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中欧互利合作为世界发展注入活力——欧盟中国商会发表2022年度报告
9月30日,欧盟中国商会(以下简称“商会”)与罗兰贝格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联袂发布商会年度旗舰报告《携手并进,共铸未来——中国企业在欧盟发展报告2022》。报告说,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和供应链瓶颈等影响,在欧中企去年仍保持快速发展。报告建议中欧共同努力应对能源价格上涨、原材料短缺及新地缘局势等全球不确定性因素,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中欧经贸和双边关系行稳致远。
自2020年以来,中国成为欧盟最大货物贸易伙伴,在欧中企期待中欧经贸关系延续积极向好势头。报告认为,中欧应以合作稳定性应对不确定性,共同面对气候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缘局势等全球挑战,为世界经济稳定与发展注入活力。
欧盟中国商会会长徐海峰表示,去年,中国和欧盟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越8000亿美元,双向投资也不断增长。今年1至8月,欧盟在中国投资同比增长123.7%。中欧的合作成果来之不易。在欧企业界期待双边经贸合作助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化发展,共同为世界经济发展与繁荣作贡献。
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戴璞通过视频连线说,2022年,通胀上升、能源短缺加剧与供应链扰动对全球需求和经济发展带来下行压力,中欧经贸互利合作有助于稳定全球经济。在欧盟,今年约有70%的受访中企对中欧经贸关系长期前景持乐观态度。许多欧洲公司顺应中国“十四五”规划发展重点,在中国发力工业自动化和数字化发展。
据悉,该报告历时半年,对约150家中国企业和组织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采访,动态跟踪在欧中企发展情况,聚焦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和企业社会责任等关键议题。
报告显示,在欧中企对今年盈利前景乐观。40%受访企业预计2022年息税前收入将“略增”或“显著增加”,近半受访企业预计收入与2021年基本持平。然而,今年以来欧洲能源价格波动、通胀水平高位运行、全球供应链扰乱等外部因素预计仍将对中企在欧增长带来挑战。
中企看好欧洲市场,投资广泛流向绿色、数字等关键领域;其中,绿地投资占比逐渐升高,且私营企业逐渐成投资主体。调研还发现,约80%受访企业考虑未来一年继续开展对欧投资,其中多数企业拟采取拓展策略延伸产业链布局。
中企贡献欧盟就业市场发展。2021年,中企所雇佣员工中来自欧盟国家的占比突破80%,比2020年上升3个百分点。近半受访企业有意2022年招聘欧方员工,较2021年的30%有较大提升。
中企为欧盟持续带来技术创新。据欧洲专利局的统计,2021年,中企向欧盟专利局申请专利16665件,比2020年增长24%,在30个主要专利申请国家中增幅最高。其中数字通信和计算机技术领域专利申请增长明显,华为位居2021年欧洲专利局公司专利申请数量排行榜榜首。
欧洲对中企海外布局和投资目的地重要性持续上升。2022年调查显示,80%受访企业表示将持续提高欧洲市场在其全球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约70%受访企业认为在欧盟发展有利于建立其全球品牌知名度;另有半数企业认为欧洲市场充满活力,且中欧存在优势互补,可互利共赢。
在欧中企对双边经贸关系前景保持乐观。2022年调查显示,70%受访单位认为中欧经贸伙伴关系依旧牢固,高于2021年的60%。此外,在欧中企参与欧洲绿色和数字双核转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近六成受访企业表示将长期关注企业社会责任话题,以实际行动为欧洲社会民生、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社会平等和多样性及劳动保障等作贡献。
为促进中欧发展与合作,报告提出覆盖12大关键领域的近百项具体建议。
报告呼吁中欧增强互信,保持互利共赢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应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加强政策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滞胀风险;双方还应进一步挖掘中欧双边贸易增长潜力,积极适应产业结构变化,共同挖掘服务贸易、绿色和数字等新兴产业合作潜力。
报告提出,欧方应维护公平公正和无歧视的营商环境,消除单边经贸工具负面影响,降低市场准入壁垒,为中企营造更平等的政策环境,避免“国际采购工具”和“碳边境调节机制”等成为新贸易壁垒。
报告说,中欧可携手建设绿色经济,建议欧盟保证新能源项目公平准入环境,推进中欧研发旗舰项目,加强绿色新兴技术研发合作,并为中企在欧发展绿色经济提供政策支持。双方还可加强碳市场合作,围绕碳定价交换意见,进一步发展双方碳交易体系。
在数字领域,报告建议欧盟与中国共同推动全球发展和跨境研发;敦促欧盟消减以网络安全为由的市场壁垒,减少对中国厂商歧视性待遇;建议欧盟与中方携手促进开放、有序、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推动网络安全标准及认证等领域的合作及互通互认。
(本报布鲁塞尔10月1日电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