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最新资讯>商会新闻

《周·知》| 马克龙再谈“欧洲主权” 博雷利发文谈中国

来源:欧盟中国商会| 发布时间:2023-04-19
分享        

编者按:这一周,欧洲并不平静,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的联袂访华之旅掀起了新一轮的欧洲争辩与讨论——是法方主张的“战略自主”还是欧委会主张的对华“去风险”,如何看待与中国、与美国关系?这都让本周欧洲舆论陷入激烈争执。欧洲将如何发展对华关系备受关注。

本周,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对华访问,在首站天津会见了商界人士;因新冠阳性推迟访华的欧盟“外长”博雷利13日发布了他本该在北京发表的讲话稿。

本周,IMF发表最新世界经济预测,看好中国增长前景;通胀方面,欧洲央行或同意5月加息25个基点。

欧盟中国商会《周·知》关注中欧重要动态,感谢阅读,订阅中英双语版请致信info@ccceu.eu。祝周末愉快!

 

周知·重点聚焦

4月11日,刚刚结束对中国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到访荷兰,并在海牙Nexus研究所发表关于欧洲主权的演讲。在演讲中,他概述了对欧洲主权未来的愿景,称其应基于竞争力、产业政策、保护主义、互惠、合作五大支柱。

马克龙说欧洲可以选择自己的伙伴,“塑造自己的命运”,而不仅仅是这个世界戏剧性演变的见证者。他还补充说:“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努力成为规则制定者,而不是规则接受者……疫情和俄乌冲突都意味着欧洲需减少依赖以保持欧洲身份”。

此前,马克龙在对华访问期间接受美国《政治家》杂志(POLITICO)和法国《回声报》(Echo)采访时也曾指出,欧洲应成为中美之外的“第三极”,战略自主对于防止欧洲成为“附庸”至关重要。如果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升级,欧盟将没有时间和资源来支撑战略自主,从而陷入不属于自身的危机之中。对于美国,他认为欧洲增加了对美国武器和能源的依赖,现在必须专注于促进欧洲国防工业,同时希望欧洲减少对“美元治外法权”的依赖。

欧洲战略自主是马克龙长期坚持的政治观点。2017年9月在索邦大学的演讲中,他将“欧洲主权”作为欧洲全球角色的核心愿景。追溯历史,欧洲战略自主这一理念源于法国在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长期遵循的戴高乐主义独立外交原则,即独立防务观、独立外交观、欧洲人的欧洲观。

在戴高乐主义的影响下,法国力避成为美国附庸,长期置身于由美国主导的北约防务体系之外,突破冷战铁幕封锁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与德国和解并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2009年法国重返北约后,戴高乐主义逐渐式微。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优先”原则持续充当美欧分化的“加速器”,欧洲战略自主理念再度受到重视。

尽管拜登政府着力改善跨大西洋关系,但新冠疫情暴露出的全球供应链脆弱性和俄乌冲突升级引发的地缘政治格局风险,使欧盟在后疫情时代中格外关注如何更加自主和强大——在数字和绿色转型时代变革和巩固欧洲产业和制造业,增强欧盟危机抵御能力。

近年来,战略自主已成欧盟标榜的“政治正确”,屡见于欧盟盟情咨文和政策法案之中如外资审查、数字安全、供应链韧性等领域,甚至演化为欧盟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和重商主义的借口。

另一方面,欧洲舆论注意到,冯德莱恩访华前演讲,则反复提及中欧关系需要“去风险”,并未使用“战略自主”这一关键政策。马克龙直指欧盟对美国的军事、能源、产业和货币依赖,着力强化欧洲主权概念,在欧盟语境下较为罕见。不过,尽管欧盟内部对于发展美欧关系和中欧关系存在权衡分化,但正如中国外交官所指出,把政治和经济问题挂钩将使欧盟失去战略自主。

马克龙重提“欧洲主权”后,得到欧盟及成员国多位政要支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表示,“与几年前的情况相比,欧洲的战略自主性有了飞跃式的提高。对于与美国的关系,一些欧洲领导人虽然不会像马克龙那样公开表态……但我认为相当多的人真的像马克龙那样思考。”米歇尔还指出“与美国的联盟确实让欧洲国家存在着巨大的依赖,但是,如果因为与美国的联盟关系,我们就在所有问题上都盲目地、系统地遵循美国的立场,那就错了。”

法国经济、财政和工业与数字主权部部长勒梅尔表示,“(马克龙)就像他自2017年以来所做的那样要求欧洲独立和主权,这是绝对正确的……我们选择对话,难道这不比进行对抗和加剧冲突的逻辑来得好吗?”匈牙利总理政治政策主任欧尔班·鲍拉日呼吁:“欧洲,现在是时候醒醒了!”德国联邦议院社民党议会党团主席罗尔夫·米策尼希表示,欧盟必须尽可能发挥独立作用,而非在亚太地区成为美国的附庸,“马克龙是对的”。这些与马克龙的观点相向而行的声音,表明欧洲战略自主绝非马克龙一厢情愿,而是具有一定的政治基础,正在广泛引起政界人士的深刻反思。

当然,马克龙观点也招致反对之声。比如波兰总统外交政策顾问普日达奇称,华沙不赞成任何脱离华盛顿的做法。“我们相信欧洲更需要美国……今天美国比法国更能保证欧洲安全。”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周二前往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称,相比战略自主,他提议欧盟与美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欧盟两名不具姓名的高级外交官“批评”马克龙中立表态“危害欧洲”,并将破坏美欧关系。可见,由于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历史背景和利益诉求存在差异,与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纽带疏密有别,建立在战略自主上的“欧洲主权”注定面临不小的推进阻力。

在马克龙与冯德莱恩访华期间,中国重申始终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建设和战略自主。针对马克龙的观点招致一些批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2日指出,坚持战略自主将会赢得更多尊重、更多朋友,搞胁迫、施压只会遭到更多的抵制和反对。

 

周知·热点速览

IMF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5.2%

据新华社消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1日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为5.2%,对全球经济将产生积极助推作用。

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8%,较此前预测下调0.1个百分点。其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今年将增长3.9%,2024年将增长4.2%;发达经济体经济今年将增长1.3%,2024年将增长1.4%。

 

中方祝博雷利高级代表早日康复

就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因新冠检测呈阳性推迟访华一事,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有关提问时表示,欧方已向中方通报了这一决定,中方对此表示理解

汪文斌说,中方向博雷利高级代表表示慰问,祝他早日康复,欢迎他在双方方便的时候访华。

同日,博雷利在欧盟对外行动署网站发表了一篇本该于14日在北京发布的讲话稿,重点谈对中国和中欧关系的看法。文章关注中国崛起和减贫成果、中欧间贸易赤字扩大等问题。博雷利表示需减少贸易“不平衡”。他还说,中欧有很多合作空间,包括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变,为俄乌冲突寻找解决之道等。

 

欧洲央行正就5月加息25个基点达成共识

据路透社13日消息,虽谈判仍在进行,但欧洲央行政策制定者正在就5月加息25个基点达成共识。消息人士称,在上个月金融部门波动和过去的加息尚未对经济产生影响之后,不确定性仍然很高,过去举措仍发挥作用,因此需减少加息力度。他们补充说,现在已经看到了利率的峰值,这个 "最后一英里 "以较小的步子走会更安全。

目前加息前景仍可能发生变化——尤其是4月份的通胀数据和欧洲央行的季度银行贷款调查,这两项数据在5月4日会议前两天才会公布。此前,欧洲央行在连续六次会议上每次都至少加息50个基点,以应对顽固的高通胀,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快速度。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开启中国访问

据环球网消息,4月13日,德国外长贝尔伯克抵达天津,正式开启对中国的访问,这也是她的首次正式访华。

4月14日上午,秦刚国务委员兼外长同贝尔伯克外长在北京共同主持第六轮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就中德关系、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的战略沟通。双方一致同意,中德应开展全方位交流,增进战略互信,避免战略误判,秉持正确相互认知;推进各领域合作,本着务实开放精神,促进互利共赢;坚持互尊互信、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原则,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加强国际事务沟通协调,携手应对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风险挑战。中方还向德方系统性阐述了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

 

周知·智库观察

-中文智库文章推荐-

《丁一凡:法国公开支持“一带一路”,是中国外交一大成功》

来源:凤凰大参考

采访对象:丁一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欧洲学会法国研究分会会长)

文章认为,此前公开支持中国“一带一路” 倡议的多是欧洲发展中国家,法国的支持可能会在未来带动更多西欧国家支持“一带一路”倡议

文章表示,对于马克龙总统日前关于中国台海问题、欧洲战略自主等系列言论不能过度解读:马克龙虽表态欧洲不能成为美国的追随者,但并不会支持中国统一,中国统一和崛起被欧洲视为一种危机和挑战。

文章表示,中欧从未“脱钩”过,之前中欧关系处“经热政冷”局面,但随近来欧洲政要频频访华,中欧政治关系正在复苏,经济关系未来并不会受欧委会冯德莱恩主席“去风险”策略而冷却,因为中欧经济合作符合欧洲的利益。

 

-外文智库文章推荐-

《欧洲在中国问题上出现灾难性分裂》

Europe Is Disastrously Split on China

来源:《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

作者:Thorsten Benner

(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的联合创始人兼所长)

文章认为,近来欧洲各政要系列访华活动的唯一赢家是中国,认为中国不仅没有在欧洲重要利益问题上让步,还使欧洲对华政策陷入混乱局面。在对华态度上,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和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一系列“亲中”言行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相矛盾。文章认为,马克龙追寻的所谓的“欧洲主权”(European sovereignty),呈现出来的是“纯粹的反美”。马克龙在许多人——尤其是中东欧——的眼中,进一步抹黑了“欧洲主权”的做法,分裂的欧洲只会让欧洲的敌人受益。文章说,此时欧洲转向损害控制模式非常重要。

文章末,作者总结道,马克龙中国访问结束后,制定连贯的欧盟对华“去风险化”政策变得更加困难——尽管这是欧洲维护其“主权”的唯一途径。作者还认为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应该想方设法在北京之行期间公开支持“去风险化”议程、七国集团(G7)和欧盟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