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2021年,这21项议程将影响世界
编者按:心栖梦归处,不负韶华年。一元复始,欧盟中国商会祝各位读者阖家欢乐,径情直遂!回望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撼动欧盟社会和经济,引致史无前例的危机;去年也是新中国历史、中华民族历史、人类历史上极不寻常一年。危机管理应成各国政治家共同最紧迫议程,但个别大国却热衷地缘角力,全球变局急剧演进,“世界在历史三峡中漂流”,每个人和商业机构都经历动荡与停顿。新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管控和全球重要力量间关系演进依然是影响营商环境重要变量。动荡世界呼唤智慧而高效的国际协调,不确定性影响下的跨境经贸活动企盼稳定力量。新年伊始,欧盟中国商会为您梳理国际大事,备忘年历。感谢阅读本周《周·知》,订阅请致信info@ccceu.eu。祝您节日愉快!
首先,我们重点关注欧洲和中欧关系。
9月25日德国将举行大选,默克尔将告别三度连任德国总理的政治生涯,这应该是欧洲最重要的政治议程。在12月30日的新年讲话里,她称2020年是她就任总理15年以来最艰难的一年,但仍对2021年充满希望;66岁的默克尔重申自己不再继续参选的决定,“因此,今天很可能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发表新年讲话。”她将不再担任中右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CDU)领导人;基民盟与其姊妹政党基督教社会联盟(CSU)目前在民调中遥遥领先,将在本月选举产生一位新领导人,很有希望成为下一任总理,巴伐利亚州州长马库斯·泽德是一个大热门,他对新冠疫情危机的有力应对措施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过去15年,默克尔领导德国,应对金融和欧债危机,引领欧洲一体化;而4位美国总统、4位法国总统和5位英国首相都曾在她的任期内任职。
默克尔发表新年致辞。图自路透社
默克尔和她前任施罗德和科尔一样,高度重视对华关系。自2005年担任德国总理后,她已访问中国12次。两天前,中国同德国、法国、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举行视频会晤,中欧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外电报道期间法国总统马克龙提议在未来几个月,他将和默克尔一起访问中国,讨论医疗以及环境等领域诸多合作。如果欧盟火车头德法领导人同时访问中国,将是中欧双边关系上具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对中欧关系,将于2021年内举行的中国-欧盟峰会值得高度关注。在新时代,元首引领中欧关系、双方推动中国-欧盟峰会是双边关系最新特点。2014年3月31日,习近平主席访问欧盟总部,强调要将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访欧盟总部。2019年3月26日,习近平在巴黎同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的马克龙、默克尔和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举行会晤,共商维护多边主义,推进完善全球治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12月30日,中德法欧领导人举行视频会议。| 图自欧委会
2019年末,默克尔富有远见提议于2020年9月在德国莱比锡举行中国-欧盟领导人全家福峰会,中方给与积极回应,中德欧做好充的准备。因疫情影响,峰会未如期举行,但9月14日,习近平同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举行视频会晤,推动中欧关系迈向更高水平,双方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重申年内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政治决心,决定建立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和数字领域高层对话,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数字合作伙伴关系,支持和践行多边主义,加强全球抗疫合作,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12月30日,习近平、默克尔、马克龙、米歇尔和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议,共同宣布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并决定在新的一年保持密切沟通,共同推进双方重大交往议程,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据欧方消息,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向习近平主席发出邀请,期待新的一年再次访问欧盟总部,举行中国-欧盟峰会。中方在积极推进中欧1+27峰会的准备工作:在12月29日公布的中意政府委员会第十次联席会议共同文件里,谈及中欧关系时,指出双方将就召开中国—欧盟峰会保持积极沟通,并愿争取早日达成富有雄心的《中欧合作2025战略规划》,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向前发展。
在筹备中国-欧盟峰会过程中,双方将开展《中欧投资协定》文本翻译和审核等工作,力争推动协定早日签署;此后,协定将在双方完成各自内部批准程序后生效。在新的一年,这仍是中欧经贸关系首要议程。欧盟已初步决定,在2022年上半年法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时对中欧关系、特别是《中欧投资协定》内容及实施进行全面评估。
欧盟其他重大政治议程上,2021年5月8日,欧盟领导人在葡萄牙波尔图举行特别会议期间将邀请印度总理莫迪参加欧盟-印度峰会;此外,米歇尔已向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发出邀请于今年访问欧盟总部,与欧盟和成员国领导人举行会晤。
意大利和英国的重任
意大利今年担任二十国集团主席国,G20峰会将于10月30-31日在罗马举行。届时,全球新冠疫情可望得以有效控制,英国正式脱欧后其领导人首次与会,而美国和德国新领导人首次参加都是此次G20峰会最新背景;二十国集团为改善全球治理,促进世界经济实现可持续、包容、强劲和韧性复苏能发挥哪些重要作用值得期待。
意大利宣布接棒G20。 图自意大利媒体
从1月1日起,英国正式与欧洲单一市场和关税联盟脱钩,意味着英吉利海峡两边从此再回到两个市场状态,商品、人员、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成为过去。英国是2021年七国集团(G7)峰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东道国。“G7峰会”指的是由美,英,德,法,日,意大利和加拿大七国首脑参加的会议,并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磋商会晤的一个机制;英国可能邀请印度、澳大利亚和韩国参加G7+3峰会,目前并未公布议题和日程。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定于11月1-12日在格拉斯哥举行,会议将就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内容进一步进行谈判和磋商。该会议原定于2020年11月举行,但由于COVID-19而被推迟。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领域,另一个重要的会议是中国担任东道国并将于5月17-30日在云南昆明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同期举行《生物安全议定书》《遗传资源议定书》缔约方会议,以促成和落实既具雄心又平衡务实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战略规划。
中国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对中国来说,国内议程最重要的是在3月通过“十四五”(2021-25)和2035年远景目标并开局;在7月1日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华诞, 并将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制定,更新并努力(提前)实现发展目标:在80年代末中国实现温饱,在上个世纪末实现了基本小康;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基础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中国即将宣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去年9月,习近平还宣布中国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其他重要日程
拜登就职:当选总统拜登和当选副总统哈里斯将于1月20日宣誓就任美国第46届总统。拜登此前宣布将在就职后立即重返巴黎协定。
世界经济论坛2021年年会:考虑到新冠疫情现状,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宣布决定该论坛2021年年会将于5月13日至16日在新加坡举行。世界经济论坛称更换会议举办地点是出于保护与会者和举办地人员健康和安全这一优先考虑。鉴于疫情发展现状,论坛认为新加坡是举行会议的最佳地点。2022年年会将重新回到瑞士达沃斯举行。
东京奥运会:2020年东京奥运会原定在7月24日至8月9日举办,因为新冠肺炎的影响,奥运会新举办时间延期至2021年7月23日开幕。去年上半年日本在防疫方面做的可圈可点,但是近期日本防疫面临严峻形式,政府被迫宣布从12月28日0时起至1月底,暂停来自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新入境。按照目前的全球的疫情形式,情况不容乐观,即使过几个月全球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但是对于举办这种大型且人员密集的奥运会,不要说奥运会现场观看人员,其他国家运动员会不会出席奥运会都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以上全球议程,一些日期既定,还有一些日程还待公布。新冠疫情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将是这些具有全球影响的议程能否顺利(线下)进行的前提条件。我们来做个小结:
2021年全球重大议程
已定日程
1月1日
从此英国正式脱欧,与欧盟27国形成的单一市场将成为两个市场
1月20日
当选总统拜登宣誓就职;宣布美国重返《巴黎协定》
3月5日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审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
5月8日
欧盟-印度峰会在葡萄牙波尔图举行
5月7日-10日
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5月13日至16日
世界经济论坛2021年年会在新加波举行
5月17-30日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云南昆明举行
7月1日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国宣布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
7月23日
东京奥运会开幕
9月25日
德国大选,默尔克谢幕
10月30-31日
G20峰会在罗马举行
11月1-12日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
待定日程
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一同访问中国
中国-欧盟峰会在布鲁塞尔举行
中欧双方签署《中欧投资协定》
G7(+3)峰会在英国举行
拜登与欧盟领导人在布鲁塞尔会晤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印度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13次峰会;中国在厦门推进建立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
中俄共同庆祝《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加强战略协调
博鳌亚洲论坛成立2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