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 欧方密集讨论中国议题 欧盟新驻华大使遭“质疑”
编者按: 欧洲暑期渐入尾声,欧盟机构工作节奏逐步恢复,近期涉华讨论明显增多,且多围绕新地缘局势,如本周欧盟对外行动署举行“俄乌局势、中国及全球南部”研讨会;8月31日,欧洲议会将就中俄全球影响举行听证会;欧洲议会人权委员会随后还将讨论中国事务;成员国层面,外媒报道德国政府对华政策或更趋强硬,或考虑否决中企收购德国港口。就在欧盟涉华讨论正酣时,下周即将上任的新欧盟驻华大使莫名引发欧洲议会议员“质疑”,欧盟“外长”则就欧方“一个中国”政策立场复函。暑期的欧洲十分干燥,正面临“500年以来最严重干旱”,加上仍在持续的战争、能源危机和通胀高企,部分经济活动指标预示衰退风险加大。本周欧盟中国商会《周·知》关注重要中欧动态,感谢阅读,订阅中英双语版请致信info@ccceu.eu,祝周末愉快!
本文约5200字,阅读时长约15分钟。
随九月临近,位于布鲁塞尔的欧盟机构似乎正日渐忙碌。9月中旬,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将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欧洲议会全会上发表一年一度的“盟情咨文”,涉及欧盟关键施政方针与重要战略发布,包括经贸、科技、外交等各领域。年复一年,涉华部分都引发高度关注。或出于此,本周和前几周相比,欧盟机构内关于如何看待对华关系的相关明显变频繁起来,其焦点几乎集中在该如何看待当前中欧关系,中俄关系,既涉及经贸、新能源等方面,也涉及外交、中国在第三方市场动向,以及本月来备受关注的台海局势,主要有以下三大动向:
第一、首先在经贸和新能源领域,欧盟内部市场委员布雷顿最新表态很有看点。在为期一周的西班牙桑坦德“欧罗巴现状(QuoVadisEuropa)”论坛上,8月25日,布雷顿发表“既非自治也非依赖--更多的欧洲自主”讲话,按欧委会发布的文本,其中七次提及中国。他说欧盟与世界大国包括中国一道,修建了更多新桥梁(编者注:或指由欧盟出资,中企承建的克罗地亚跨海公路桥梁——佩列沙茨大桥,该桥于7月底通车)。在新地缘局势和危机下,欧盟持续面对挑战包括疫苗、防务、数字、能源、太空、绿色技术等等。他说欧盟防务支出增长较慢,20年来仅增长20%,而美国增长66%,俄罗斯将近300%,中国600%。他以欧盟推进电池战略为豪,说5年前欧盟电池战略从零开始,现在对电池投资三倍于中国,已确定了70个重要项目,包括20个超级工厂,预计2030年有望满足90%的欧洲需求。
他认为欧洲还应加强“供应链外交”,保护经济利益,以原材料为例,到2030年,预计将有3000万辆电动汽车在欧洲道路上行驶,需生产同样数量的电池,为此,原材料获取变得更加关键。就锂、钴和石墨而言,欧洲仍然严重依赖第三国供应,以中国为首;例如精炼锂的欧盟外供应量可能高达100%......而欧洲本身就有矿藏。他还说,电机也是如此,特别是组成电机的永久磁铁,“中国控制着整个价值链”。
他还说,如果不能更好获得原材料,欧盟零排放交通目标就会因原材料短缺或成本上升而受到威胁。而数字和绿色转型驱动的需求正急剧增加,国防和安全需求上升,但欧盟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而供应链地缘政治越来越不稳定。他说:“我们的 ‘系统性对手’(中国)和我们的合作伙伴(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都明白这一点……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分离、提炼和回收原料的能力,而这些原料也往往集中在中国。”不过他也话锋一转,说欧洲还将保持开放。
第二、同样在这个关于地缘政治欧盟的“欧罗巴现状”论坛上,在一场鸡尾酒会后,欧盟对外行动署举办了俄乌局势、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专题讨论会,探讨如何在俄乌局势下看中俄关系,台海局势以及中国未来发展等。会议提到,目前欧洲对如何看中俄关系有分歧,美国倾向于把中俄看为一体,而欧洲有声音认为中国不是俄罗斯,“所以需要不同方式对待”;论坛说,中国在国内和全球范围内支持俄罗斯立场,在贸易和能源关系方面,中方表示不遵循西方的制裁,但某些界限方面没有被突破,某些战略物资方面的下降,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军事支持是欧洲的门槛,目前为止,中国系统性支持迹象相对有限,相反,快速的增长的是半导体方面,中国对俄罗斯这份方面的战略支持是存在的。(注:外媒报道中国对俄半导体出口大增。)
会议还说,在经济和安全领域出现了两极化趋势;而在中国与全球南部关系上,中国注重与G7、G20等的合作,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系统的外交、政治和经济努力,在很多方面很有效,令人印象深刻。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大的时期,中国准备应对动荡,正储备实力。欧洲要为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做好准备。
会议还有声音提到,欧盟或许可以成为中美的调解人,美国和欧洲并不是完全一致,尤其在对中国的现实问题上并不完全一致。欧洲需要清楚定义“对华三重定位”,中国是“系统性竞争对手”需要在欧洲条件下定义,而不是美国条件下,因为黑白对抗的方式不能定义世界,也不能定义欧洲。
在全球南营国家方面,会议说,中国在非洲和拉丁美洲都有极强“适应性”。在拉丁美洲方面,欧洲十年前就完全“抛弃”了拉丁美洲,对其视而不见,而最近欧委会在做工作,对拉丁美洲重新定义。西班牙将于明年下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应加强对拉丁美洲联系。
第三、一场听证会。事实上,从西班牙“欧罗巴现状”主题相关讨论似乎还将延续。据欧洲议会官网,8月31日,欧洲议会的外交委员会和外国干涉欧盟所有民主进程(包括虚假信息)特别委员会将就 “中国和俄罗斯在世界各地区的影响”举行联合听证会。听证会将“审查中国和俄罗斯在世界不同地区获得影响力的企图,如西巴尔干地区、中东和北非国家、拉丁美洲和非洲大陆。鉴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它还将考虑中国和俄罗斯的活动对地缘政治局势的影响。”该听证会将被现场直播。
预计关于中国的讨论将更多,9月5日,欧洲议会人权委员会预计讨论涉华事务。此外,9月14日,冯德莱恩主席“盟情咨文”如何讨论中国话题也备受瞩目。
除以上三大动向外,关于即将上任的欧盟新驻华大使,近期也出现小插曲,有趣的是,当事人都来自西班牙。欧洲议会中来自加泰罗尼亚的三个议员7月“气势汹汹”地向欧委会投书,“控诉”新欧盟驻华大使——西班牙外交官托莱多(Jorge Toledo)的“亲华”立场。信里说,托莱多将于2022年9月1日就任欧盟驻中国大使,在最近一次采访中,托莱多表示,“欧盟战略将中国定义为合作伙伴”。当被问及将中国定义为系统性对手时,托莱多回答说,欧盟和中国“是具有非常不同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的社会”。关于台湾,托莱多声称,“欧盟捍卫台湾与中国的和平统一”。他将中国的人权状况描述为“不是最好的,但也不是最差的” 。这三个议员“请”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澄清”,是否认为托莱多观点代表欧盟对华立场,而且还问,“是否重新评估任命托莱多为欧盟驻中国大使?”
8月26日,同样来自西班牙的博雷利回复“挺” 托莱多,但也在台海局势上着墨较多。他写道,欧盟有明确的 “一个中国 ”政策,欧盟及其成员国仍然致力于此承诺;欧盟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同时也追求与台湾的友好关系和广泛的密切合作。简而言之,即使在没有外交承认的情况下,欧盟也会与台湾进行接触,同时也会在广泛的领域内与台湾追求友好关系和密切合作。“候任大使将在递交国书后上任。”他最后写道。
欧洲可能正经历“500年来最严重干旱”
据新华社,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23日发布报告说,欧洲正在经历可能是5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且尚未看到干旱缓解迹象。
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当天发布8月份观测报告说,欧洲约47%的地区面临干旱风险,另有17%的地区处于更严重的警报状态。相比7月份,这两个数据分别上升3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联合研究中心专家认为目前欧洲的干旱似乎是至少500年来最严重的,夏季结束后的最终数据将证实这一评估。
报告说,自今年年初以来,影响欧洲许多地区的严重干旱在8月初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干旱状况与广泛和持续的降水不足有关。储存水量的减少对能源部门的水力发电和其他电厂的冷却系统产生了严重影响。极端酷热和干旱天气也已影响欧洲的夏季作物,欧盟预料今年的玉米和大豆等粮食产量,会较过去5年平均值下跌12%至16%。2022年的饲料用玉米产量与前5年的平均水平相较,预计会减少16%,大豆和向日葵的产量预计将分别下降15%和12%。
欧洲干旱观测站(EDO)表示,虽然8月中旬的降雨可以缓解部分旱情,但在某些情况下,降雨是以雷雨的形式出现,可能会造成进一步破坏。
外媒:德国经济部长打算否决中企收购汉堡港码头股权
外媒报道,德国汉堡港口与物流股份公司(HHLA)于去年9月21日宣布, 中企将收购汉堡港CTT码头35%的股权。当时汉堡港对中资入股表示欢迎。但目前该笔交易可能被德国政府否决。报道说,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担心中企入股将增加对中国的依赖。
第二季度欧盟GDP环比上涨0.6% 就业环比增长0.3%
欧盟统计局8月17日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欧盟和欧元区GDP环比均上涨0.6%,同比分别增长4%和3.9%。
第二季度欧盟和欧元区就业人数均环比上涨0.3%,同比分别增加2.3%和2.4%。
7月欧元区的年度通胀率高达8.9%,欧盟高达9.8%
据欧盟统计局8月18日发布数据,2022年7月,欧元区年度通胀率为8.9%,高于6月的8.6%。欧盟2022年7月的年度通胀率为9.8%,高于6月的9.6%。
7月份,对欧元区年度通胀率影响最大的是能源(4.02个百分点),食品、酒精和烟草、服务和非能源工业品分别贡献2.08、1.6和1.16个百分点。
德国7月对非欧盟国家出口环比下降7.6%
据中新社报道,德国联邦统计局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经季节性调整,德国7月对欧盟以外国家出口环比下降7.6%。据德媒报道,这是该数值此前连续三次上涨后首次出现下跌。
数据显示,德国7月对非欧盟国家出口总额568亿欧元,这几乎占据了德国出口总额的一半。与去年同期相比,德国7月出口增长了5.5%。联邦统计局指出,这种增长基于外贸价格急剧上涨的背景。
2022年1-7月全国吸收外资7983.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7.3%
据商务部新闻办公室,2022年1-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983.3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3%(下同),折合1239.2亿美元,增长21.5%。
从行业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989.2亿元人民币,增长10%。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2.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3%,高技术服务业增长31.8%。
从来源地看,韩国、美国、日本、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44.5%、36.3%、26.9%和23.5%(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智库观察
本周智库观察第一篇文章是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欧洲能源转型路在何方》,作者是杨丹辉。文章简要介绍了欧洲当下遭遇的能源危机及其策略调整,并指出随着地缘政治博弈升级,能源安全也成为国际竞争与多边协调的关键领域。目前欧洲能源的策略安排很大一部分是在外部冲击下被动化解“前进中的矛盾”。
文章强调,放眼长远,能源转型是气候治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全球碳中和的重要路径。能源转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难免遭遇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对此要有充分的认知和预案。
本期智库观察第二篇是IMF于7月更新的报告《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随着物价上涨继续挤压世界各地民众的生活水平,控制通胀应成为政策制定者的首要任务。应对能源和粮食价格具体影响的政策应关注受影响最严重的群体,避免扭曲价格。随着疫情的持续,必须提高疫苗接种率,防范未来出现的变异毒株。最后,为了减缓气候变化,各方仍亟需采取多边行动限制排放,同时加大投资以加快绿色转型。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