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最新资讯>商会新闻

《周·知》| 欧盟机构讨论中欧关系 欧美举行关于中国的首次高层对话会

来源:欧盟中国商会| 发布时间:2021-05-28
分享        

编者按

本周中国话题在欧盟总部继续延续:5月25日,欧洲议会委员会与欧委会相关官员讨论中欧经贸关系,部分欧方人士要求制定“更强硬”对华战略;各方不可避免地谈到被“冻结”的中欧投资协定;5月26日,欧美在布鲁塞尔举行关于中国的首次高层对话会;最新消息:波兰、塞尔维亚、爱尔兰和匈牙利外长将访华。本期欧盟中国商会《周·知》重点关注欧盟机构关于中欧经贸关系有关讨论,供广大会员和读者参考。感谢阅读,订阅请致信info@ccceu.eu。祝周末愉快!

注:以下外方言论不代表欧盟中国商会立场。全文约2800字,阅读时长约8分钟。

继欧洲议会上周通过非立法动议“冻结”批准中欧投资协定的有关讨论后,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5月25日组织讨论中欧关系,关注欧洲议会拟推出“新欧中战略”动议中的经贸关系内容,邀请欧洲议会外交委员会和欧委会贸易总司官员参加。

4月30日,欧洲议会外交委员会起草了关于“新欧中战略”的报告,联合国际贸易委员会就中欧经贸关系给出意见。7月14日,外交委员会预计将对“新欧中战略”动议投票;9月13日,欧洲议会全会预计对该非立法动议投票。

640_副本.png

欧洲议会外交委员会“新欧中战略”报告

用欧洲议会外交委员会委员、“新欧中战略”报告撰稿人沃特曼斯(Hilde Vautmans)的话说,外交委员会提交“新欧中战略”报告目的是要求发展欧盟新的、更强硬(assertive)的对华关系战略。该报告认为,通过强劲的经济增长和雄心勃勃的外交政策议程,中国在经济实力和外交事务上主张更强大全球角色,这给欧盟带来“严峻”的政治、经济、安全和技术挑战、“对全球秩序影响重大,对自由民主形成威胁。”

据欧洲议会,外交委员会和国际贸易委员会上次在中欧关系报告上合作追溯至2018年,是为欧盟于2019年3月出台的《欧中战略展望》做准备。而2019年《欧中战略展望》把中国定位为“合作伙伴”、“谈判伙伴”、“经济竞争者”和“制度性竞争对手”,对中欧关系产生巨大影响。中方多次重申,中欧不是制度性竞争对手,而是全面战略伙伴,双方有广泛共同利益。

去年10月,欧盟成员国领导人要求欧委会审查对华关系战略,于今年3月出具对华关系发展报告。该报告未公开,但外媒4月报道说,欧方在报告中使用更强硬语言,认为中欧之间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在当下中欧关系发展下,有学者担忧欧盟将调整对华关系定位,更强调中国作为“制度性对手”角色,继而冲击中欧关系。

在此背景下,关注本周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外交委员和欧委会贸易总司三方讨论会有现实意义。讨论会上,部分议员要求推动欧盟发展“更强硬”新欧中战略,但也有议员指出目前欧盟相关行动“代价过高”,将有损欧方经济利益。欧委会贸易总司方面暗示不打算发展“新”对华战略,而如何平衡中国作为合作者、谈判方和竞争对手三重角色则涉及政治决策。关于中欧投资协定,欧委会仍在推进法律校正和翻译,将在技术性工作完成后评估欧洲议会关于“冻结”协定审批的动议等有关情况。

以下是讨论会上主要观点摘要,供读者跟踪了解当前欧盟机构对华关系构想最新动态:

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事务常设报告人尤里奥·冯克勒(Iuliu Winkler):中欧投资协定是很重要的协议,因为制裁,我们没法把审议协定放在日程上,上周动议确认了该立场。我给外交委员“新欧中战略”报告提交简短意见,主要内容涉及对等和公平竞争;我们需要中国为欧洲货物和服务出口及欧洲投资移除障碍;我们需在各层面加强在国有企业问题上的协调;我们要在WTO多边框架下行动,要和中国有双边行动,但重要的是,要有欧盟单边措施。这些单边措施包括:国际政府采购机制(International Procurement Instrument,IPI)、应对外国政府补贴机制、反胁迫机制、供应链尽职调查等,这些正在准备中。我们也要看WTO下中国和其他国家达成的协议,需要“一带一路”透明度和问责制,要在“17+1”(或“16+1”)机制下有更多协同,希望中欧执行好地理标志协定。

欧洲议会外交委员委员、“新欧中战略”报告撰稿人沃特曼斯(Hilde Vautmans):欧洲需战略性应对(中国挑战),我认为现在对华战略有局限性,太天真、不够强势、也不全面,主要还是针对贸易和投资等。我们需要一个把所有成员国团结起来的新战略。我们的建议基于以下六点:就全球挑战进行公开对话;利用经济杠杆解决人权问题;分析威胁和挑战;携手志同道合伙伴;发展开放的战略自主;把欧盟转变为一个地缘政治行为体,捍卫欧洲核心利益和价值观。

欧洲议会身份与认同(ID)党、德国另类选择党(AFD)议员马克西米利安·克拉(Maximilian Krah):第一、我们要中国倡导全球价值,但说要让中国接受欧洲价值,这种语言和想法可能被认为欧洲差不多要殖民中国。中国要接受全球价值,但不是欧洲价值;第二,我们不该忘记,我们现在所做的是相当有代价的,因为中国是欧盟和德国重要贸易伙伴,欧中全面投资协定对我们的好处多于对中国的好处,中国想把该协议作为政治成就,但经济上来说,欧洲产业将从中受益,所以我们有经济利益来达成协定,它将解决我们现在提到的很多问题;第三、如果看中国过去三十年发展,我们应更乐观,他们已使七亿人摆脱贫困和饥饿,如果把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和现在做个比较,在个体自由上中国有巨大发展。我们要积极、乐观,继续与对方对话,而不是比谁最强硬,这不是我们获取成功的方式。

紧接着,受中方制裁的绿党议员彼蒂科菲尔(Reinhard Butikofer)“反驳”说,欧方提倡的欧洲价值观是全球价值观。他还认为,中欧投资协定带来的经济利益只是很小的一步。

欧委会贸易总司远东部门负责人阿德琳·辛德勒(Adeline Hinderer,head of unit of Far East,DG Trade)说同意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涉及再平衡需求、公平竞争环境、国有企业、强制技术转让、产能过剩、实施和执行等方面“关切,希望与合作伙伴合作在WTO下合作,特别在“竞争中性”概念上。

欧中全面投资协定的批准不会在政治真空下产生,我们注意到更广泛政治背景,协定还没有被提交供审核批准,我们将在法律校正和翻译等技术工作完成后进行评估。

我们仍然认为欧中全面投资协定将为欧洲和欧洲公司带来积极因素,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环境、可持续性上重新平衡关系。该协定符合欧盟利益。在投资保护方面,中欧承诺协定签署两年内完成谈判,我们对此继续持谨慎态度。

关于中国2020年成为欧盟货物贸易第一伙伴。欧委会对此保持谨慎,因为疫情中该趋势是否持续还有有待观察,取决于各经济体反弹情况。重要的是,如果把服务贸易算进去,美国在2020年仍是欧盟第一大伙伴。在货物贸易下,欧委会更关注对中国的战略依赖性,关注某些关键进口,如原材料或加工材料、防疫物资,及数字和绿色转型相关产品。

欧委会对最近是否需要新欧中战略表示谨慎。现有战略为欧盟对华接触打下良好基础。尽管现在有新挑战,该战略采取的多层面路径是有效的,为协调对华不同观点,也为欧洲团结提供基础,欧洲理事会2020年10月重申该战略。我们认为它是灵活的框架,在合作、谈判和竞争等不同层面保持平衡,从我们角度看,如何平衡不同层面最终是政治决策,需考虑各种情况。

其他代表各大党团的约10多个议员也就“新欧中战略”报告和经贸关系发表意见,主要集中在欧盟发展战略自由工具,“摆脱”对华依赖,以及和美国等盟友合作,加强在WTO下立场协调等。

欧美举行关于中国的首次高层对话

5月26日,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访问欧盟期间在布鲁塞尔与欧盟对外行动署秘书长萨尼诺举行会谈,双方就中国问题展开首次高层对话,宣称会在对华问题上进一步密切合作。

会后,欧盟对外行动署和美国国务院联合发布新闻称,欧盟与美国在对华关系上是多层面的,包括合作、竞争和制度性对抗。在对华问题上,美欧双方表示存在“共同担忧”,包括新疆、西藏、香港,以及地区安全问题,尤其是南海局势。此外,他们还就台湾参与国际论坛的重要性展开讨论,并称要在气候变化和武器不扩散等问题上谋求与中国进行建设性接触。

联合发布新闻还称,欧美峰会将于6月15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