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欧盟与中国关系将塑造本世纪历史”——欧盟这场精彩辩论看点十足
编者按: 再过几天,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将抵达北京,而上次欧盟机构领导人访华距今竟整整四年有余。过去四年中欧关系出现震荡:2019年欧盟对华定位出现重大调整;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骤然切断人员往来;2021年初欧盟开启约30年来首次对华制裁并引发中方反制;中欧投资协定被欧洲议会“冻结”;2022年2月,欧洲重燃战火,对欧洲安全、能源和外交格局均带来巨大冲击……短短数年也见证中、欧、美经贸实力生变:2021年,中国GDP超越欧盟27国总和;欧盟-中国货物贸易持续快速增长,于2020年首次超越欧盟-美国贸易……现在,平均每天中欧进出口额超20亿欧元,几乎快赶上建交初中欧一整年贸易额(24亿美元)。欧洲怎么看待崛起的中国?如何发展对华关系?这样的讨论在布鲁塞尔、柏林、巴黎等决策层和智囊团一直不绝于耳,声音各异。近一个月内,欧盟前五大“巨头”——德法意西荷的领导人均与中方会见,而12月1日,欧盟27国领导人的“总协调者”米歇尔将赴华访问更激起新一轮讨论浪潮,这以本周欧洲议会全会对中欧关系的公开讨论最为重要,也折射出重要信息。欧盟如何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将塑造本世纪历史”,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历史”——欧盟“外长”博雷利如是说。欧盟中国商会关注欧盟重要涉华和经贸动态,感谢阅读,订阅中英双语版请致信info@ccceu.eu。祝周末愉快!
本文约6000字,阅读时长约18分钟。
2022年11月22日,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全会就欧盟-中国关系举行辩论,欧委会副主席、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参加。这场辩论信息量很大,对了解欧洲政策决策者和整体社会对华关系探求、思索与真实想法非常及时和关键,以下编译尽量忠于原文,由于篇幅有限,有删节。
主席:下面就欧委会副主席兼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关于欧盟-中国关系的声明进行辩论。
博雷利:主席先生,尊敬的议员们,欧洲议会这次辩论非常及时,我们在外交委员会和欧洲理事会都进行关于中国的战略讨论,而且我们还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我们上次讨论欧盟-中国关系是在4月5日欧盟-中国峰会后,通过分歧进行对话是主要伙伴必须做的。
数月后,战争仍继续。我们继续关注东部边界战争同时,对中国关注并未减少。我们和中国有不同政治制度,我们对民主和人权的看法不同,我们推动不同治理模式,我们对多边主义有不同的看法,这不是一个秘密。但这些差异不应该也没有阻止我们相互交往。
中国正变得越来越自信,并发展出一种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未来几年中国仍将如此,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稳定和持续的对华战略。我们上一份立场文件提到,重申2019年所采取的方法(既对华三重定位“合作者”,“竞争者”和“体制性竞争对手”),因为它既不天真,也不危言耸听,植根于参与、竞争和坚持价值观的需要,而且我认为它仍然有效。
如果我们要捍卫我们的利益,应对全球挑战--气候变化,还有环境、健康--我们需要对话,需要与中国进行贸易和谈判,欧盟领导人在欧洲理事会上再次确认这一点。
欧盟领导人也同意,欧盟需减少依赖性和战略脆弱性,使供应来源多样化,并提高内部复原力。这适用于原材料和半导体,两者都是绿色转型关键。应对网络和混合威胁也是我们议程重要内容,并加强我们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和非志同道合的伙伴的接触,以更好解决这些问题。
印太战略和全球门户倡议对政治伙伴关系发展很重要。中亚国家正等待欧盟伙伴关系和支持,他们希望有更平衡的外交政策。
我们需要在某些领域(和中国)合作,我们需要理解在其他许多领域我们将参与系统性竞争。
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事情,任何领域,任何地方,都要进行永久性竞争。与北京的沟通渠道必须是开放的。甚至美国人都没有要求经济脱钩,我们也没有。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权将是议程上非常重要问题。
我们需根据最近事态发展更新对华政策,特别是10月7日,美国关于大幅减少中国在半导体领域获得美国技术的声明。这是一些必须加以考虑的决定,因为技术之争对我们近期的未来绝对至关重要。
半导体确实是21世纪经济竞争中最基本的技术问题,我们也必须与其他与我们情况类似的国家--我特别想到日本--开展对话,与美国保持对话。这种对话将在下周进行。欧盟对外行动署秘书长和我的团队将前往华盛顿,进行关于中国的高级别政治对话。
当然,美国是我们最重要的盟友,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的立场和对中国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接下来是各党派代表及其他议员发言。
EPP:中国人口占全世界四分之一,中国有古老的文化。中国也是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我们希望与它建立建设性关系。中国对俄罗斯有影响力。我们需把欧中关系重新放在务实基础上。
S&D:欧盟和中国关系确实存在矛盾,一方面,鉴于中国规模和国际影响,双方在气候危机、世界粮食安全、全球和平和安全等共同挑战上的合作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双方在人权等问题上有分歧。欧盟可以在一条“窄路”上发展与中国关系。
Renew:中俄关系将影响欧中关系。欧盟需要团结,减少对华依赖。但德国总理竟独自去了中国,他还不认为把港口卖给中国会有啥问题!欧盟应对中国实施更统一和坚定的政策,只有欧盟国家团结起来,才能成为在世界上有发言权的欧洲。
Verts/ALE:欧盟与中国关系处于非常低迷状态。朔尔茨、马克龙、梅洛尼和桑切斯都把自身狭隘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是制定共同的欧洲中国政策。
ID: 欧委会没有在双边和世贸组织中寻求与中国建立平衡和贸易互惠。欧盟要和台湾扩大商业和政治关系。
ECR:我警告欧洲议会在评估中国时不要太天真!
Left.:欧盟必须决定,是致力于新冷战中分化世界,还是真正捍卫多极国际秩序。欧盟目前对华政策特点是服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指示,对中国进行系列制裁和挑衅。中国不是任何国家系统性敌人或贸易对手。事实上,中国是一个忠诚的商业伙伴。
独立议员 Milan Uhrik:西方国家陷入经济衰退,而金砖国家正逐步扩张。说实话,我不同意中国被称为欧洲的威胁。作为竞争者,是的,但作为威胁?拜托!中国在世界上发动了多少次战争?或者说中国入侵了多少个国家?比较下,美国在其246年历史中,有231年与人交战,也就是94%的时间。他们被贴上和平缔造者的标签,而中国则被一些人贴上威胁的标签。
我不喜欢这种政策,你给西方泡沫之外的所有人贴上非民主国家、极权主义国家、甚至是威胁或敌人的标签。如果欧洲想要繁荣,它必须与东方合作,必须与东方合作。
其他议员:
Ivars Ijabs (Renew):欧盟与中国的关系既要确保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又要对欧洲的战略利益进行现实评估,特别是在贸易和投资领域。
关于从芯片到港口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部门的入境投资,重要的是对战略投资采取强硬态度。欧洲需要收紧投资法规。我们有出口控制和碳边境税,我们必须确保外国投资不被用来规避出口控制或产生碳泄漏。
我非常期待欧盟委员会提出对欧盟的外国直接投资筛选和对外投资控制条例的修订。在与中国的关系和一般的国际关系中,天真不是一种选择。
Mike Wallace:重复那些源自华盛顿的毫无根据的指责,对欧盟作为一个受人尊重的国际伙伴和对话者的地位毫无益处。台湾问题是人们记忆中最鲁莽的美国挑衅,我们最好保持距离。中国希望与欧盟合作。
我们不应该允许美国破坏我们与中国的关系。现在,美国/北约在乌克兰的代理战争的继续,正在摧毁欧洲的工业。整个欧洲的工厂正在关闭。体面的工作都去了有更便宜的劳动力和天然气的地方。欧洲已经被掏空了,没有明显的计划来填补这个空白。
这不是一条通往欧洲稳定未来的道路,我们最好对中国多一点尊重。他们确实尊重我们。
Clare Dal: 即使拜登最近在G20会议上也提出不寻求与中国进行新冷战的观点。他不打算与中国发生冲突。他不想遏制中国,美国致力于一个中国政策,不寻求利用台湾作为工具。这些都不能照单全收。他不完全是最可靠的政治家,但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
其他发言略,博雷利作最后回应。
博雷利:哪来的欧盟团结啊?今天我听到了各种各样的立场,从我们是华盛顿的走狗到我们需更加务实。在欧中关系上,欧洲议会没有统一意见。
每天我们与中国双向贸易在20亿美元左右,这在任何情况下都非常重要。我不明白为什么德国总理对中国的访问会引起关注。德国总理进行这次访问不是很正常吗,因为他的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占其GDP的3%或更多?另外,默克尔总理去了几次中国?
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最重要和最具挑战性的事情之一。我们是对手,是伙伴。如果不与中国进行合作,世界上的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同时,中国本身代表着一个重大的地缘政治变化,面对这种变化,脱离关系不是一种选择。甚至美国也不考虑这个问题。
但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依赖性不会变成脆弱性,就像我们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那样。
今天,中国在我们的工业生产所依赖的许多价值链中发挥着基本作用。我们在绿色转型方面对中国的依赖在未来可能会像我们对俄罗斯的化石燃料的依赖一样重要。今天,中国占了我们对稀有矿物需求的大约90%,镁占90%,太阳能板80%。
每个人都对我们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架设大量的太阳能电池板感到满意。你知道它们来自哪里吗?来自中国。那么,是拥有它们还是进口它们?女士们,先生们,有点现实主义也无妨。
我们当然需要与中国接触,同时加强 "开放战略经济"。不要总把球踢给委员会。委员会已经建立投资审查机制,国际公共采购机制和外国补贴条例,这些都将在明年春天生效。我希望很快能就反胁迫工具达成协议。我们当然需要加强冯德莱恩主席在盟情咨文中宣布的《欧洲关键原材料法》。
你们中的一些人以非常批评的语气谈到如何处理与中国关系中的强迫劳动问题。早在2月21日,我们就对贸易政策进行审查。去年4月21日,委员会提出了一项可持续发展企业报告指令的建议,专门监测人权问题,并系统提供分析,列出受强迫劳动问题影响的欧洲公司。今年2月23日,委员会提出了一项关于公司在可持续性方面的尽职调查指令的建议。今年7月13日,委员会和对外行动局发布了一份关于尽职调查的实用指南,供所有欧洲公司分析在其所有业务和价值链中使用强迫劳动的风险。9月,委员会提出了一项关于禁止在欧盟市场上使用强迫劳动的产品的条例提案。这项条例正在等待你们和理事会的批准。不要把球送到我这里来,因为我已经把球送给了你们。有了这个条例,海关可以而且必须识别并防止基于劳动剥削而制造的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我们与美国不同,没有专门针对中国的立法。顺便说一下,中国宣布批准了国际劳工组织涉及强迫劳动最重要的两个公约。
我们与中国的关系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更不能在10分钟内概括。但毫无疑问,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将塑造本世纪的历史,特别是我们的历史。因为我们已经与中国建立了如此重要的商业关系,我们的公司在中国投资了那么多,中国和东南亚工人在全球经济扩张时为控制通货膨胀做了那么多。
外媒报欧盟理事会将再延长对华制裁
据南华早报,成员国驻欧盟代表拟同意再次延长对华制裁,欧盟理事会拟在12月通过该意见。
新的世界级欧洲超级计算机在意大利落成
据欧盟委员会,11月24日,欧委会与欧洲高性能计算联合机构(EuroHPC JU)、意大利大学和研究部以及CINECA联盟一起为欧洲最新的超级计算机:LEONARDO举行了落成典礼。LEONARDO位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技术中心。
LEONARDO是一个世界级的超级计算机系统,在欧洲开发和组装。LEONARDO目前被列为世界上第四大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
欧洲卫生联盟: 欧委会采购近350万COVID-19治疗药物
欧盟委员会卫生防疫与反应局(HERA)签署了一份联合采购框架合同,以供应Paxlovid,这是一种SARS-CoV-2蛋白酶抑制剂的口服治疗药物,用于治疗有可能发展为严重疾病的COVID-19患者。该合同是与制药公司辉瑞公司签署的,初始期限为12个月。
13个欧盟和欧洲经济区成员国以及欧盟候选国参加了此次采购。他们将能够购买多达3,427,517个口服Paxlovid的五天治疗疗程。
欧盟设限“气价”难解能源困局
据新华社11月25日报道,欧盟能源部长24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特别会议,未能就此前欧盟委员会提议的天然气限价机制达成一致,将于12月中上旬再次讨论这一引发广泛争议的机制。
中国企业13类高科技产品全球份额增加
《参考消息》25日登载日本经济新闻社对2021年主要产品和服务的全球市场份额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在纯电动汽车和电池的先进材料等13个品类高科技产品中市场份额扩大。
最突出的是纯电动汽车相关领域。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公司的车载电池在世界市场所占份额为38.6%,排名第一,比2020年上升12个百分点以上。加上比亚迪公司,中国企业在车载电池领域的市场份额为46%。
在调查的56个品类中,中国企业市场份额排名进入前五的有32个,其中21个市场份额增加。
美宣布对乌额外安全援助 俄方表示俄武器供应充足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国防部23日宣布价值4亿美元对乌克兰额外安全援助。这是2021年8月以来总统拜登第26次动用由总统支配的资金直接批准对乌援助。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同一天表示,指望俄潜力耗尽是“徒劳的”,俄武器供应充足。
欧盟拟投资逾430亿欧元发展芯片行业
当地时间11月23日,欧盟成员国同意投入超过430亿欧元用于发展芯片行业,旨在扶持本土芯片供应链,减少对美国和亚洲制造商的依赖。不过,该项计划仍须于明年在欧洲议会得到通过,才能成为法律。
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表示,各国特使一致同意欧盟委员会提案的修订版,修改部分包括允许政府对更广泛的芯片提供补贴,而不仅仅是最先进的芯片。补贴将覆盖在计算能力、能源效率、环境效益和人工智能方面带来创新的芯片。
智库观察
本期智库观察第二篇文章《中国式现代化如何促进欧洲和匈牙利发展机遇共享》,作者是陈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作者从和平,发展和包容三个方面呼吁中欧要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各自的发展方式。欧洲需要摒弃西方中心论,尊重中国的社会发展方式,对外部世界也应多增加包容,加深对世界大变局的认知,避免做出战略误判。
本期智库观察第二篇文章是布鲁盖尔智库发表的《上限或不上限:欧洲需要的能源价格协议》,作者是Simone Tagliapietra,Georg Zachmann,Jeromin Zettelmeyer。作者的主要观点认为欧盟的天然气价格上限将适得其反,但必须承认和解决它得到广泛支持的原因。作者认为为解决分歧,欧盟应该放弃价格上限的想法,转而更有效和透明地解决公平竞争问题。可以采取欧盟基金的形式来保护消费者免受高油价的影响,同时也鼓励节能并加速清洁解决方案的推出。或者欧盟应该将其天然气需求集中在一项联合采购计划中,以使其相对于外部供应具有更大的议价能力。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