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最新资讯>商会新闻

《周·知》| 在紧张的一周,欧盟对华论调出现微调……

来源:欧盟中国商会| 发布时间:2022-06-11
分享        

编者按: 本周堪称今年上半年欧盟立法节奏最紧张一周,重心从布鲁塞尔转到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欧洲议会全会,不少立法进程充满转折与戏剧冲突——欧盟核心绿色方案“fit for 55”中立法倡议或折戟沉沙,或披荆斩棘高票通过;与中国有关的决议也经历紧密谈判和磋商,面纱只在最后一刻被揭开。欧方正筹划与中方在月底或下月初召开高层经贸对话,近期有些欧方高层论调似乎更倾向强调对华接触,体现在最近举行的欧盟贸易部长会和欧方有关涉华议题动态发展上;此外,欧方日程显示,即将举行的世贸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期间,中欧高层将会面商谈;会议结束后,欧盟27国贸易部长将旋即在布鲁塞尔聚首,讨论“多边体系下的中国”。欧盟中国商会《周·知》关注近期中欧重要动态,感谢阅读,定中英双语版请致信info@ccceu.eu,祝周末愉快!

本文约5000字,阅读时长约14分钟。

本周不少欧方人员经历不眠夜——不仅立法工作节奏极其紧凑、压力极大,对欧盟未来发展影响深远,也伴随立法文本通过与否的悲喜凉热不同;这里中欧舆论尤为关注三大块立法内容——(1)绿色协议中“fit for 55”一揽子方案中的多个倡议如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碳交易体系修订、欧盟2035年后禁售燃油车等;(2)欧洲议会全会对欧盟酝酿十年的国际采购工具(IPI)的最终投票;(3)涉华和强迫劳动产品海关禁令的决议。

其中,对第一块中的绿色关键立法,中国国内专家学者与媒体跟踪极为紧密,部分分析解读或超欧洲同业,涉及CBAM、欧盟碳市场改革、燃油车禁售等;不少文章记述欧洲议会投票现场的戏剧性。简而言之,当地时间6月8日下午,欧洲议会在欧盟绿色新政“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的三项关键气候法投票,顺序为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改革立法报告、社会气候基金及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但第一项ETS提案意外被否并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接下来两项关键选票落空。据欧洲议会6月9日新闻稿,ETS被打回议会的环境、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委员会(ENVI),CBAM也在就修订意见投票前被返回ENVI委员会;关于社会气候基金,全会已经就修订意见投票,但最终投票在ETS未达成政治协议前暂停;按计划,ENVI委员会下周将与欧洲议会各党团讨论,争取快速获议会批准尽早开启欧盟机构间立法谈判。

”fit for 55”其他绿色立法提案命运不同,比如6月8日,欧洲议会全会表决通过关于从2035年开始在欧盟境内停止销售新燃油车的提案,该禁售令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媒体报道,这立即引发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抗议称,欧洲没有足够充电基础设施支持禁令,议会行动过早,将增加消费者成本,使消费者信心面临风险。有消息称,留着欧洲产业团体“游说”时间并不多,欧盟成员国预计6月28日做决定。

6月9日,欧洲议会对国际采购工具大放绿灯,这是最终投票,如果欧盟成员国也同意,那IPI将成为欧盟正式立法,这将成为欧盟单边经贸工具中除5G安全工具箱、FDI审查、军民两用物项出口管制等后最新打造成形的新工具,预计对中企进入欧盟采购市场,以及中国加入GPA谈判带来变化。

国内重点行业如光伏则敏感“嗅”到欧盟在所谓强迫劳动产品禁令方面动作。6月9日,由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撰写的“关于禁止强迫劳动产品的新贸易文书的决议”获议会全会通过,可能影响光伏等产品出口。不过,当前阶段需强调的是,欧洲议会通过的是一项非立法决议,重点在表达欧洲议会意愿,是欧洲议会对欧委会接下来在强迫劳动产品禁令立法的“喊话”。目前,欧委会已经开启“强迫劳动产品禁令”立法倡议前的“证据收集”(征集时间为5月23日至6月20日布鲁塞尔时间午夜),准备今年9月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做“盟情咨文”前出台草案,有一段较关键的影响窗口,提请国内企业和专家学者注意。

当周6月9日,欧洲议会还通过一项涉疆决议,批评新疆人权状况,无端指责中国有关措施构成反人类罪和种族灭绝的重大风险。对此,中国驻欧盟使团已做严正回应表示强烈愤慨、坚决反对。

从另一角度看,本周欧盟涉华议程出现某些微妙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欧盟高层提到对华“强有力”接触的重要性。6月3日,欧盟27国贸易部长开会为世贸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做准备,期间,部长们讨论了欧中贸易关系最新发展与主要方向,“特别是着眼于欧中高层经贸对话”。部长们重申2022年4月1日欧中峰会结论,其中欧盟强调需解决对中国市场准入和投资条件的“长期关切”,以确保“平衡和对等”贸易经济关系……部长们还讨论了在中国的贸易和投资“障碍”,包括对立陶宛的措施等。

“最后,部长们指出与中国进行强有力的接触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自主措施加强欧盟韧性。”其实不仅会议新闻稿,欧委会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也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与中国的接触“十分重要”。欧盟对华路径主要是三大方面,一是加大接触/合作,以中欧投资协定为例;二是强化欧盟单边经贸工具,以FDI审查、外国补贴新立法等为例;三是与盟友合作,以欧美TTC为例。在地缘政治推动欧盟突出中国“体制性竞争对手”角色的欧洲舆论环境下,近期欧方表态似乎更倾向强调“接触”层面,为双边高层对话营造合作氛围。

第二、中欧贸易部长们将相会。6月12日-15日世贸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MC12)将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中国商务部表示,各成员正就新冠疫苗知识产权豁免、疫情应对、渔业补贴、农业、粮食安全等议题进行密集磋商。据南华早报独家报道,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积极推动渔业补贴和疫苗领域取得进展,而中国立场十分关键。关于中国-立陶宛经贸关系,伊维拉表示世贸成员应尝试在双边层面解决问题;关于所谓中国补贴,她认为不应该针对中国,需找到与中国接触的方法。按欧方发布日程,东布罗夫斯基斯预计在会议期间与中方代表举行双边会谈。另外,MC12会议结束后,欧盟贸易部长将于6月16日在布鲁塞尔从10到14点开会,讨论议程包括“多边系统内的中国”(China in the Multilateral System)。

第三、在欧洲议会涉疆决议背后还有很多角力。据南华早报,本周周初,最大党欧洲人民党EPP尝试推动议会把涉疆情况定义得更激进一些,党团间还就此举行紧急谈判,希望在文本语言上“对齐”;但是据报道,欧洲议会绿党、左翼党以及ID党并不支持。这需要和本周欧洲议会通过的不具立法效应的反强迫劳动海关措施决议,以及有立法效应的、欧委会正筹划的强迫劳动产品立法禁令结合起来看。中方在批准国际劳工组织两项核心公约和邀请联合国人权高专访疆上都展示了遵守承诺和沟通交流的诚意,欧洲应尊重事实,不被“带节奏”。

怎么看近期欧盟涉华动向?

首先,欧盟对华路径有现实考量,中欧高层对话机制对管控分歧、促进合作具有引领作用;从4月初中欧领导人会晤以来,中欧工作对话陆续展开,而非常重要的经贸、绿色和数字等领域对话都令人期待。中欧关系有其复杂一面,有时杂音也多,有许多工作要做,也有许多工作可做。从企业层面,促进中欧经贸和商业关系稳定发展能起到重要“压舱石”效应;在绿色和数字领域的不可替代性也让部分人士的“脱钩”想法成为空谈,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十分适用。此外,中国海关数据还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对欧盟贸易往来增长7%,非常可喜,但其中中国对欧进口下跌,贸易顺差扩大,可能引起欧方“埋怨”。第五届进博会将举行,将成为拉动中国对欧进口的历史机遇,企业界可以成为“生力军”,促进中欧经贸关系和更广泛双边关系发展。

其次,需留意欧盟内风险性因素与新变化;这包括宏观经济层面,除了当前高位运行的通胀水平和能源价格,欧洲央行将加息可能增加债务较多、增长较缓慢国家的风险;地缘政治层面,俄乌局势和制裁措施等带来直接和外溢效应;本周及近期欧盟诸多立法影响深远,包括可能的2035年开始在欧盟境内停售新燃油车,及未来可能的CBAM,ETS修订等新变化,都将对全球化下的中欧产业发展带来新元素。

第三、要充分运用好欧盟立法“游说”窗口,争取把对欧倡导工作做在立法进程前段,而是不是“事后修复”。欧洲近期加快经贸工具出台节奏,这意味着留给企业及专家的影响时间更为紧迫,比如在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和尚未出台的强迫劳动产品禁令方面,一些容易受影响行业应及早行动,在可能情况下加大对欧工作力度;要重视商协会作用,把集体力量发挥出来。对欧洲政策决策者来说,协会团体发出的声音比企业个体或许又更有穿透力和影响力。


欧盟2023年预算: 继续塑造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

欧盟委员会提出,2023年欧盟年度预算为1856亿欧元,而Next Generation EU预计将提供1139亿欧元的拨款作为补充。

欧盟预算将继续调动大量投资,以促进欧洲的战略自主权、持续的经济复苏、保障可持续性和创造就业机会。欧盟委员会将继续优先考虑绿色和数字投资,同时应对近期和当前危机产生的紧迫需求。


欧洲央行开启加息进程 专家警告防范债务风险

新华社报道,经过多年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欧洲中央银行9日宣布自7月1日起停止净资产购买,并计划7月加息25个基点,为十多年来首次加息铺平道路。专家认为,欧洲央行朝着正确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必须防范加息可能带来的债务危机风险。

欧洲央行此次货币政策决定符合经济学家的普遍预期。德国工商总会表示,虽然欧洲央行的决定不足以消除输入型通胀,但如果再不加息,欧元对美元汇率会更加疲软,加剧能源价格上涨。

据欧洲央行预测,2022年欧元区通胀率将达到6.8%,2023年和2024年将分别降至3.5%和2.1%,均超过2%的预期目标。该机构今年早些时候预测2023年和2024年通胀率分别为2.1%和1.9%。


世贸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MC12)即将召开

世贸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以下称MC12)将于6月12日—15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届时,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将出席会议。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停摆,世贸组织的权威性和有效性面临严重威胁。同时,全球疫情严峻形势给世贸组织工作带来挑战,各方迫切希望世贸组织尽早恢复正常运行,并推动规则与时俱进。目前,各成员正就新冠疫苗知识产权豁免、疫情应对、渔业补贴、农业、粮食安全等议题进行密集磋商,成员还将在会上就世贸组织未来工作重点等内容开展讨论。


前5个月中国与欧盟贸易增长7%

据新华社,6月1日拥有2500万人口的上海转向常态化防控,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根据CNBC报道,上海转向常态化防控,提振了整体市场情绪,受此激励,欧洲股市周一收盘上涨。上海的Hargreaves Lansdown 的高级投资和市场分析师 Susannah Streeter 表示:“在上海当局宣布从周三起取消限制后,现在预计整个制造业和科技中心将开始更多的生产。” “启动上海经济的刺激措施也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


智库观察

本周智库观察第一篇文章是由欧洲政策研究中心(CEPS)发布的《中欧在“绿色”和“社会”价值观方面的合作》(EU-China cooperation on ‘green’ and ’social’ values),作者是胡巍年博士和 Jacques Pelkmans。文章认为欧盟长期以来一直关注中国可持续发展,即“绿色”支柱(环境和气候)和“社会”支柱(核心劳工标准和社会保护)。文章指出欧盟-中国的 "绿色 "和 "社会 "合作一直非常活跃,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范围不断扩大。本报告最后也对欧洲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合作前景进行简短思考。

本周第二篇文章 “为阻止中国半导体崛起,美国在做这三件事” 发布于中美聚焦,作者孔雪。文章认为,美国在半导体产业领域对中国的围追堵截的招数出现了全方位“升级”,对中国使出了建立产业联盟游说、推动立法、外交“拉群”的“三板斧”。同时,该文章也分析并指出近期美国使出的“三板斧”,看似来势汹汹,却远非铁板一块。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