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 俄乌冲突第100天时,欧盟对华关系发生这三大变化
编者按: 今天正值中国端午节,欧洲国家则即将庆祝五旬节,我们祝中欧各界朋友假期快乐!本周中欧工作对话频繁,涉及气候变化、海洋、就业和涉事务、亚洲事务等;继续欧洲之行,吴红波特别代表“在路上”,受舆论关注。6月3日是俄乌冲突第100天,欧盟本周就第六轮制裁达成一致;过去三个多月里,中欧举行了领导人会晤,引领双边对话往来。另一方面,观察人士认为,受俄乌局势影响,欧盟调整对华关系定位速度似乎正加快,且更倾向“制度性竞争对手”定位,不少欧洲智库报告“支持”欧洲这一变化,值得高度关注。下周是欧盟绿色和经贸立法关键一周,欧洲议会全会将在斯特拉斯堡投票“Fit for 55”一揽子方案包括碳边境调节机制、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修订,以及中方十分关注的国际采购工具(IPI)。另,欧元区将扩员,克罗地亚将于明年起使用欧元。欧盟中国商会《周·知》关注重要中欧动态,感谢阅读,订阅中英双语版请致信info@ccceu.eu。假期愉快!
本文约4200字,阅读时长约10分钟。
6月3日,俄乌冲突第100天,这对欧盟来说也是特殊时刻。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都在推特就俄乌冲突百日发文。
比如,米歇尔说,在俄乌冲突第100天,欧盟理事会正式通过第六轮制裁,包括对俄罗斯石油禁令。欧盟是团结的,将尽其所能结束这场灾难性的冲突。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6月3日推特发文截图
冯德莱恩主席则提到她正在法国,将与法国总统马克龙讨论欧盟对乌克兰当前和未来的支持措施。
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6月3日推特发文截图
俄乌局势使欧洲战火重燃,自2月24日以来一举几乎成为欧盟和成员国所有议程中心。这一新地缘政治局势深刻改变欧洲安全格局,也对中欧关系带来新压力。不少媒体、智库和观察人士注意到,近期欧盟和成员国在发展对华关系上有新变化。
首先,本周欧洲舆论关注欧盟“火车头”德国政府对华态度似乎更趋强硬。德国马歇尔基金智库(美国)本周发布报告提到,近期德国态度转变有两个标志,一是德国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Robert Habeck)决定拒绝大众汽车公司提出的与中国项目相关的政府投资担保申请,原因是大众汽车公司不愿关闭在新疆的工厂。据德媒,德国政府为德企提供投资担保,主要为保障促进企业前往发展中国家经营,更多是政治性担保,确保德企在华投资获得相应经济收益。第二是上周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脱稿”批评德国企业“把鸡蛋都放在中国一个篮子上”,敦促德企多样化供应链和出口市场,此前他在达沃斯“公开抨击”中国在新疆做法,与其他内阁成员对华态度“更趋一致”。德国智库认为,这意味着一向重商主义的德国政府发出更多政治审查信号。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近期中德高层对话其实很频繁。目前,德国政府正在制定新对华战略。德媒称,德国新对华战略预计2023年出台,将涵盖经贸、政治、人权、文化等各方面。德国对华关系深远影响欧盟对华关系,因此德方有关举动和变化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第二,欧美进一步深化对华协同,本周“升级”对中国台湾省的经贸关系。6月1日,美国副贸易代表比安奇同中国台湾地区代表举行视频会晤,宣布启动所谓美台21世纪贸易倡议;紧接第二日,6月2日,欧委会贸易总司长萨宾·韦恩德同台湾“经济部长” 王美花共同主持“欧台经贸对话会议”,据欧委会发布的新闻稿,欧盟和台湾省对话领域包括半导体,计划在“监测供应链方面开展合作”,还讨论其他贸易和投资事项,“重点是改善欧盟农产品市场准入和欧盟企业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投资环境。”该新闻稿标注事件发生在“中国台北”。
目前商务部和中国驻欧盟使团分别就美欧做法表达严正立场。6月3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再次回应表示,一个中国原则是中欧建交和发展双边关系的政治基础。中方敦促欧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不与台湾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
第三则是自今年以来很多观察人士所注意到的,即欧方加速发展单边经贸工具,包括反胁迫工具、强迫劳动产品禁令以及下周一将在议会全会投票的国际采购工具(IPI)。目前法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进入最后一个月,法方在年初即表示要加快推进各种经贸工具,除上述提到单边工具外,还有欧盟酝酿已久的外国政府补贴新立法条例等。本周《南华早报》发表“欧洲为与中国的长期斗争加强贸易军备”一文,关注分析欧方加速单边经贸工具发展。值得一提的,当前欧盟也逐渐开始在中欧合作重点领域——绿色领域“提防”对中国的依赖性。近期,蒙田研究所等发布最新报告《重启欧洲的对华战略》,报告说,欧洲的对华依赖与对俄依赖有着本质不同:欧洲对俄依赖是对俄罗斯原材料依赖,而对华依赖则是对中国完整供应链的依赖,这决定欧洲不可能将对俄制裁措施复制到中国身上。欧洲能做的仅是削弱在敏感领域的对华依赖,但在经贸领域,欧洲的对华依赖将进一步加深。因此,欧洲必须在经济发展、国家(包括欧盟)安全与政治团结的不可能三角中做出取舍。报告结论说,欧洲首先要对中欧关系有一个共同理解,在确保自身全面安全基础上,与世界上民主国家携手应对现有自由国际秩序面临的挑战。欧洲需要在严格互惠的基础上处理中欧关系,减少欧洲面对中国的脆弱性,提高议价能力,并与国际组织和多边制度积极接触。(点击这里阅读该报告中文编译。)
在欧盟立法进展方面,下周的议会全会将是重大看点,除IPI,欧盟核心绿色协议的“适应55”计划将在全会投票包括碳边境调节机制等。
欧洲舆论关注吴红波特别代表访欧之旅
德国马歇尔基金智库(美国)关注吴红波特别代表的欧洲之行,报告说中国派遣吴红波特使对欧洲进行为期三周的访问,包括比利时、罗马尼亚、法国、捷克共和国、匈牙利、德国、塞浦路斯和意大利等。
克罗地亚明年起加入欧元区
19国的欧元区将扩张。本周,欧委会表示,克罗地亚已准备好加入欧元区。据新华社,欧委会在6月1日发布的《2022年趋同报告》中表示,经过评估,克罗地亚、保加利亚、捷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和瑞典等申请加入欧元区的欧盟成员国中,克罗地亚是唯一一个同时满足物价稳定、公共财政、汇率和长期利率四项相关标准的国家。这意味着克罗地亚已做好准备自2023年1月1日起使用欧元。欧盟理事会将在7月上半月对克罗地亚采用欧元作出正式决定。
中欧在海洋、气变、就业与社会事务和亚洲事务视频磋商等展开对话
近日,中国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和欧洲海洋观测与数据(EMODnet)联合召开“中国-欧盟海洋数据网络伙伴关系”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双方交流合作成果,探讨机遇挑战,共商海洋数据合作前景。
5月31日和6月1日,中国生态环境部长黄润秋、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长史蒂文·吉尔博和欧盟委员会欧洲绿色协议执行副主席弗兰斯·蒂默曼斯在斯德哥尔摩共同召开了第六届气候行动部长会议(MoCA)。会议讨论的重点包括缓解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和损害等。
2022年5月31日,第十次中欧就业与社会事务对话会以视频方式举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和欧盟就业、社会事务与融合总司总司长(副部级)乔斯特·科特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欧双方还围绕“绿色转型对社会和就业的影响”进行了专题会谈。
6月1日,外交部部长助理吴江浩同欧盟对外行动署亚太总司长维冈以视频方式举行中欧亚洲事务磋商。双方就亚洲形势、各自地区政策、区域合作及热点问题等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同意继续就亚洲事务保持沟通。
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据新华社,6月1日拥有2500万人口的上海转向常态化防控,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根据CNBC报道,上海转向常态化防控,提振了整体市场情绪,受此激励,欧洲股市周一收盘上涨。上海的Hargreaves Lansdown 的高级投资和市场分析师 Susannah Streeter 表示:“在上海当局宣布从周三起取消限制后,现在预计整个制造业和科技中心将开始更多的生产。” “启动上海经济的刺激措施也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
美台启动“21世纪贸易倡议” 中方反对
美国与台湾地区日前宣布,启动"美台21世纪贸易倡议",并将在月底展开首轮谈判。
商务部发言人高峰对此回应:“我们注意到,美方与中国台湾地区宣布启动所谓“美台21世纪贸易倡议”。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台湾问题事关中方核心利益。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台湾地区参与对外经济合作的前提。中方一贯反对任何国家与中国台湾地区发生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包括商签任何具有主权意涵和官方性质的经贸协定。美方应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慎重处理与台经贸关系,防止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错误信号。这事关中美关系大局和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
智库观察
本期第一篇文章是发布于中美聚焦《“印太经济框架”与“疑似多边主义”》,作者为张云。
美国总统拜登就任后首次访问亚洲,在日本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让高度偏重军事安全的美国印太战略总算有了经济支柱。但该作者认为,目前的“印太经济框架”体现的似乎是一种“疑似多边主义”,其持久性和成功率仍有待检验。
本期第二篇文章是由蒙田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与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SWP)和欧洲改革中心(CER)合作发布的政策指导文件“重启欧洲中国战略” (Rebooting Europe’s China Strategy),本报告针对欧洲国家的对华政策得出了一些结论:欧洲首先要对中欧关系有一个共同的理解,在确保自身全面安全的基础上,与世界上民主国家携手应对现有自由国际秩序面临的挑战。欧洲需要在严格互惠的基础上处理中欧关系,减少欧洲面对中国的脆弱性,提高议价能力,并与国际组织和多边制度积极接触。
中文编译可参考该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ru23dHzVzy75PTewyN8fw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