖中国”的经济风险,并在全球问题上与中国继续合作。
第二、合作、竞争、对手仍是欧盟对华政策的核心,但文件提出,这三重定位权重将据中国的举动而有所调整。文件承认,近年对华关系中,“对手”角色偏重。文件还建议,欧盟新对华战略应考虑的新三重因素为:价值观、经济安全和战略安全(values, economic security, and strategic security).
第三、关于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新近提出的“去风险”对华战略。文件说,“去风险可确保我们经济和贸易关系可预测性和透明度的同时也促进一条安全、基于规则的路径。” 该文件提到“去风险”涉及加强外国投资审查、实施更强有力的出口管制,推动关键行业供应来源的多样化等,这与冯德莱恩主席此前提到的核心内容似乎别无二致。
第四、要保持对华接触与合作。该文件敦促欧盟成员国保持与中国的接触,不要中断与中国的联系。文件说,应尽可能地与中国寻求合作。在与盟友关系上,文件说,欧盟与美国的协调仍然至关重要,在处理对华与对美关系上应保持平衡,不应赞同在中美之家只有唯一赢家的立场。
博雷利在提案随附的信中说,欧盟重新调整对华政策基于三点原因:一是中国自身的变化,二是中美竞争的加剧,三是中国是地区与全球问题上的关键参与者。总的来说,他认为,尽管“对手”这一定位在中欧关系中愈发凸显,但欧盟必须继续与中国接触。这一点也与德国总理朔尔茨5月9日在欧洲议会的演讲也略呼应。朔尔茨当时说,面对来自其他大国的全球竞争,欧洲需保持自己地位,同时仍然将美国视为欧洲最重要的盟友,并同意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所提出的去风险而非脱钩的战略。
对于所谓对华“去风险”,本周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在访问欧洲三国中,也对欧方提出了中方的思考与立场。
据媒体报道,秦刚在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共同会见记者时指出,“谈论‘去风险’,首先要思考什么是风险,风险在哪里”,“中国对外输出的是机遇不是危机,是合作不是对抗,是稳定不是动荡,是保险不是风险”,“如果以‘去风险’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那就是在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
欧委会的“去风险”和法国主张的“战略自主”近期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针对欧盟战略自主下的中欧关系,秦刚在同法国外交部长科隆纳举行会谈时指出,“中国始终视欧洲为全面战略伙伴,一贯旗帜鲜明支持欧洲加强战略自主、在国际舞台发挥积极作用,主张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中法、中欧应在扩大双向开放中实现共赢合作,构建更加稳定互信的中欧供应链伙伴关系。”对此,科隆纳也表示,“法方重视对华经济关系,认为这种关系是互相依存、互利互惠的,也是互补、开放和透明的。法方不搞阵营对抗,认为各国应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5月9日,在欧盟中国商会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中欧经贸关系研讨会上,中外记者都关注到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大使的表态:“去风险”的背后是信任(trust)。“如果没有信任,那就有很多东西需去风险,但如果有信任的话,你对相互依赖的容忍度就会高很多。”("If you don't have trust, there are many things that need to de-risk. But if you have trust, then your tolerance for mutual interdependence will be much higher," 来源:中国日报及Borderlex)
从身处一线的中欧政商学界看,呼吁中欧未来继续加强合作的声音越来越大。比如北京大学董志勇副校长指出,“中欧合作的不断深入将为动荡中的全球经济形势注入稳定性,为全球发展提供正能量。”
葡萄牙前就业部长、欧洲进步研究基金会主席罗德里格斯认为,“相比把中国看成是‘体制性竞争对手’,欧洲和中国更应是全球规则的合作者”,“欧中双方应共同协商制定在应对气候变化、数字转型、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全球规则。”
周知·热点速览
中国特别代表将访乌波法德俄
据外交部消息,5月15日起,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大使将赴乌克兰、波兰、法国、德国和俄罗斯5国访问,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同各方进行沟通。
2022 年欧盟高科技产品进口近四成来自中国
据欧盟统计局本周发布数据,2022年,欧盟从欧盟外国家进口了价值 4820 亿欧元的高科技产品,与 2021 年相比增长 22%。进口的高科技产品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38%;1830 亿欧元)和美国(19%;910 亿欧元)。
准了!德国政府批准中远海运入股汉堡港
当地时间5月10日,德国政府确认批准中远海运港口按照德国政府于2022年10月出具的批复向汉堡港口与物流股份公司(HHLA)收购德国汉堡港Container Terminal Tollerort码头(CTT码头)24.99%股权。中远海运港口和德国码头运营商汉堡港口与物流股份公司均对德国政府决定表示欢迎,表示将尽快完成交易。
中远海运方面声明说,汉堡港CTT码头地理位置优越,邻近德国主要工业中心,来往中国的货物吞吐量占汉堡港总吞吐量约30%,是中德贸易的重要枢纽之一。“本项目的交割,将有助于交易双方在各方面深化关系,充分发挥各自专业领域的资源和能力优势。”
欧盟加大对中国聚酯高弹力纱的“反倾销”措施
据欧委会5月12日在官网上称,欧委会通过了两项规定,更新、调整和扩大了对从中国进口聚酯高弹力纱 (HTYP) 的现行措施范围。强化措施将对从中国进口的聚酯高弹力纱征收的反倾销税再延长五年,并将税率提高到 6.9% 至 23.7%。
商务部回应欧盟提议制裁7家中企:望欧方珍视中欧大局
据媒体报道,欧盟指控7家中国企业对俄罗斯出售可用于支持战争的微电子等产品,并已提议对这些企业进行制裁。中国商务部在5月11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回应。
发言人束珏婷表示,中方坚决反对以中俄合作为由,对华搞没有国际法依据、未经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希望欧方珍视中欧互信与合作大局,审慎行事,不要开启恶劣先河。
此外,外媒报欧方尚未及是否制裁中国企业达成一致,成员国中德国对此持较强烈反对意见。
王毅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会晤
据新华社消息,当地时间5月10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会晤。双方就推动中美关系排除障碍、止跌企稳进行了坦诚、深入、实质性、建设性的讨论。王毅就台湾问题全面阐述了中方严正立场。双方还就亚太局势、乌克兰等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同意继续用好这一战略性沟通渠道。
周知·智库观察
-中文智库文章推荐-
《三重挑战促使欧洲改变对华姿态》
来源:中美聚焦
作者:吴白乙(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指出,2023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法国总统马克龙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德国外长贝尔伯克相继访华,中欧之间互动密集,对话频繁,不仅给2023年中国外交带来诸多亮点,也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合作、稳定的正面信号。从根本上说,欧方对华姿态有所变化,主要是与当前其内外形势的三重挑战有关:
一是其经济困难重重,需要抓住中国疫后重启的重要机遇;
二是欧洲“战与和”前景尚不可料,需要中国发挥“稳定器”作用;
三是国际形势持续剧变,欧美关系需要“再平衡”。
-外文智库文章推荐-
《中国在欧洲的直接投资——2022年报告》
(Chinese FDI in Europe: 2022 Update)
来源:Rhodium Group
作者:Agatha Kratz、Max Zenglein、Gregor Sebastian 和Mark Witzke
本报告总结了 2022 年中国在欧盟 27 国和英国的投资足迹,分析了中国直接投资(FDI)的转变模式,以及欧洲和中国的政策发展。主要发现如下:
1.中国的全球对外投资跌至 8 年来的最低点,和 2021 年相比下降 23%,至 1110 亿欧元。
2.中国对欧投资(欧盟27国和英国)延续多年下滑趋势:2022年仅79亿,较 2021 年下降 22%,创十年新低。
3.绿地投资自2008年以来首次超过并购量,2022年中国对欧洲的绿地投资增长了53%。
4.投资主要集中在“三巨头”(英国、法国和德国)和匈牙利,88% 的投资流向这四个国家。
5.消费品和汽车仍然是排名靠前的行业。
6.欧洲已成为中国全球电动汽车扩张的重要组成部分。
7.欧洲政府加强对中国投资的审查。
8.2023 年强劲反弹的可能性不大,但投资可能会小幅回升。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