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进入冲线阶段,还有哪些“硬骨头”要啃?
编者按: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进入最艰难时段,本期《周·知》重点关注谈判还有哪些讨价还价的余地和攻坚的“硬骨头”。我们还关注美国总务管理局通知拜登团队正式开始政府过渡进程后,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尤其是经贸合作关系修复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欧盟疫情最新进展。本期推荐中国驻欧盟使团经济商务处夏翔公使在欧盟观察(euobserver)网站发表的署名文章,他认为中欧产业格局现状是资本基于市场法则实现全球资源最佳配置的结果,中欧实质上是“正向依存”。感谢阅读,订阅请致信info@ccceu.eu。祝您周末愉快!
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顺利签署后,进入最后关头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令全球瞩目。中德领导人在11月24日通话时重申了政治共识:推动年内如期完成谈判。12月7日至11日,双方将进行继2013年启动以来的第35轮谈判。
谈判一直处于闭门状态,可获得的详细进程资料很少。中欧双方对谈判进程最新描述如下:
“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说,目前谈判处在“高级阶段”(Negotiations are at an advanced stage);欧洲议会议员Fragkos Emmanouil提到,协议内容80%都确定了,只剩20%还需突破。”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大使近日接受媒体采访表示,
“谈判在文本和负面清单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其中,双方在公平竞争议题上取得突破,更意味着谈判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当前,双方正围绕可持续发展及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议题进行磋商。”
据欧委会贸易总司文件,上周刚结束第34轮谈判,双方就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应对差异和劳工议题的机制上加大谈判力度。此外,谈判团队还讨论了市场准入和机制框架;技术讨论关注重点则是税务及例外条款。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对双方为什么如此重要?对于中方,这是我国在新时代开展的最为重要的经贸谈判之一,不仅有助于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双边经贸合作水平、释放双向投资潜力,而且也会为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和“双循环”格局提供动力。
图自eubulletin
对欧方来说,这是在2009年“欧盟宪法”《里斯本条约》生效、欧盟将外商直接投资纳入其专属职权范围后,欧盟代表成员国对外开展的首部单独投资协定谈判。
新协定在生效后将理顺中国与欧盟26成员国的双边投资协定,这些投资协定大多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签署,已不适应现有投资水平、各国经济现状、其国内利益以及在国际范围内的地位。欧盟现有27个成员国,爱尔兰因未曾与中国签署双边投资协定,将直接纳入中欧投资协定。
为实现各自战略目标,早于2012年2月14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双方领导人同意,“一项内容丰富的中欧投资协定将促进和便利相互投资。”一年多后,在北京举行第十六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期间,“双方共同宣布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2014年1月,双方谈判团队坐上首轮谈判桌。自此,北京和布鲁塞尔几乎轮流见证了马拉松式谈判;今年双方明显加快了谈判进程。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已成功跨过数个“里程碑”
2016年1月
第九轮谈判,中欧就协定范围达成一致,开始以合同文本为基础推进实质性文本谈判;
2018年7月
双方交换投资协定负面清单出价,谈判进入关键阶段;
2019年4月
中欧领导人会晤时,双方承诺,“在2020年达成高水平的中欧投资协定”;
2019年12月
双方交换了关于投资市场准入的清单改进出价。
今年以来双方已举行九轮谈判,上周刚结束启动以来的第34轮。
从谈判内容、时间跨度和节奏等看,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确实是场“硬战”。相比传统双边投资协议,中欧投资协定增加了投资自由化内容,引入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管理体制等,提高了协定水平,增加了谈判难度。这也可从2019年11月的第24轮谈判起,欧方把协议名“升级”为《欧中全面投资协定》(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可一见端倪。
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投资自由化目标主要与市场准入相关。据欧委会2018年发布的《欧中全面投资协定》(CAI)可持续性影响评估报告,欧盟主要关注中国运输设备、采矿和能源开采、化工、食品和饮料制造、金融和保险、通信和电子设备等六个部门。欧盟希望在这些领域有更好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环境,其关键目标是显著改善欧盟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机会,尤其是消除数量限制、股权上限或合资企业要求等。
图china-briefing.com
反观中国,目前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经由93项减至33项,未来或将进一步缩小;而中国自贸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则更短。具体部门来看,中国进一步放宽农业、制造业和采矿业市场准入,扩大电信、金融等服务业对外开放。
需说明的是,尽管中方作出很大努力,和欧方诉求的开放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韩冰认为,尽管中欧投资协定具有投资自由化目标,但谈判中应把握好“度”。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核心功能是投资保护,中欧双方谈判中不应舍本逐末,忽视及时达成协定对既有投资保护的重要意义。
对中国投资者来说,欧盟境内存在很多隐形壁垒;近一两年内,受保护主义趋向抬头和“战略自主”基石政策影响,欧盟政治环境更趋内顾,投资环境下行。
比如,今年10月11日,欧盟外资审查条例生效,进一步推动欧盟成员国强化本国审查机制;除安全审查外,欧盟也在酝酿针对外国补贴采取立法举措;在具体部门如电信、5G等出台针对性措施,这些预计都将为中国在欧投资制造更不确定的投资环境。对此,专家认为解决欧盟外资审查趋严更好的方式是健全国内安全审查制度,在谈判中对潜在的准入壁垒,寻求“平衡博弈”;在国有企业/外国补贴问题上,谈判时应强调非歧视原则。谈判是妥协的艺术。即便双方领导人今年在不同的场合注入了极强的政治意愿在年内达成协议,但谈判团队在最后阶段的“讨价还价”的激烈程度和“妥协”的难度也可想而知。2020年还剩下几十天,我们期待中欧投资协定如期落地。
中美欧相互间互动频繁 美欧或将展示“团结”姿态
本周中美欧相互间互动频繁。当地时间23日,美国总务管理局通知拜登团队正式开始政府过渡进程。11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拜登,祝贺他当选美国总统。中欧高层互动本周也值得关注:11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话;11月23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欧盟“外长” 博雷利通电话。
目前跨大西洋关系正处在“修复”轨道: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周一与美国当选总统拜登通电话,邀请拜登重建“强大的跨大西洋同盟”,并出席明年的欧盟27国特别峰会。米歇尔主席在通话中提议,基于共同利益和价值观重建强大的跨大西洋联盟,”米歇尔办公室在声明中称。“他欢迎当选总统拜登对美国盟国强有力的承诺,以及对欧洲合作的支持。”
图自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推特
在对跨大西洋经贸关系的预判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指出,美欧间第一步是要先清除现有障碍,即钢铝关税和航空补贴等;双方在经贸领域比较复杂是《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但欧美其实都没有能力去谈,因为奥巴马时期TTIP谈判中存在的障碍仍然存在,而且比以前还要大。但欧美会做出谈判姿态,将双边谈判与WTO改革问题相联系,这样不仅可塑造美国重返多边贸易机制形象,还能对其他国家施压,体现美欧“团结”。
夏翔公使称中欧产业格局“正向依存”
近期部分欧洲人士认为,应将欧洲关键产业供应链和产业链迁回本土或邻近地区,以减轻对中国供应链和市场依赖。对此,11月26日,驻欧盟使团经济商务处夏翔公使在欧盟观察(euobserver)网站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欧产业格局现状更多是资本基于市场法则实现全球资源最佳配置的结果,中欧实质上是“正向依存”,双方产业利益相互交织、高度融合,中国产业链和中国市场给欧洲企业创造了巨大效益和新的增长点。
欧盟防止疫情第三波;12月底第一批欧洲人可望打上疫苗
在疫情方面,欧洲情况仍不乐观。欧盟寄重望于疫苗,目前已与6家制药公司达成新冠疫苗订购协议,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25日说,欧盟要防止疫情在圣诞后出现第三波暴发情景;欧盟新冠疫苗接种有望今年12月底前启动。虽然年底前大规模接种仍不现实,我们或可期待明年上半年欧盟境内疫苗供应将更为充足,将在下半年逐步走出疫情阴霾。
商会本月主要动态
11 月 25 日
欧盟中国商会开展关于外国政府补贴“白皮书”培训。
11月23日
欧盟中国商会、雅典商会和希腊贸易理事会联合举办了线上中国-希腊欧洲新兴投资目的地经济合作论坛。
11月20日
北京大学-中国银行欧盟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举行首次线上课题研讨会。
11月16日
中国驻欧盟使团、欧盟中国商会和欧洲工商峰会联合主办主题为“打造中欧绿色引擎,助力全球经济复苏”的中欧绿色合作高级别论坛。
11月2-3日
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与法国法中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法二轨高级别对话视频会议在北京举行。欧盟中国商会周立红会长在11月2日的会议上通过视频连线发言。