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最新资讯>商会新闻

《周·知》|新冠疫情和大国博弈叠加影响商业决策

来源:欧盟中国商会| 发布时间:2021-02-15
分享        

编者按:中国农历除夕和2021公历新年前夕分别发生中美和中欧间元首外交活动,大国努力向国际社会发出积极“新年信号”。国际社会和商业界就快速演进国际格局和大国关系对商业前景的影响表示关切和期待。农历牛年第一天,欧盟中国商会《周·知》栏目就全球“三超”“多强”格局形成背景下大国关系时局和趋势进行分析,为会员和合作伙伴战略决策提供参考。恭祝大家新春快乐!幸福安康!牛年吉祥!欢迎致函info@ccceu.eu, 订阅双语《周·知》。祝您春节假期愉快!周末愉快!

2月11日中国农历除夕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相互拜年,并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及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习近平明确指出:中美合作可以办成许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一场灾难。从中方新闻稿来看,在经历特朗普政府破坏性四年后,中国对双边关系的建设性立场已相当清楚。白宫新闻稿很简短,叙述拜登对中美关系的关切领域,提出在符合美国人民和盟友利益前提下对华“现实而结果导向的接触”;拜登将“全球健康安全、气候变化和武器扩散”列为三项共同挑战。

与在中美关系不幸触底而求回旋可能的关键时刻相比,中欧关系,特别是中欧经贸关系去年以来在“历史性”走近。德国担任轮值欧盟主席国最后几十个小时前,即12月30日,习近平主席、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出乎意料”通过视频会晤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马克龙还提出与将在今年下半年告别政治生涯的默克尔一起访问中国。欧盟中国商会认为这是中欧共同给与世界的”新年礼物“,释放出强烈的共克时艰、携手共赢的政治意涵,其意义远远大于双边层面。

1.jpg

中德法欧领导人举行视频会晤。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图自新华社

本周,习近平还亲自主持了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创建9年以来最高级别的领导人会晤: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峰会取得丰硕成果:除35项政府间协议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还签署了53项商业合作文件,总额近130亿美元,涉及基础设施、能源、金融等诸多领域,其中大多数合作发生在欧盟中国商会会员单位和欧洲合作伙伴之间;中国还提出今后5年将从中东欧国家进口累计价值1700亿美元以上商品。

2.jpg

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 图自新华社

显然,从白宫表态看,中美关系大概率要进入博弈第二季,不同的是,拜登这次要带上“盟友”,在国际事务和国际治理方面与中国选择性合作。从中短期看不出拜登表态对中美和全球商业界是否是好消息。而四十天内,中欧层面实现两次元首级“务实”外交,不仅对中欧商业领域带来利好,而且势必形成“外溢效应”,有利地区和全球经济复苏。

应变和困难:双重叠加变量影响商业领域战略决策

无论从战略布局还是风险防控角度,商业界无不紧盯两大变量对其商业前景的影响:全球新冠疫情走势和疫苗及接种可及度;百年变局演进下大国关系和地缘政治变化。双重变量叠加对于商业决策带来的复杂性和高难度是史无前例的。

一年以来,全球新冠疫情大暴发已发展到新阶段,那就是等待大面积接种疫苗从而出现全球或地区性“群体免疫”。规模不等的“群体免疫”情景的出现,对于恢复全球或地区供应链和价值链是福音。但是,始于新冠疫情暴发前的大国政治快速演进并没有随着拜登入主白宫出现明显降速,“特朗普主义”以其“美国回来了”和“外交回来了”等变种形式将可能继续影响全球政治和经济生态。与奥巴马时期相比,拜登政府面临的世界已发生许多变化。

中国一些知名学者已在敏锐观察和总结这些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和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最近撰文称后疫情时代的世界格局或将是“三超多强”:他认为“欧盟去年7月达成的7500亿欧元“历史性”复苏基金协议使得欧盟补齐了统一货币、中央银行、对统一财政政策的可信承诺这三条“腿”,在中美博弈加剧的同时,欧盟也在各种挑战的应对中变得更加成熟、坚定和独立,奠定了其实施“战略自主”的基础。世界格局或将因此呈现出中美欧三个超大经济体、多个中等强国并存的“三超多强”架构,其间的合作与竞争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世界发展进程。”

中国资深市场观察学者肖磊也撰写长文,指出:“美国二战以来积极主导和支持的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机构是其推行“美国霸权和美国说了算”为核心的多边主义的载体;而大国力量的对比变化,尤其是在中国很快成为高收入国家、经济总量与美国相当指日可待而欧盟战略自主意识加强等背景下,美国继续在这些机构落实对美霸权有利的“多边主义”的能力在减弱。这也是特朗普政府此前“退群毁约”的根本原因。”

况且,如在北京的亚投行,在上海的新发展银行,以及中国最近倡导的将在福建省厦门市建立的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等多边主义新阵地也在不断涌现。欧洲也有新的动向:由马克龙总统倡导发起的巴黎和平论坛(Paris Peace Forum)也被国际社会要求成为讨论多边对话的新场合。对于多元多彩的世界,多些补充性和增量型的合作和对话的国际平台是值得欢迎的。

欧盟对拜登政府的期待:紧迫而冷静

即便如此,面对拜登政府加强盟友关系和拥抱多边主义等外交政策,欧盟的反应既急迫,又冷静。

就在拜登于2月4日发表自1月20日就职以来新政府的首个外交政策演讲前几个小时,默克尔、马克龙、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联合塞内加尔总统尤南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集体发表了一篇题为《多边合作推动全球复苏》(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for global recovery)的文章,指出应对全球疫情、气候变化、世界经济衰退和不均衡发展以及实现包容性技术进步是紧迫挑战。但在列举全球共同议程时,他们也强调“疫情之后的世界回不到从前...而应对这些挑战,多边主义不仅仅是另外一种外交手段”(The world after Covid will not be the same again...To meet these challenges, multilateralism is not just another diplomatic technique)。

这是一篇没被引起重视的文章。但从集体撰文作者的分量和发表的时间看,有明显向拜登喊话的意味。显然,他们受够了特朗普主义。这些领导人强调:在形成世界格局和组织国际关系进程中,需要依赖合作、法治、集体行动和共同原则,而不是以文明和价值观的不同来相互指责和对垒。他们说:“我们需要建设更加包容的多边主义,向尊重《联合国人权宣言》所包含的共同价值观一样尊重差异。”

可以看出,欧盟、联合国和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关于如何理解多边主义和形成新的国际格局的原则大体一致。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时也强调,世界各国应当维护的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而不是少数国家所谓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当然,在欧盟层面,领导人热盼拜登。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拜登当选和宣誓就职后都在不同的场合要重启特朗普破坏掉的跨大西洋关系,强调“深化和振兴美欧关系的承诺”,并表示希望和欧盟“携手应对共同挑战”。在这些宣讲中,他们反复强调密切的欧美历史渊源,共同价值观以及志同道合的国家(like-minded nations)等概念。

还没等拜登正式宣誓就职,欧盟委员会与欧盟外交事务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就在12月5日发布了《对欧洲议会、理事会和欧洲理事会的联合通讯:全球变局下的欧美新议程》,称欧盟和美国的关系是独一无二的,它建立在共有的历史、共有的价值和共有的利益之上。此份议程提出以欧美关系为中心,重建紧密、开放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针对疫情防控、绿色与环境、技术、贸易与标准、安全与防务等方面提出了原则和一系列工作步骤。其中,对于中国问题,欧盟委员会提出应当搁置欧盟和美国间的争议,采取一致的立场并展开新一轮针对中国问题的欧美对话。冯德莱恩发推文称:“这是欧盟和美国全球伙伴关系的新篇章,我们可以在合作、多边主义、团结与共同价值观方面共同塑造全球议程。”

当然,当欧盟在向拜登政府抛出深思熟虑的合作议程时,欧盟要求拜登政府立即取消对钢铝征收的进口关税,并努力解决有关飞机补贴的长期争端;同时,在欧盟实现数字转型和“数字十年”战略的过程中,也将美国作为竞争对手,提出要在技术创新和规制塑造方面提升竞争力。

面对欧盟的橄榄枝,拜登似乎还在做功课。除泛泛而谈要深化与盟友和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外,拜登在2月4日的外交政策宣讲中并没对跨大西洋关系提出具体的路线图,没有对《全球变局下的欧美新议程》中提出的具体措施给与回应,也并没有公开对欧盟邀请其在今年上半年访问布鲁塞尔参加与欧盟领导人的特别峰会进行反馈。有观察家认为,若疫情允许上半年的北约峰会线下举行,拜登将可能访问布鲁塞尔,召开美欧峰会,系统提出美国的最新跨大西洋外交政策。当然,拜登在筹备在4月22日"地球日"主办"应对气候变化峰会"以及“全球民主峰会”,这也是与欧盟盟友对表协调双边政策的机会。

无论国际格局如何变化,大国间要摒弃零和游戏规制和丛林法则,秉持求同存异,追求“共同利益”,坚持“独立自主”才是正道。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前几天举行视频会晤时指出了这点:中欧只要坚持从双方共同利益出发,独立自主作出决策,就能办成大事,中欧投资协定达成就是一个范例。

也唯有这样,在全球局势演进关键时刻,商业社会所需求的稳定和确定预期才可能增加,风险和突变才可能减少到最低。也只有这样,商业才可能对国家和社会持续创造福祉。

注:参考资料来源于白宫、中国外交部、欧委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网站;参考新华社、路透社和欧盟中国商会有关报道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