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 欧方说中欧峰会“开放、坦诚” 分析认为峰会五大特点突出
编者按:时隔近两年,中欧峰会回归,无疑是近期最受瞩目的中欧间大事,具有重要的全球意义。这次峰会背景极为特殊——从全球视野看,俄乌局势、新冠肺炎疫情和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是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需应对的三重危机;从双边角度看,中欧间近年既经历挑战与困难,也见证经贸、投资、绿色、环境、科技、航天航空等各领域合作持续深入。和中方一样,欧盟方面非常重视此次峰会。在与中方会晤结束后,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随即在布鲁塞尔召开为期约半小时的新闻发布会。冯德莱恩说,峰会“开放、坦诚”,传递欧方重要信息。作为中欧间最高级别对话机制,此次中欧峰会召开有助于双方增加理解和互信,为动荡的世界局势注入稳定性因素。欧盟中国商会本期《周·知》重点关注4月1日举行的中欧峰会以及其他重要动态,感谢阅读,订阅双语版可致信info@ccceu.eu或后台留言,祝周末愉快!
本文约4500字,阅读时长约15分钟。
2022年4月1日,各方期待已久的第二十三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举行。此次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李克强总理以视频方式同米歇尔主席、冯德莱恩主席共同主持会晤。
会晤结束后,中欧双方分别发布重要新闻稿,这包括中方发布的如《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习近平:中欧应为动荡的世界局势提供稳定因素》《李克强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主持第二十三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等报道;欧盟方面,米歇尔与冯德莱恩在峰会结束后快速在布鲁塞尔共同召开记者会,时长约半小时包括介绍会晤情况并回答三个记者提问。记者会后,欧洲理事会和欧委会共同发布以“EU-China Summit: Restoring peace and stability in Ukraine is a shared responsibility”(欧盟-中国峰会:恢复乌克兰和平稳定是共同责任)为题的新闻稿和”fact sheet: EU-China relations” 关于欧盟-中国关系的资料。这些文件对解读此次中欧峰会的成果(包括分歧)至关重要。
总结起来,此次峰会有以下几个特点较突出:
第一、峰会氛围“开诚布公、坦诚深入”。这是双方领导人的共识。此次峰会是在双边关系“遇冷”和全球多重危机背景下中欧增进理解与对话的“及时雨”,对推动中欧关系发展和增强政治互信起重要作用,这一点也得到欧方认同。米歇尔在推特上说,欧中峰会是一个“及时和所需要的对话机会”(a timely and needed opportunity for dialogue)。记者会上,欧盟领导人给峰会“添加”几个重要标签,包括:“not business as usual”(或可解读为“非同寻常”)、“war-time summit”(战时峰会),冯德莱恩主席专门提到会晤“开放、坦诚”,她对记者表示,今天非常重要,“我们解释了我们的立场及在欧洲本土发生战争意味什么”。她说,现在中国非常关注奥密克戎及其引发一些新防控举措,也正应对发展就业等国内优先事务,但欧方希望就全球安全架构局势给出全景……“所以交换意见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
第二、双方在诸多领域达成共识,推动未来中欧机制性对话。据中方新闻发布,会晤中,中方建议双方依托现有对话机制,在疫情防控、应对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等领域加强政策协调,打造合作新亮点。应对疫情、气变和数字经济领域其实是中欧近两年重要合作议题;2020年9月,中欧宣布打造绿色伙伴关系和数字伙伴关系。以绿色为例,2021年是中欧绿色高层对话的“大年”,双方举行两次关于环境与气候的高层对话,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双方牵头发布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推动大会成果发展。据欧方新闻发布,中欧关于环境和气候的高层对话会将在暑期前举行;双方将重启关于数字的高层对话会(上次对话是在2020年9月)。
中欧间有70多个对话机制,涉及政治、经贸、安全、文化、社会、创新、海洋、环保、极地、网络、数字等各领域。事实上,峰会举行前一天,中欧还举行了第十次能源对话(下有简讯)。用好中欧间各种对话机制,将有助于双边互信建立。
第三、能源、粮食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成为中欧对话新紧急议题。中方新闻发布提出,中欧要“共同维护能源、粮食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应对风险挑战,助力世界经济可持续复苏。”这三个重要领域都与俄乌局势密切相关。欧洲的能源危机、能源价格高位运行,与欧盟对俄制裁、俄罗斯反制措施等密切交织;粮食安全上,全球19%大麦、14%小麦和4%玉米产自俄罗斯和乌克兰;俄罗斯还是全球主要化肥生产国。当前约有50个国家依赖从俄乌进口以保障本国30%或以上小麦供应,对于这些国家而言,粮食安全形势尤其严峻;产业链供应链在新冠疫情下“瓶颈”问题早已凸显,俄乌局势则或加剧市场分裂,恶化该问题。欧方新闻发布说,欧盟和中国讨论了俄乌局势对世界经济、粮食和能源安全等的影响。双方同意在气变和能源转型上继续合作,以应对紧迫的全球挑战。
第四、对企业界来说重要的是,中欧都谈到营商环境问题。中方新闻发布中提到,“欢迎欧洲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希望欧方为中国企业赴欧投资发展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视性的环境。”此外,还有“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希望中欧坚持双向开放,不断扩大市场准入,维护公平竞争,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也希望欧方为中国企业在欧投资发展提供良好营商环境。”
不同的是,在营商环境上,中方既谈自身市场开放,也谈对欧方营商环境要求;对比之下,欧方在新闻发布中却是“单向”指向中方市场比如市场准入和投资环境,确保“平衡的”的经贸关系。
需关注的是,中欧将在机制和协定框架下加强这方面对话。据欧方新闻发布,双方领导人授权中欧高层经贸对话将在暑期前举行,以讨论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便于在该领域取得进展。此外,双方也同意近期扩大中欧地理标志协议。
另外关键的是,中方新闻发布中还提到,“探索中国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同欧盟‘开放性战略自主’经贸政策的契合点。”——对观察人士来说,这是非常富有远见的“破局”。欧盟经贸领域“开放性战略自主”其实包括合作、单边工具和与盟友合作的三重意义,其中欧盟发展单边经贸工具,以及通过欧美贸易与技术理事会(TTC)等与盟友合作举措将影响中欧经贸关系。寻找双方在欧盟这一政策上的契合点有助于减少摩擦和分歧,扩大双方合作面。
第五,欧洲舆论注意到双方在俄乌局势及相关问题上的不同主张。正如欧方在记者会和新闻发布所显示,欧盟极其强调俄乌局势在与中方对话的分量和重要性。欧盟迫切希望传达乌克兰危机对欧洲和全球局势的紧迫性,对中方提要求——比如希望中国发挥作用和影响力;关于制裁,冯德莱恩提到说希望中国即使不支持制裁,也不要干涉制裁有效性等等。
中方立场非常明确。中方新闻发布提到在当前形势下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四点意见:
一要坚持劝和促谈。中方支持欧方为政治解决乌克兰问题所作努力,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发挥劝和促谈作用。和谈是避免局势紧张升级的唯一可行途径。国际社会要继续为俄乌谈判进程创造条件和环境,为政治解决开辟空间,不能火上浇油、激化矛盾。
二要防止出现更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中方提出关于乌克兰人道主义局势的六点倡议,已向乌方提供多批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向接受大量难民的欧洲国家提供了物资。中方愿同欧方保持沟通,共同预防更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
三要构建欧洲和亚欧大陆持久和平。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在于欧洲长期积累的地区安全矛盾,治本之策是照顾有关各方的合理安全关切。时代发展到今天,不能再用冷战思维来构建世界和地区安全框架。中方支持欧洲特别是欧盟发挥主导作用,支持欧俄美及北约开展对话,直面多年来积累的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
四要防止局部冲突扩大化。乌克兰危机要妥善处置,但不能病急乱投医,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能把全世界都捆绑到这个问题上,更不能让各国老百姓为此付出沉重代价。越是危急时刻越要保持清醒冷静。现在的世界经济格局是世界各国长期努力形成的构架,是一个有机整体。各方要珍惜这个成果,不能轻易冲击现有世界经济体系,更不能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引发世界金融、贸易、能源、科技、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严重危机。很多人十分担心,目前这样的局面可能使国际经济合作几十年努力的成果毁于一旦。如果局面继续恶化下去,估计事后恢复可能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中欧要致力于管控局势,防止危机外溢,特别是要维护世界经济体制、规则、基础的稳定,增强人们的信心。双方可以就此开展协调和合作。
总得来说,此次峰会预计将打开中欧关系在因制裁、立陶宛等事件影响“遇冷”后的对话和交往“大门”,接下来,中欧间系列机制性对话包括经贸、绿色和数字等将继续展开。目前中欧经贸关系到达历史新高,目前互为最大货物贸易伙伴,每天进出口总额近20亿欧元,接近1975年中欧建交时一整年的贸易额(24亿美元)。增强中欧对话与互信、管控分歧,加强双方在全球性挑战上的应对符合双方利益,也有益于全世界。
第十次中欧能源对话召开
据国家能源局,3月31日,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北京通过视频形式与欧盟能源委员西姆森共同主持召开第十次中欧能源对话。
章建华表示,中欧作为全球重要的稳定性和建设性力量,在能源领域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深厚的合作基础。近年来,双方着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和经济复苏贡献了重要力量。在新形势下,中方愿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与欧方加强能源安全沟通协调,拓展能源转型交流合作,提升技术创新合作水平,为全球能源市场稳定、能源绿色发展注入正能量
西姆森表示,欧盟高度重视与中方的绿色发展合作,愿以此次对话为契机,积极扩大与中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推动取得更多务实成果。对话期间,双方就能源安全、全球能源转型、电力市场与能源改革和能源国际合作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听取了中欧能源技术创新合作平台、中欧能源合作平台工作进展报告,并就下一步合作重点和方向达成共识。
欧农产品贸易研讨会举行
据商务部新闻办公室,3月30日,中欧农产品贸易研讨会开幕。本次研讨会由欧委会农业总司线上举办,中欧双方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参加。据欧盟委员会,本月是中欧双边协议保护在中国的 96 个欧洲地理标志和 100 个在欧盟的中国地理标志免受仿冒和盗用的双边协议生效一周年,本次互动研讨会将深入探讨互惠互利的问题。
欧委会提出新消费者权利和禁止“漂绿”
欧委会3月30日提出更新欧盟消费者规则,确保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能够做出知情和环保的选择,禁止“漂绿”以及在产品耐用性方面误导消费者的做法。
欧委会提出“赋予消费者权力以实现绿色转型”倡议,修订两项现有指令:消费者权利指令 (CRD)和不公平商业行为指令 (UCPD) 。欧盟消费者权利指令(CRD)修正案将要求贸易商向消费者提供有关产品耐用性和可修复性的更详细信息。对于智能手机等科技产品,消费者必须“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告知消费者生产商提供的软件更新——无论是在包装上还是在线上。
欧委会还提议对不公平商业行为指令(UCPD) 修订,包括扩大贸易商不能误导消费者产品特性清单,增加在逐案评估后被认为具有误导性的新做法,通过在现有的禁止不公平商业行为清单(即所谓的“黑名单”)中增加新的做法来修订 UCPD。
欧盟正准备新的对俄制裁
据路透社, 欧委会正准备对俄罗斯实施新制裁,力度取决于俄罗斯对以卢布支付天然气的立场。欧委会正在与欧盟各成员国政府就“合规方案”磋商,即确保现有制裁无法被绕过,特别是针对被列入黑名单的个人的制裁。如果俄方坚持要求用卢布支付天然气供应,欧盟可能会在新的一揽子计划中增加更严厉的制裁。
智库观察
3月29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布文章《在关键时刻的及时峰会》(英文),指出中欧峰会作为中国和欧盟机构间最高级别对话机制,对确定中欧关系基调和带来合作前景起重要作用。
3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欧洲研究所“中欧关系研究小组”发布研究报告《携手共筑面向未来的中欧关系》,指出中欧关系对彼此来说都是最重要双边关系之一。在当前全球面临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地区冲突、贫困等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中欧之间加强协调和合作,保持关系的稳定发展对后疫情时代双方经济、社会的复苏和繁荣,以及全球的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恢复和保持中欧关系平稳发展势头,符合中欧各自和全世界的共同利益。
4月1日,在比利时的布鲁盖尔智库发表关于中国对俄罗斯制裁反应的观点文章说,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并没有把俄罗斯推入经济深渊。中国反对单边制裁,但也表明将遵守西方国家施加的措施,或者至少在涉及到制裁时,遵守法律条文。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